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焦虑与反思:黄锦树早期小说的梦境叙事

来源 :华文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华留台作家黄锦树的早期作品对华族社群的历史际遇具有高度指涉性.当时种族问题依然是政治禁忌,这使其“基础语义域”须立足于虚构世界,而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作为题中之要义,又限定文本内容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因此,黄锦树以梦境叙述作为其早期小说的重要叙事策略,将个人、家族以及族群记忆以变形的方式不断重述,让已经尘封却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重新当代化.梦境叙事之于黄锦树,是一种在恶劣写作环境中的智性叙事方式,潜隐表达马华族群的历史缺席与生存困境;同时也是一种探寻自我深层心理的重要方式,以此来反思自我的写作困境与表现作为异乡人的身份焦虑.
其他文献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技术、新业态、新媒体、全球化等多方面的挑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应在新文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修订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20世纪50至6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生态导致南来作家需要直面文艺追求和通俗性之间所呈现的不平衡关系.在这种矛盾状态的影响下,作家们的文化乡愁变得更为强烈,书写轨迹亦随之改变.徐訏、刘以鬯均为香港文学争取了可贵的书写空间,但他们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报刊编辑理念却存在差异.徐訏始终觉得自己是异乡人,他很少再像书写上海一样,深入勾画香港的社会面貌,而是开始着墨于时间体验、人际隔膜.刘以鬯则试图通过报刊上的连载小说,反思中国新文学中的传统与乡土.他承接上海时期的异国情调书写,并尝试连接文学之雅、俗.重新探究徐、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