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西藏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直解杀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塞》清.徐锡麟

一、剑指西南,挥师高原——人民解放军18军从西康省(四川)进军西藏


  从我记事起,常听父亲唠家常,浓重的皖北口音,讲的都是他18岁扛着枪,负重40公斤重的背包,尝冰卧雪,风餐露宿,徒步翻越10余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蹚过无数冰河,筑路修桥、开山凿石向西藏进军的往事。
  父亲一生经历了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少小离家,走南闯北,死里逃生,很少流泪,但只要说起朝夕相伴的进藏战友,有的早饭还在一起谈笑风生,因为意外或者是饥病交加,一转身便天地两隔,那种生离死别的感觉,常常让他哽咽不已。父亲文工队有位安徽老乡小豆子,在甘孜因为断粮几天,饥饿难耐,过量地食用空投的压缩干粮,遇水膨胀,眼睁睁看着他在地上打滚咽气无法救治。晚上回到帐篷,收拾小豆子的遗物,睹物思情,同班的战士泣不成声。
先遣部队手持国旗走过布达拉宫广场
18軍军首长,前排军长张国华、谭冠三
进军西藏,战士们斗志激昂
架桥修路,创造奇迹
为什么总是让我们看到你们沉重的背影
进藏解放军受到藏胞们的热烈欢迎
风沙飞扬,军首长阅兵
1952年1月10日,在拉萨成立中共西藏工委,左始:平措旺杰、慕生忠、谭冠三、范明、张经武、张国华、李觉、刘振国、王其梅
1951年国庆佳节,左始:阴法唐、 夏川、 平措旺杰、 王华
为了解放西藏,这点苦算什么
战胜怒江天险,英名天下
进藏前的52 师文工队,邓亲和(二排左一)仍健在
54师文工队演出歌剧《刘胡兰》后,全队在幕布前合影
53师文工队才华横溢的作曲家、音乐演奏家涂清华
53师文工队乐队排练
53师文工队陈钦甫

  “进藏路上,很多非战斗牺牲的战士还不满20岁,他们朗朗的笑声和俊俏的容貌,多少年萦绕在眼前挥之不去。”
  初识西藏,我感觉西藏很高、很远、很漫长。在我幼小的心灵,18军的父亲母亲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就是雪山之巅的英雄!
  據父亲回忆: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南局的命令,为执行担负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主力任务,原豫皖苏军区机关、部队和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和第二十旅合编而成二野五兵团第18军,下辖52、53、54三个师,军长为老红军张国华、谭冠三。同年,从中原向西南挺进。1950年初,18军进藏部队从四川乐山向西藏进发,1951年8—9月,张国华军长率领的18军军部机关及所属先遣部队,经丁青、边坝、沙丁、太昭等地,于10月26日进抵拉萨,后相继进驻日喀则、江孜等地。
  1948年父亲在河南省永城豫皖苏军区驻地入伍,后编入18军53师,自打那时候起,整整70年的时间,他和千千万万18军将士们,告别家乡和亲人,投身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边疆的洪流当中,满腔热血见证了祖国边疆的历史变迁。
战争不分性别
阴法唐为《老照片. 新西藏》题词
盛大的入城仪式

  陈钦甫,今年88岁,18军53师文工队分队长,后调西藏军区文工团(小提琴手)。据他回忆:1950年2月9日,西南军区、西南局和刘、邓首长发电报给张国华,要求为减少进藏运输困难,有些部队如文工团等非战斗组织须精简,可在局面打开后再进去。
  张国华接到刘、邓首长电报指示认为“文艺工作对进军西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他人员可以精简,军文工团、师文工队应保留”,因此,向刘、邓、贺首长申明了理由。于是,张国华军长亲自带领全军文艺工作者,首批先期进藏。
  根据军首长谭冠三、张国华的指示,全军三个师的文艺工作者,在进藏途中,既要行军、筑路,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创作、排练文艺节目,用歌声鼓舞部队的士气,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进藏途中的千难万险。
  1950年初,为紧密配合全军进藏政治动员,53师文工队创作排演了《进军西藏》说唱表演,3月7日在乐山誓师大会演出,歌声响彻军营,鼓舞人心。一星期后,军首长谭冠三在师政治部洪流副主任的陪同下,到师夹江驻地检查工作,特意到53师文工队看望大家,他说:你们的《进军西藏》,是全军率先宣传进藏的优秀节目,密切配合了部队的战前政治动员,很及时、很有意义、很受欢迎,应该表演和表彰,并当场给全队颁发了奖金。
  80年代初,西藏军区政治部《高原文艺战士》一书,详尽介绍了18军文艺工作的初创和历史沿革。作为西藏军区文工团的元老和见证,18军文艺战士,被永远地写进了我军的历史。
18军西北独立支队范明将军到达藏北黑河重镇,地方官员前来欢迎
1951年,范明率领的18军独立支队在进藏途中
1951年2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决定,任命范明(左一)为班禅行辕代表,3月19日,在青海塔尔寺参加完班禅行辕就职仪式后,与班禅(中)合影
运粮的驼运队
1951年7月,从西北进藏的18军独立支队女兵吴景春(中),翻越诺芸岗
当年五位将要在西北局入伍进藏的女兵 ( 吴景春右二 )
从西北进藏的甘耀忠(前右二)
18军西北独立支队驼运大队分队长徐明德
从西北进藏的付伟(后排左一)

二、“西北望,射天狼”——人民解放军18军西北独立支队从青海进军西藏


  捍卫祖国疆土完整,人民解放军既是伟大的解放者,又是最早的探险家。
  1950年,根据西北局的命令,范明将军率领的18军西北独立支队(先遣连、驼运大队)从青海西宁香日德,越过通天河,翻过唐古拉山,向西藏挺进。茫茫戈壁,大漠孤烟,连绵的昆仑山白雪皑皑,仅运输物质和粮草的骡马、骆驼、牦牛队,就排了几十公里长。铜铃声声,叩响着沉睡万年的高原。景象何其壮观浩大。在终日不断的行军跋涉中,人民解放军战士踏上由一座座高山做台阶的高原“天梯”,走向纯净的蓝天。
从云南进藏的人民解放军
1951年,126团1营接受了向西藏察隅边防进军任务,图为在桑昂曲宗(今察隅县)察瓦龙地区扎那村召开向察隅边防进军誓师大会
军民合影
部队自己建的营房

三、侧面迂回、策应昌都解放——人民解放军14军126团从云南进军西藏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第14军42师126团,奉命执行从云南丽江进军西藏的任务,围歼盐井一带叛匪,保证昌都战役速战速决。1950年8月5日,在126团团长高建兴率领下的入藏战斗部队,向西藏察隅地区桑昂曲宗吉公、沙马进军,于10月1日胜利抵达吉公村,将五星红旗升上吉公村上空,从此,结束了察隅“有边无防”的历史。126团后改编成西藏军区察隅边防153团。
先遣连战士英姿
先遣連侦察小分队

四、“惊天地,泣鬼神”——人民解放军新疆先遣连血洒阿里边关


  1950年初,遵照毛泽东主席“向西藏挺进”的指示,党中央做出了“多路向心,解放西藏”的战略部署。决定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配合下,从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四路出兵进军西藏。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由汉、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7个民族的136名官兵组成的进军西藏先遣连,在总指挥、团保卫股长李狄三,连长曹海林,指导员李子祥,全军特级战斗英雄、副连长彭清云率领下,于1950年8月1日从新疆于阗县普鲁村誓师出发挺进藏北。
  先遣连的官兵们在没有地图,没有向导,没有道路,与后方部队失掉联系,断粮断补给,遭遇缺氧、风暴袭击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孤军徒步2000多公里,横跨海拔6000多米的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历尽千辛万苦,以牺牲63名官兵的沉重代价与后续部队进驻阿里、改则等地,将红旗插上了藏北高原。
95岁的王兴才是进藏英雄先遣连老班长、一等功臣
李子祥(1927.5 一2013.12)进藏先遣连指导员,一等功臣
彭清云(1927.7 一2012.1),进藏先遣连副连长,全军特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
李狄三(1914.12 一1951.5),进藏先遣连党代表、总指挥
先遣连彭青云(右)夫妇在阿里

五、雪域雄鹰,勇闯天险——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越西藏纪实


  2014年7月1日,武汉骄阳似火,西藏电视台《口述西藏》节目录制组李亚、王梦超等一行,从西藏飞抵武汉,第一站对原航空兵飞行师长韩琳、领航员陈光富等五位健在老兵进行了节目录制。
  我在大汗淋漓的酷热中,从头至尾聆听了他们飞越西藏的故事。
  空军航空兵某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唯一的一支空运部队,50年代初,中央军委命令该部执行支援陆军18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以及1959年西藏军区“平叛”等协同作战任务。
  康藏高原,崇山峻岭,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终年积雪,号称“世界屋脊”,能见度极低,阻挡航路航线,历来被中外飞行专家视为飞行空中禁区。
1950年,王洪智駕机试飞甘孜成功

  从川西平原飞入康藏高原,必须穿过康定山口,飞机在两山之间的甬道穿行,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这是人民空军飞越天险,开辟高原航线中一段最艰险、最复杂的航程。1950年4月5日,谢派芬、李嘉谊机组经过五次试航,终于找到突出康定山口的航道,第五次试航成功,打开了空中大门,立了头等功。
  1950年4月15日谢派芬机组空投陆军成功的当天,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兼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欣喜题词:“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陆军结合起来,我们将是无敌的。”
  “陆军到哪里,我们就空投到哪里!”18军先遣部队得到给养后继续西进。
1956年,航空兵某师师长韩琳(右二),向陈毅副总理(右三)汇报飞行情况
空投粮食
1956年5月26日,韩琳机组首航北京至拉萨(当雄)机场成功

  1950年5月,18军抵达甘孜重镇,粮食告急,4月28日,空军模范“一等功臣”王洪智机组驾机经过四次试航,终于找到进入甘孜的山口,跨入“禁区”向甘孜空投粮食和补给,保证先遣部队向昌都方向开进。
  1952年6月7日,航空兵某师37团三大队大队长李向民从川西新津机场起飞,飞行9个多小时,首飞太昭(拉萨)成功,叩响了通往拉萨的飞行大门。
  1956年5月26日,韩琳机组驾机首次降落在拉萨(当雄)机场,架起了北京到拉萨的桥梁,对西藏社会的发展、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航空史上又一壮举。
  据健在原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机械师黄冈回忆:“空军航空兵某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唯一的一只空运部队,五十年代初,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先后执飞18军部队于甘孜机场的食物、物质、宣传物品以及沿途进藏的空投任务,以及特殊的军用客运的飞行任务”。
成都丁慈、冬秀(藏族)夫妇
与冬秀夫妇成都合影
成都洛桑志玛(左)
成都洛桑志玛
成都闫家琪(左)
成都闫家琪

  1950—1959年十年间,航空兵某师协同陆军部队参加了解放西藏,参加歼灭川西土匪的“黑水战役”,支援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地面部队剿匪,平息西藏全局性武装叛乱,川西甘肃青海平叛作战,他们上千次飞入高原腹地,满载生命希望物资,空投、空运到陆军战友手中。
  除空投、空运外,还充分发揮运输机多功能作用,多次侦察叛乱份子动向、向叛乱队伍进行空中射击、寻找追击残匪、迷路失联的陆军连队、空洒传单宣传品、空中广播、空投急救药品千余公斤、向雪灾中的藏族同胞空投救济物质春播青稞种子等等。发挥了空军航空兵的优势。
青葱岁月,安佩(后排左三)
首批进藏女兵,右始:郭蕴中、李国柱、吴景春、孙立英、梁枫
三位女兵花一样灿烂(右始:李俊英、周霞云、崔素娟、陈琳)

六、天边那一抹红——风采依然


  西藏和平解放70年,弹指一挥间,换了人间。
  当年进军西藏的年轻战士,如今,大多已“米寿”的高龄,这些健在的进藏老兵星散祖国四方,依然孜孜不倦地眷恋着那片解放了的土地,有的终身与西藏结缘,将西藏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其他文献
在西藏玩儿音乐  索朗尼玛在咖啡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和普通藏族年轻人一样,他点了一杯加冰可乐。黑色的T恤,胸前悬挂着一个小金刚橛,这就是他,最直接的身份象征——一个休闲自在的中年人,天杵乐队的节奏吉他手。事实上,身边人也更习惯称他为天杵索尼,而不是审计员索尼。  二十多年前,刚从内地完成学业回到拉萨。主唱索朗旦增、吉他手索朗念扎、加上索朗尼玛,三个大男孩每天晚上背着木吉他跑场。那时候他们没有什么钱
1月4日,演员在表演历史情景剧《梦回古格》。  日前,西藏阿里首部历史情景剧《梦回古格》在拉萨举行汇报演出,并于1月6日启程赴对口援建阿里的河北、陕西两省进行巡回演出。  《梦回古格》共分为四幕,分别为《神山圣域》、《象雄陨落》、《古格兴衰》、《梦回古格》,主要包括楚鲁松杰宣舞、底雅宣舞、札达民歌、“宣”舞鼓技、情景互动等内容,近80人的演职人员几乎全部来自阿里地区札达县的普通老百姓。
作者:志愿者讲述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内容简介:一群快乐的人:健康、开朗、崇尚行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来自不同都市:选择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相逢……徒手建造中国第一座民间保护站;深情守望青藏高原旷野上的野生动物:韧性抗争藏羚羊生存的权利:甚至牺牲年轻的生命……荒原岁月是骨头上的烙印,新鲜而疼痛:可可西里是内心深处的情结,生命因之而动听。《可可西里的哭泣》  作者:华文庸出版社:花山文艺出
拉丁學名:Cyrtodactylus medogensis  形态特征:墨脱裸趾虎躯干背腹略扁平,背面被覆粒鳞,其间杂以锥状疣鳞。头部大小适中。耳孔直径远小于眼径之半;鼻孔甚小,略近圆形,开口向外上方。体背灰褐色,有若干暗褐色折线状横纹;四肢及指趾背面略呈网纹;尾背呈浅褐色与暗褐色相间的环纹。幼体深浅两色对比明显。腹面均为灰白色。  生活习性:它们喜欢夜间行动,在农家的门窗上常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主
1998年的科考显示,在雅鲁藏布太峡谷地区,共计两栖动物19种,爬行动物25种,  分别占西藏自治区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7.5%,爬行动物总种数的78%:占全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10%,爬行动物总种数的8%。  典型的两栖与爬行动物有山湍蛙、林芝齿突蟾、侧条小树蛙、拉萨岩石、细脆蛇蜥、温泉蛇、南峰锦蛇、眼镜王蛇等。  IBE团队里的两栖与爬行动物专家范毅,因在网上号称自己是一只喜欢生态摄影的乌鸦,被我
位于那曲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唐古拉山造就的这一地区——比如,嘉黎和索县三个美丽的冰川景观区:索县的布加岗日冰川,嘉黎的尼都藏布依噶冰川和比如的萨普冰川,形成了中国最美的冰川旅游景观区。  藏北比如县最南边,是念青唐古拉山东段藏东南地区雪山和冰川分布的最北端,东西延伸的山系在不到30公里的范围,分布了十余座6000-6956米海拔的山峰,形成了以萨普岗日山群为中心扩散状的冰川分布。  萨普岗日雪山海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纽约世贸中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时隔5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是美国人心头挥不去的梦魇。每年的9月,都是美国人痛定思痛之时。回望世贸大厦灰飞烟灭的惊悸会重回每个人的心头。细观美国各机构5年来的民意调查发现,“911”对美国人心态影响之深远,从未见丝毫减弱。  不知是偶然因素还是恐怖分子的精心安排,8月10日英国警方挫败了一起试图用液体炸弹攻击飞美航班的恐怖活动,险些让恐怖分子酿成
钟承湛快速转动着轮椅,从斜坡上到主席台中央,动作一气呵成,笑容绽放,声音激昂高亢,“川藏南线318是一条由两干多英灵铸就的神圣之路,修这条路时,平均每一公里牺牲一个人,非常值得有一场赛事,来纪念这条神圣之路。”  被人尊称为“钟Sir"的钟承湛,是骑闯天路的创始人。2019年10月9日上午,情歌之城康定,2019VAUDE骑闯天路高海拔自行车极限赛,在此呜枪开赛。天空异常晴朗,蓝天白云,与2018
有人说,要么行走,要么阅读。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在路上,我们总能碰到形形色色的石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对于石头,往往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它们太过普通,或卧在高楼之下,成为坚硬基石;或嵌在如茵的绿草中间,铺出蜿蜒小路;甚至沉睡在鱼缸底层,作为纯粹的装饰。而当我们走在青藏高原的道路上、河流边,无尽的山玛尼、水玛尼却总能让人折服,折服于这由人所创造的神奇,它是信仰的具象,是无声的祷告!  水玛尼作为
在斯文·赫定对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开创性的考察百余年后以及中科院青藏队在此进行考察三十余年后,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湖泊考察人员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0年7月又来到了这里,对这两个湖泊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玛旁雍错(N 30°34′~47′,E 81°22′~27′)和拉昂错(N 30°40′~51′,E 81°06′~19′)流域是藏南内流水系中为数不多的面积较大的内陆湖泊,由于玛旁雍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