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CAST的叶轮熔模铸造数值模拟仿真及优化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ProCAST铸造仿真软件对某铝合金整体叶轮在两种浇注系统中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模拟.结果 显示在重力铸造条件下,两种浇注方式在叶片薄壁处、叶片与轮毂处均出现缩松缩孔缺陷,而侧注式浇注系统所产生的铸造缺陷较少.通过对侧注式浇注系统下的轮毂顶端添加冒口,在浇注速度35 mm/s、型壳预热温度350℃、浇注温度710℃优化浇注工艺参数下可以铸造出充型完整性好,铸造缺陷少的叶轮铸件.
其他文献
通过流动度、力学性能及收缩率测定研究了稀释剂、固化剂、胶液与级配骨料配比对环氧砂浆性能的影响.针对大体积灌浆一次连续灌浆需求,确定了添加质量分数15%的单官能度稀释剂,采用自制改性胺固化剂、胶液与级配骨料质量比1∶4的方案制备了环氧砂浆,其60 min流动度290 mm,弯曲强度32.3 MPa,压缩强度102.1 MPa,收缩值0.009%,具有高流动性、长适应期、低收缩和高强度特点,完全适用于大体积灌浆施工,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以N-乙烯基咪唑、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使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技术(RAFT),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咪唑类潜伏型环氧树脂固化剂(VME).对VME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将制备的VME与环氧树脂E51混合固化,研究了固化物(VME/E-51)的热分解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法和Starink法求得的VME/E-51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较为相近.以Coast-Redfern法获得了VME/E-51的热分解动
由正硅酸乙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合成了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物,其与酚醛环氧丙烯酸酯、纳米SiO2在光引发剂1173作用下生成丙烯酸酯.采用UV光固化机将其在BOPET光学薄膜上涂布并固化.采用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对涂布液及涂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涂层的力学性能和光散射性测试研究了正硅酸乙酯、酚醛环氧丙烯酸酯和纳米SiO2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硅酸乙酯用量增加,涂层的铅笔硬度逐渐下降,柔韧性和附着力提升.随着酚醛环氧丙烯酸酯含量增加,涂膜的水接触角明显减小.纳米SiO2用量增加可显著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BMI-510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加入质量分数5%的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BP)固化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通过线性拟合得到BMI-5100树脂体系的特征温度及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纯BMI-5100的非等温固化DSC曲线呈现单峰反应,其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分别为216.5,277.1,317.5℃,表观活化能E为90.7 kJ/mol,指前因子A为5.3×107、反应级数n为0.872.含固化剂体系的固化过程出现了2个固化峰,第1固化峰所对应的凝胶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