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受体通过激活p38 MAPK通路介导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受体1亚型(EP1)在阿霉素(AD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1)动物实验: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DR组;EP1激动剂(17-phenyl PGE2)+ADR组;EP1拮抗剂(SC-19220)+ADR组。尾静脉注射ADR(10 mg/kg)构建小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分别给予EP1激动剂(1 μg/g)和拮抗剂(25 μg/g)。检测小鼠尿蛋白量、血生化、肾脏病理改变、电镜下足细胞改变以及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2)细胞实验:体外培养足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DR组;EP1激动剂+ADR组;EP1拮抗剂+ADR组。CCK-8法检测足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足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CD2AP在足细胞中的定位;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足细胞相关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p38 MAPK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1)动物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R组小鼠出现明显蛋白尿、血生化及肾脏病理改变;与ADR组相比,EP1激动剂+ADR组尿蛋白量增多、血生化异常及肾脏病理改变加重,拮抗剂+ADR组上述改变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R组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CD2AP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EP1激动剂可进一步抑制其表达,拮抗剂干预后上述改变得到改善(均P<0.05)。电镜下观察ADR组足细胞足突增宽、融合,激动剂组足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拮抗剂干预后足细胞损伤减轻。(2)细胞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R组足细胞中PGE2含量、环氧合酶2(COX2)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nephrin、podocin、CD2AP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38 MAPK活性增加,足细胞凋亡显著增多(均P<0.05)。EP1激动剂干预后上述改变加重(均P<0.05);拮抗剂可下调PGE2及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nephrin、podocin、CD2AP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p38 MAPK活性,抑制足细胞凋亡(均P<0.05)。加入p38 MAPK抑制剂(10 μmol/L)可以减轻EP1激动剂对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CD2AP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论

EP1受体可能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CD2AP的表达,介导AD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抑制EP1受体对足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身体成分与血液透析充分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同一次血液透析中应用2种方法评估透析充分性,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1)血液透析前后抽取患者全血检测尿素氮水平,根据Daugirdas公式计算Kt/Vdau;(2)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计算Kt/Vbcm[V值等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腹膜中的表达,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D3]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8)、模型组(n=8)和1,25-(OH)2-VitD3(VitD3)组(n=8)。腹腔注射含有0.1%葡萄糖和
目的探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诱导治疗增殖型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15家临床肾脏病中心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增殖型狼疮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和环磷酰胺组,在口服泼尼松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口服小剂量来氟米特(20 mg/d,总疗程24周),或静脉环磷酰胺(总剂量0.8~1.0 g
目的探讨影响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治疗进展性IgA肾病(IgAN)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确诊为原发性IgAN,24 h尿蛋白量>1.0 g且为CKD 1~3期,并以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1年后IgAN是否达到完全缓解分为显效组和非显效组,比较两组在生化、病理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2例IgAN患者,治疗后第3、
期刊
目的探讨伴肾小球IgM沉积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的资料。根据肾小球是否伴IgM沉积分为IgM阳性组(A组)和IgM阴性组(B组);根据IgM沉积的部位将A组分为仅系膜区沉积(A1)组和系膜及毛细血管壁沉积(A2)组。终点事件为基线肌酐翻倍或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回顾性比
目的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生存预后,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97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
目的观察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经肾活检确诊的儿童IgA肾病38例,根据是否有新月体形成分为新月体形成组(新月体形成≥10%,n=18);选择同期肾活检、临床资料完整以及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无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儿作为对照(无新月体形成组,n=20)。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新月体形成组患儿14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