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层楼板工艺技术在我国民用建筑中应用的比较多,双层楼板的结构比较特殊,双层楼板的施工工艺对民建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施工单位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这样才能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本文分析双层楼板的作用与受力特征,对民建施工中双层楼板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对提高我国双层楼板工艺技术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建施工;双层楼板;工艺技术;注意事项
民用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民用建筑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很快,这也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材料与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在民建施工中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工艺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改进传统的施工工艺,而且还能提高施工的效率与进度,具有进步的意义。双层楼板工艺是民建中常用的是施工工艺,双层楼板具有很多优点,其不但保温性与抗震性较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防水防火性能。本文对双层楼板工艺在民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相关的工艺技术。
1 双层楼板的作用与受力特征
1.1 满足建筑的功能性需求
楼板在建筑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其不但可以起到建筑物竖向的围护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隔断作用,是民用建筑结构重要的构成部件,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楼板可以为人们提供一定面积的活动空间,可以划分建筑空间的范围,其隔断作用在施工中应用比较多。双层楼板的隔音与隔热效果比较好,所以,使用双层楼板可以满足建筑的多种功能需求,既可以承担负重的功能,还能发挥隔热、保温、防水等重要功能。
1.2 承受竖向荷载等作用
楼板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承担荷载,这种荷载主要是竖向的,这也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楼板最主要的原因。楼板除了承受双向荷载,还具有传递荷载的作用,通过分散荷载可以有效的缓解建筑结构的压力,使梁、柱、墙等部件更加稳固,使用年限更长。
1.3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
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影响着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抗侧刚度过低,会减少建筑的使用年限,缩短建筑的寿命。我国对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有一定要求,通过双层楼板的使用可以改变建筑的结构,使其刚性系数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
1.4 分配水平荷载的作用
楼板不但可以承担竖向荷载,还可以传递与分配水平荷载,双层楼板可以增加建筑结构的平面刚度,还可以将不同方向与性质的作用力传递到不同的部件中,这样可以分散作用力,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1.5 协调作用
构成建筑结构的部件很多,而且不同的部件有着不同的作用,也承受着不同的作用力,建筑中很多部件的抗扭性能有一定范围,作用力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抗震强度。而双层楼板可以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其具有调整侧力构件承重力的作用,通过双层楼板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 双层楼板的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双层楼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的流程,保证各工艺的施工质量。双层楼板的施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边梁与下层楼板底模支设的施工,其次是下层楼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最后则需要注意上层楼板模架支设的施工工艺,只有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工艺流程,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在不同的工艺流程中,使用的工艺技术也具有差异性,只有使用正确的技术与方法,才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2 双层楼板的计算设计
2.2.1 弹性算法的简化假定与适用范围
在双层楼板设计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双向板,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对楼板的两个方向的弯曲变化进行不同程度的考虑。
在进行双层楼板设计时,支座没有竖向位移的你能力,但是可以在平面上自由的转到。而且部队薄膜的应力进行考虑,对任何形式的楼板屋面进行计算设计。
2.2.2 塑性算法的简化假定与适用范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明確指出对于连续单向板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对于连续双向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进行内力计算。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结构的塑性性能都以形成塑性铰(塑性铰线)为前提,因此简化计算的基本假定是:
(1)满足弹性计算的四个基本假定;(2)塑性铰(塑性铰线)能承受一个基本不变的弯矩(为M~N之间某一数值M为钢筋受拉屈服时所能承受的弯矩N为混凝土受压压碎时所能承受的弯矩)作用,并在弯矩作用方向能发生一定的转动;(3)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块刚性板和若干个塑性铰(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
适用范围:具有超静定结构性能的连续板配筋计算;对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展开宽度有严格要求的结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结构不适用:结构材料如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高强度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等,则尽可能不考虑或少考虑其塑性性能。
3 双层楼板施工注意事项
实际工程中双层楼板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3.1 板端支座配筋与计算相符
板端部支座如果定义为简支,配筋时必须满足构造要求,以减少对支承梁的约束扭转作用;如果定义为固端,则必须考虑板对支承梁产生的扭转作用效应。
3.2 其他部位配筋满足计算要求
一般部位楼板要确保边跨、跨中及第二个支座的配筋量,其余支座如配筋量较大,可以适当考虑超静定结构连续板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通常弯矩调幅系数大于等于0.8。
3.3 薄弱部位增加强度和刚度前述
“平面薄弱部位”楼板、“竖向薄弱楼层”、“特殊部位楼层”等,均应局部增加板厚、增设边梁(暗梁)、加大配筋等,以加强楼板的强度(整体抗剪能力和抗扭能力)和刚度。通常结构的转换层,楼板厚度大于等于200mm;对于50m以下的高层建筑,房屋的顶层板厚大于等于120mm;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层板厚宜大于等于180mm。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民建施工的调查发现,双层楼板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工艺技术在施工中应用也比较广泛。双层楼板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施工流程也具有一定差异,在不同的施工流程中,需要应用不用的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双层楼板的优点很多,其不但可以分散建筑的竖向、横向作用力,还具有较强的保温、隔热、防水功能,其优良的特性得到了施工单位的青睐。在使用双层楼板工艺技术时,还要注意板端支座的配筋数量,要保证配筋符合设计要求。我国的双层楼板施工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的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晓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
[2]郭华中.浅析民用建筑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18).
[3]曾肇金.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1(8).
关键词:民建施工;双层楼板;工艺技术;注意事项
民用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民用建筑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很快,这也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材料与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在民建施工中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工艺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改进传统的施工工艺,而且还能提高施工的效率与进度,具有进步的意义。双层楼板工艺是民建中常用的是施工工艺,双层楼板具有很多优点,其不但保温性与抗震性较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防水防火性能。本文对双层楼板工艺在民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相关的工艺技术。
1 双层楼板的作用与受力特征
1.1 满足建筑的功能性需求
楼板在建筑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其不但可以起到建筑物竖向的围护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隔断作用,是民用建筑结构重要的构成部件,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楼板可以为人们提供一定面积的活动空间,可以划分建筑空间的范围,其隔断作用在施工中应用比较多。双层楼板的隔音与隔热效果比较好,所以,使用双层楼板可以满足建筑的多种功能需求,既可以承担负重的功能,还能发挥隔热、保温、防水等重要功能。
1.2 承受竖向荷载等作用
楼板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承担荷载,这种荷载主要是竖向的,这也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楼板最主要的原因。楼板除了承受双向荷载,还具有传递荷载的作用,通过分散荷载可以有效的缓解建筑结构的压力,使梁、柱、墙等部件更加稳固,使用年限更长。
1.3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
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影响着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抗侧刚度过低,会减少建筑的使用年限,缩短建筑的寿命。我国对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有一定要求,通过双层楼板的使用可以改变建筑的结构,使其刚性系数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
1.4 分配水平荷载的作用
楼板不但可以承担竖向荷载,还可以传递与分配水平荷载,双层楼板可以增加建筑结构的平面刚度,还可以将不同方向与性质的作用力传递到不同的部件中,这样可以分散作用力,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1.5 协调作用
构成建筑结构的部件很多,而且不同的部件有着不同的作用,也承受着不同的作用力,建筑中很多部件的抗扭性能有一定范围,作用力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抗震强度。而双层楼板可以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其具有调整侧力构件承重力的作用,通过双层楼板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 双层楼板的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双层楼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的流程,保证各工艺的施工质量。双层楼板的施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边梁与下层楼板底模支设的施工,其次是下层楼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最后则需要注意上层楼板模架支设的施工工艺,只有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工艺流程,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在不同的工艺流程中,使用的工艺技术也具有差异性,只有使用正确的技术与方法,才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2 双层楼板的计算设计
2.2.1 弹性算法的简化假定与适用范围
在双层楼板设计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双向板,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对楼板的两个方向的弯曲变化进行不同程度的考虑。
在进行双层楼板设计时,支座没有竖向位移的你能力,但是可以在平面上自由的转到。而且部队薄膜的应力进行考虑,对任何形式的楼板屋面进行计算设计。
2.2.2 塑性算法的简化假定与适用范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明確指出对于连续单向板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对于连续双向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进行内力计算。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结构的塑性性能都以形成塑性铰(塑性铰线)为前提,因此简化计算的基本假定是:
(1)满足弹性计算的四个基本假定;(2)塑性铰(塑性铰线)能承受一个基本不变的弯矩(为M~N之间某一数值M为钢筋受拉屈服时所能承受的弯矩N为混凝土受压压碎时所能承受的弯矩)作用,并在弯矩作用方向能发生一定的转动;(3)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块刚性板和若干个塑性铰(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
适用范围:具有超静定结构性能的连续板配筋计算;对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展开宽度有严格要求的结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结构不适用:结构材料如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高强度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等,则尽可能不考虑或少考虑其塑性性能。
3 双层楼板施工注意事项
实际工程中双层楼板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3.1 板端支座配筋与计算相符
板端部支座如果定义为简支,配筋时必须满足构造要求,以减少对支承梁的约束扭转作用;如果定义为固端,则必须考虑板对支承梁产生的扭转作用效应。
3.2 其他部位配筋满足计算要求
一般部位楼板要确保边跨、跨中及第二个支座的配筋量,其余支座如配筋量较大,可以适当考虑超静定结构连续板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通常弯矩调幅系数大于等于0.8。
3.3 薄弱部位增加强度和刚度前述
“平面薄弱部位”楼板、“竖向薄弱楼层”、“特殊部位楼层”等,均应局部增加板厚、增设边梁(暗梁)、加大配筋等,以加强楼板的强度(整体抗剪能力和抗扭能力)和刚度。通常结构的转换层,楼板厚度大于等于200mm;对于50m以下的高层建筑,房屋的顶层板厚大于等于120mm;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层板厚宜大于等于180mm。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民建施工的调查发现,双层楼板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工艺技术在施工中应用也比较广泛。双层楼板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施工流程也具有一定差异,在不同的施工流程中,需要应用不用的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双层楼板的优点很多,其不但可以分散建筑的竖向、横向作用力,还具有较强的保温、隔热、防水功能,其优良的特性得到了施工单位的青睐。在使用双层楼板工艺技术时,还要注意板端支座的配筋数量,要保证配筋符合设计要求。我国的双层楼板施工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的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晓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
[2]郭华中.浅析民用建筑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18).
[3]曾肇金.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