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阔的白令海面积将近2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险恶、最难以预测的水域,也是阿拉斯加蟹的产地,是“恶海捕蟹记”的发生地。
冬天的白令海水域经常出现北极圈风暴,巨浪和寒风在耳边制造着巨大的噪音,让你在甲板上冷得瑟瑟发抖,一旁的水手在向你高声呼喊,你却听不清楚。在摇晃的捕蟹船上,结冰的甲板让你站不稳,而这时,一道冰冷刺骨的海浪朝着你扑面而来……从北极直扑而来的极圈风暴,让身处在捕蟹船上的船员只能在零度左右的严寒气温下工作,有时气温会低到零下10度以下,不时面临时速超过26公里的强风,以及垂直起伏高度达10米以上巨浪的侵袭,此种天气现象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骇人力量以及人类的渺小。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概很难想象也更难忍受这样的生活,但这就是阿拉斯加捕蟹人们工作时的情况。在每年10月到11月的捕蟹季节里,北极圈经常出现风暴,捕蟹人通常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在摇晃的捕蟹船上操作着重达350公斤的捕蟹笼,将它们放进海里,里面挂着带内藏的鳕鱼、鲱鱼、沙丁鱼碎肉的饵袋,以吸引蟹群。
这些渔船若稍不留意天气,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例如巨浪侵袭捕蟹船后常伴随大量海水涌进甲板,这些海水在低温下极可能使船上捕蟹笼及船舷结冰。因为冰块一旦凝结在捕蟹笼和船舷上,巨大的重量将导致渔船翻覆。此时,甲板上水手的第一要务就是停止捕蟹,努力清理这些冰块并将其移往海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行动和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甲板上人人都会受伤,压伤、撞击和骨折都是家常便饭。
在捕蟹季节,几乎每周都会有渔民丧生,大多是因为溺水和体温过低,也有过船员被大浪卷下海丧生的例子。而船员因为大浪冲击在船上摔倒或撞到物品受伤更是如同家常便饭之事,尽管这样,除非他们遇到了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伤势,不然即使受伤,船员都只能休息几小时就继续工作。因为,他们不能错过捕蟹的时机。危险过后有着丰厚的酬劳,在一艘满载而归的渔船上,每位渔民可以在5天之内赚到2~10万美元。
每年10月至11月帝王蟹季节,都会有260多艘渔船聚集在阿拉斯加,准备前往凶恶的白令海,“西北号”便是其中之一。
帝王蟹季节 第五天
“西北号”上,西格·汉森船长不休不眠,用红蟹(帝王蟹)充实着蟹仓。如果连着两批笼子都有不错的收获,他们就能装满蟹仓了。西格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从事着这个工作,他是在捕蟹船上长大的,这份工作自然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也是大部分船长的经历。从24岁起,西格·汉森就全职运营西北号捕蟹船,“西北号”是白令海中伤亡和事故率最低的船之一。
“62只,这种数字正是我们想要的。螃蟹大丰收,伙计们,中仓很快就要满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他们在捕捞属于自己的财富,“那可都是钱哪!宝贝!钱钱钱!”三个小时就挣了十万美元,这相当不错。
“我们先捕帝王蟹,然后尽快回港,让你去捕红眼雪蟹。”五天前,西格船长满足了弟弟埃德加·汉森的愿望,决定让他在家族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接下来的红眼雪蟹捕捞中担任船长。如果我们能抢在其他人前面赶到雪蟹渔场赢得开门红,那我们就能率先完成这次出海任务。
完成帝王蟹捕捞配额以后,“西北号”将辗转下一个渔场捕捞红眼雪蟹,红眼雪蟹的捕捞配额很高,这是埃德加所期盼的,他喜欢坐在船长的宝座上唱主角,所以,这是绝好的机会,埃德加希望能够展示一下他究竟有多大能耐。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连续奋战让甲板主管埃德加受伤的背备受折磨。“从我的胳膊后面往下,简直痛得要死。就在那里,一路往下。好吧,要知道,没办法。我不想跟西格说什么,目前还不想。”目前,他还瞒着自己的大哥西格。“我不能坐在那里叫苦,我们不是那种人,不过最糟糕的是,坐在船长的椅子上时痛得最厉害。”埃德加躺下来了,因为他的背不行了,看得出他很痛,而且越来越痛。
“现在我没法同情他,如果这里是公司办公室,他会被炒鱿鱼,或许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出海捕蟹。”西格船长很愤怒,因为按照之前的计划,返航回来后,“西北号”还有40多万美元的任务要完成,这40多万美元的配额是要交给埃德加来完成,显然埃德加因为背上的伤痛已经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了。
帝王蟹季节 第二周
伴随着不停的布笼、收笼、再布笼、再收笼,一些船长已经完成任务,另一些则继续在红蟹渔场上奋斗。西格船长的策略就是捕到帝王蟹——离开这里——第一个赶到红眼雪蟹渔场。38米长的“西北号”已经为捕捞红眼雪蟹做好准备。西格·汉森船长本没打算亲自上阵,埃德加答应驾船捕捞红眼雪蟹,但是背伤使他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西格船长最终亲自上阵,并把弟弟埃德加送到安克雷奇帮他约好医生。西格说:“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维持家族生意,找到一些红眼雪蟹,然后等待埃德加的消息。我只能这么做,求老天保佑吧。”
西格·汉森船长是最先抵达红眼雪蟹渔场的船长之一。“回想当年,我们会在更西面的海域捕红眼雪蟹,而且,它们总是习惯聚集在某些地点,现在红眼雪蟹的配额增加到原先的三倍,问题是——它们在哪里?”西格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捕捞过红眼雪蟹了。他找出当年的航海日志,寻找二十多年前的蟹源所在地。“1995年它在这里,这里有道深沟,就是这里,我们的新目的地。”西格驶向旧日的蟹源所在地。
一连15个小时,船员们布下了所有的笼子。帝王蟹搞定了,任务完成,但红眼雪蟹完全不一样,一切都是重新开始……
对于这个多年以前的蟹源,船员们深表忧虑,“西北号”抵达第一批布下的笼子处,准备收笼。
“看到螃蟹了吗?够大吗?”
“棒极了,干净的大螃蟹,66只。”
“82只,93只,138只,太棒了!”
西格船长根据20年前的地理位置,又赢得了红眼血蟹捕捞的开门红。
帝王蟹季节 第三周
浪高超过14米,风速55节,风暴正向东而来,一场白令海的噩梦正潜伏在海平线之外,直径1200公里,它真的是非常可怕。台风“鹦鹉”正在向东北方移动,其强度将逐渐增强,并且在白令海上形成强大的风暴,风速每小时80公里,浪高近8米。
风暴向雪蟹渔场袭来,船只像是掷出去的骰子一样摇晃不停,38米长的“西北号”正与1100公里宽的超级台风“鹦鹉”赛跑,继续进军红眼血蟹渔场的计划必须暂停。
在不同的条件下螃蟹的反应不一样,等到风暴来临之后海里的螃蟹就没心思进食了。现在西格想捞笼子,这时螃蟹都已经吓坏了,所有这些潮汐运动和大起大落的海浪没完没了,西格·汉森船长要在螃蟹因为风暴而停止进食前做最后一次努力——“我们得捞笼子,把笼子捞上来,然后走人。”
海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所有工作的难度都加倍了。
“好大的浪。”
“小心!大浪来了!
“小心!小心!小心!”
“天哪!真吓人。”
“你们没事吧?”
“你们没事吧?”
“没事!大家都没事!”
“我在发抖,太吓人了,我本来抱住那根柱子,但是被卷到了后面。”
“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浪。”
大家惊魂未定,设备都滑到了甲板左侧,桌子、支架、螃蟹,所有东西都进了货仓,饵料袋里的饵料也被冲了出来。刚才那个大浪打到船上来,所有人都吓坏了。而接下来情况会越来越糟,越来越糟的……
台风“鹦鹉”来了,而捕蟹季还没有结束,不是所有捕蟹船都能像“西北号”一样幸运。在捕蟹季过去的三周里,有些船还没有完成红蟹的配额;有些船因为机械故障错过最佳捕捞时间;有的船员被350公斤的蟹笼撞断了肋骨不得不提前上岸……在白令海,每一个捕蟹季都有人葬身大海,折断骨头更像是家常便饭,面对如此危险的工作,这些不刮胡子、浑身伤痕并且带着尼古丁味道的男人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们勇敢地冲进白令海的狂风巨浪中,与大自然搏斗,与死亡相伴,从他们身上,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四五百年前大航海时代的豪情。
一位捕蟹人曾说:“白令海很富饶,可不管你多么努力地去尝试,最终它总会击败你,但是,你不能走开,与大海搏斗就是捕蟹人的生活。”
冬天的白令海水域经常出现北极圈风暴,巨浪和寒风在耳边制造着巨大的噪音,让你在甲板上冷得瑟瑟发抖,一旁的水手在向你高声呼喊,你却听不清楚。在摇晃的捕蟹船上,结冰的甲板让你站不稳,而这时,一道冰冷刺骨的海浪朝着你扑面而来……从北极直扑而来的极圈风暴,让身处在捕蟹船上的船员只能在零度左右的严寒气温下工作,有时气温会低到零下10度以下,不时面临时速超过26公里的强风,以及垂直起伏高度达10米以上巨浪的侵袭,此种天气现象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骇人力量以及人类的渺小。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概很难想象也更难忍受这样的生活,但这就是阿拉斯加捕蟹人们工作时的情况。在每年10月到11月的捕蟹季节里,北极圈经常出现风暴,捕蟹人通常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在摇晃的捕蟹船上操作着重达350公斤的捕蟹笼,将它们放进海里,里面挂着带内藏的鳕鱼、鲱鱼、沙丁鱼碎肉的饵袋,以吸引蟹群。
这些渔船若稍不留意天气,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例如巨浪侵袭捕蟹船后常伴随大量海水涌进甲板,这些海水在低温下极可能使船上捕蟹笼及船舷结冰。因为冰块一旦凝结在捕蟹笼和船舷上,巨大的重量将导致渔船翻覆。此时,甲板上水手的第一要务就是停止捕蟹,努力清理这些冰块并将其移往海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行动和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甲板上人人都会受伤,压伤、撞击和骨折都是家常便饭。
在捕蟹季节,几乎每周都会有渔民丧生,大多是因为溺水和体温过低,也有过船员被大浪卷下海丧生的例子。而船员因为大浪冲击在船上摔倒或撞到物品受伤更是如同家常便饭之事,尽管这样,除非他们遇到了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伤势,不然即使受伤,船员都只能休息几小时就继续工作。因为,他们不能错过捕蟹的时机。危险过后有着丰厚的酬劳,在一艘满载而归的渔船上,每位渔民可以在5天之内赚到2~10万美元。
每年10月至11月帝王蟹季节,都会有260多艘渔船聚集在阿拉斯加,准备前往凶恶的白令海,“西北号”便是其中之一。
帝王蟹季节 第五天
“西北号”上,西格·汉森船长不休不眠,用红蟹(帝王蟹)充实着蟹仓。如果连着两批笼子都有不错的收获,他们就能装满蟹仓了。西格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从事着这个工作,他是在捕蟹船上长大的,这份工作自然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也是大部分船长的经历。从24岁起,西格·汉森就全职运营西北号捕蟹船,“西北号”是白令海中伤亡和事故率最低的船之一。
“62只,这种数字正是我们想要的。螃蟹大丰收,伙计们,中仓很快就要满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他们在捕捞属于自己的财富,“那可都是钱哪!宝贝!钱钱钱!”三个小时就挣了十万美元,这相当不错。
“我们先捕帝王蟹,然后尽快回港,让你去捕红眼雪蟹。”五天前,西格船长满足了弟弟埃德加·汉森的愿望,决定让他在家族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接下来的红眼雪蟹捕捞中担任船长。如果我们能抢在其他人前面赶到雪蟹渔场赢得开门红,那我们就能率先完成这次出海任务。
完成帝王蟹捕捞配额以后,“西北号”将辗转下一个渔场捕捞红眼雪蟹,红眼雪蟹的捕捞配额很高,这是埃德加所期盼的,他喜欢坐在船长的宝座上唱主角,所以,这是绝好的机会,埃德加希望能够展示一下他究竟有多大能耐。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连续奋战让甲板主管埃德加受伤的背备受折磨。“从我的胳膊后面往下,简直痛得要死。就在那里,一路往下。好吧,要知道,没办法。我不想跟西格说什么,目前还不想。”目前,他还瞒着自己的大哥西格。“我不能坐在那里叫苦,我们不是那种人,不过最糟糕的是,坐在船长的椅子上时痛得最厉害。”埃德加躺下来了,因为他的背不行了,看得出他很痛,而且越来越痛。
“现在我没法同情他,如果这里是公司办公室,他会被炒鱿鱼,或许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出海捕蟹。”西格船长很愤怒,因为按照之前的计划,返航回来后,“西北号”还有40多万美元的任务要完成,这40多万美元的配额是要交给埃德加来完成,显然埃德加因为背上的伤痛已经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了。
帝王蟹季节 第二周
伴随着不停的布笼、收笼、再布笼、再收笼,一些船长已经完成任务,另一些则继续在红蟹渔场上奋斗。西格船长的策略就是捕到帝王蟹——离开这里——第一个赶到红眼雪蟹渔场。38米长的“西北号”已经为捕捞红眼雪蟹做好准备。西格·汉森船长本没打算亲自上阵,埃德加答应驾船捕捞红眼雪蟹,但是背伤使他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西格船长最终亲自上阵,并把弟弟埃德加送到安克雷奇帮他约好医生。西格说:“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维持家族生意,找到一些红眼雪蟹,然后等待埃德加的消息。我只能这么做,求老天保佑吧。”
西格·汉森船长是最先抵达红眼雪蟹渔场的船长之一。“回想当年,我们会在更西面的海域捕红眼雪蟹,而且,它们总是习惯聚集在某些地点,现在红眼雪蟹的配额增加到原先的三倍,问题是——它们在哪里?”西格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捕捞过红眼雪蟹了。他找出当年的航海日志,寻找二十多年前的蟹源所在地。“1995年它在这里,这里有道深沟,就是这里,我们的新目的地。”西格驶向旧日的蟹源所在地。
一连15个小时,船员们布下了所有的笼子。帝王蟹搞定了,任务完成,但红眼雪蟹完全不一样,一切都是重新开始……
对于这个多年以前的蟹源,船员们深表忧虑,“西北号”抵达第一批布下的笼子处,准备收笼。
“看到螃蟹了吗?够大吗?”
“棒极了,干净的大螃蟹,66只。”
“82只,93只,138只,太棒了!”
西格船长根据20年前的地理位置,又赢得了红眼血蟹捕捞的开门红。
帝王蟹季节 第三周
浪高超过14米,风速55节,风暴正向东而来,一场白令海的噩梦正潜伏在海平线之外,直径1200公里,它真的是非常可怕。台风“鹦鹉”正在向东北方移动,其强度将逐渐增强,并且在白令海上形成强大的风暴,风速每小时80公里,浪高近8米。
风暴向雪蟹渔场袭来,船只像是掷出去的骰子一样摇晃不停,38米长的“西北号”正与1100公里宽的超级台风“鹦鹉”赛跑,继续进军红眼血蟹渔场的计划必须暂停。
在不同的条件下螃蟹的反应不一样,等到风暴来临之后海里的螃蟹就没心思进食了。现在西格想捞笼子,这时螃蟹都已经吓坏了,所有这些潮汐运动和大起大落的海浪没完没了,西格·汉森船长要在螃蟹因为风暴而停止进食前做最后一次努力——“我们得捞笼子,把笼子捞上来,然后走人。”
海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所有工作的难度都加倍了。
“好大的浪。”
“小心!大浪来了!
“小心!小心!小心!”
“天哪!真吓人。”
“你们没事吧?”
“你们没事吧?”
“没事!大家都没事!”
“我在发抖,太吓人了,我本来抱住那根柱子,但是被卷到了后面。”
“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浪。”
大家惊魂未定,设备都滑到了甲板左侧,桌子、支架、螃蟹,所有东西都进了货仓,饵料袋里的饵料也被冲了出来。刚才那个大浪打到船上来,所有人都吓坏了。而接下来情况会越来越糟,越来越糟的……
台风“鹦鹉”来了,而捕蟹季还没有结束,不是所有捕蟹船都能像“西北号”一样幸运。在捕蟹季过去的三周里,有些船还没有完成红蟹的配额;有些船因为机械故障错过最佳捕捞时间;有的船员被350公斤的蟹笼撞断了肋骨不得不提前上岸……在白令海,每一个捕蟹季都有人葬身大海,折断骨头更像是家常便饭,面对如此危险的工作,这些不刮胡子、浑身伤痕并且带着尼古丁味道的男人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们勇敢地冲进白令海的狂风巨浪中,与大自然搏斗,与死亡相伴,从他们身上,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四五百年前大航海时代的豪情。
一位捕蟹人曾说:“白令海很富饶,可不管你多么努力地去尝试,最终它总会击败你,但是,你不能走开,与大海搏斗就是捕蟹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