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室:教师教育科研发展的一面“镜子”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s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 ”时代,技术革命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开放空间、即时互动的特征也让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压力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重塑自身的角色,意义重大。2014年,我校全自动录播课例室建设完成,如何充分使用课例室,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为此我校以《基于课例室应用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做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开展相关培训,使教师具备课例室应用技能
  课例室建设完毕,我校先后开展了课例室使用技术的相关分级培训,并让教师分批参加房山区电子白板使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电子白板和课例室的使用技术,同时让教师边实践、边总结课例室的使用方法和经验,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水平。
  利用课例室自动录播功能,促进教师课堂自检
  课例室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平台。许多从业多年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瑕疵而不自知。课例室恰恰能够帮助教师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例室上完课后,每节课都有视频存根,课下可以反复地观摩,了解自己平常的教态、语言、肢体动作等,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举措来调整教学方式。课例室的存在为教师更快速、更高效的成长与进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了课例室,就等于为所有的教师装了一面“镜子”。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实时对自己进行监督。
  利用课例室开展优课评比,创造更多优质课
  根据教研组建设、教师自我发展等需求,开放课例室,提高课例室的利用率,从站位到走点,教师们反复研磨。为能够查找到自身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青年教师更是反复试讲,并针对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断的摸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校青年教师何志在 “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以及2015年全国NOC大赛活动中成绩斐然,分别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和特等奖。2016年,参加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案例竞赛、首师大附校共同体“科学年”课堂教学实录竞赛的教师也是成绩斐然。这使得学校在各级课堂教学实录竞赛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利用课例室的远程教研功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根据教研组建设、教师自我发展等需求,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学校教师形成了教研组、学校、附校共同体、协同发展校等多个研究共同体。这使得教师的眼界变得开阔、思维有了深度、优势资源得到共享,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例如,学校利用课例室开展附校共同体之间的视频教研交流活动,大大提升了校际间的教研效率。
  为了初三、高三学生的学业提升,学校聘请了名校资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学科教师不仅可以在现场和办公室观看,还可以在家中远程观看直播。学校将录像上传视频平台,让教师、学生登录平台反复观看录像,不断揣摩其中的精华,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利用课例室视频平台,构建新型家校课堂
  利用课例室视频平台和学校局域网的功能,我们实现了学校家长会主会场的音视频对分会场的现场直播功能。这种新功能的尝试突破了以往家长会场地、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实现了时间、空间上的拓展。
  利用课例室录制微课,给学生创造自学空间
  学生对网络充满着好奇和向往,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游戏,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不是一定要面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得到激发。微课不仅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设计,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一个载体在网络上分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智慧。例如,学校生物教师借着高二生物会考备考的机会,借助课例室录播功能,将学科重点知识录制成一系列10分钟左右的专题复习、习题讲解视频。学生们可用手机、电脑、Pad登录网站进行观看。其中,复习课视频:将知识点按照《会考说明》要求进行录制,对学生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进行强化;习题视频:将每个试题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观看。有了这样的视频,基础薄弱的孩子在家便能观看学习,遇到难点可以及时停止,也可重复进行观看,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进度提前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例室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党课、专家讲座等活动的同步录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资料。仅2017年上半年,学校录播室累计录课177节次,开展市区教研活动22场次。
  《基于课例室应用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的开展,使得我校教师在开发课例室的功能方面有了一些实践和研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究如何进一步发挥课例室的功能,促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关于中国京剧表演形式与钢琴演奏关系的研究尚为空白。笔者认为,同为舞台表演艺术,两者有着相近并可互相借鉴之处。著名作家秦牧曾经在《艺海拾贝-南国盆景》中提到:“艺术各部门总是可以互相借镜的。”京剧做为国粹,有着丰富的艺术手段,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学习西方音乐,如果善于从我国传统的京剧中汲取营养,对照学习和吸收,一定会给我们的演奏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本文在对京剧表演形式进行一定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语言的理解输入过程可以称之为对文化的解码过程。在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对语言解码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输出。文中从文化解码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法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全球化视角下,我们在注重法律趋同化、法律区域化和某些全球性法律的同时,更要注意到这种全新的视角可能提供的对传统法治
立足于现行教育体制与教育结构,对在既定教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目标下,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实现个体全面发展为基础、以教育目标指向实践为最终目的,构建出以满足个体差异
通过对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及形态的阐述与分析,提出并构建了复合化的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有助于培养高师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对现有映射策略的分析总结,给出一种建立在J.Shanmugasundaram等学者提出的综合内联技术基础上改进的映射策略.改进之处是增加了可以完整保留DTD中语义约束信息的映射层.
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中在总结以往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突破原有教学体系的框架,对原有的数学原理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且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