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各省纷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河南省正值产业升级的紧要关头,要把握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于钻石模型,本文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机会这六个要素出发,运用统计数据和对比分析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河南省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立体化策略,这些策略相辅相成、以点带面地推动以河南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其他省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钻石模型;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
一、钻石模型概述
钻石模型是Michael Porter于1990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要点是:一个国家如果要建立起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善于运用(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及支持产业;(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表现四大关键因素,同时要注意“政府”和“机遇”对这四大因素的影响,六者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1] (如图1所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迎接新一轮技术突破、产业格局调整的要求,惟有突破技术发展瓶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才能够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
二、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
在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资源,同时要注意到,钻石模型中高级生产要素相比初级生产要素更加重要。
河南省地理位置具有先天的优势,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承东启西、连南通北,铁路、公路、航空、管道、水路交通发达,这些条件便利了河南省人和物的流通、东部沿海地区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入,也使得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在承接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河南省土地资源、水资源、矿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的土地资源,对于培育生物新品种,发展生物科技有先天的优势;还有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这些基础资源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河南省豫东是平原、豫西是丘陵地形,历史悠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其中铝土矿资源的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则居全国第一,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以铝为主,铜、铅、钼等为辅的有色金属工业制造基地。这些矿产资源为河南省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资源基础。
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河南省2015人口10722万人, 集全省的力量河南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些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2016年普通高校在校生将达到300万人,到2020年,还将有几千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人城市,丰富、廉价、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2]。
(二)需求要素
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或某一地区的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全面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需要,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加强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集群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的需要,河南省要围绕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加快实施华兰生物疫苗等460个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的需要,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要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初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扩大现代乳品产业化集群规模;推进花卉、苗木、中药材、林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新建20个以上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在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农业园区,创新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3]。
(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单独一个产业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产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競争优势。
从2006年起,河南省开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在新材料、生物产业、电动汽车等领域突破并积累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信息技术、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生物技术、电动汽车、中医中药、小麦育种等新兴产业领域,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技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初具规模,部分产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还存在区域内河南省战略性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现象。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
河南省积极引进手机整机和核心配套企业,做大了以智能手机为重点的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形成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和郑州智能成套等千亿级装备产业集群。推进东风日产郑州基地20万辆扩能、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等项目建设,扩大整车产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打造提升冷链食品、休闲食品、饮料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链,建设一批百万吨级食品产业基地。成功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全省培育形成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省辖市形成1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县(市、区)形成130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五)机会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发达国家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重要的转移地;国务院2010年底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国东部地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要进行产业升级,陆续把相关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口负担变成了人口红利,如富士康等一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愿意把基地放在河南,河南处于交通十字路口,商品的进、出口都极为方便[4]。 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机遇。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国家明确提出支持中原经济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河南新兴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又诞生在了河南,港区的战略定位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港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形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至此,河南的产业发展猶如插上了一双翅膀。
(六)政府
政府是钻石模型中一个特殊的影响因素,作为主要的经济制度供给者,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管理、监督到评估,政府都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
2011年,河南省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构想,将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到2020年,河南省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当前郑州、南阳、洛阳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已经成为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国家将在口岸通关、航线航权、财税金融、土地管理、服务外包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细化,以及制定符合河南地方特色的产业战略发展细则。
三、河南省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
(一)全面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的生产率
钻石模型将生产要素分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等五类,从而对产业的发展能力进行考量。河南省是资源型大省,但是资源的生产率利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生产要素是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基础,粗放型的发展不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而集约发展和创新发展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途因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路径。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出增长减去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存量增长之后的残差,它主要反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程度。
例如:河南省工业技术大部分处于传统加工业领域,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产业。因此,依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河南省工业发展可以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借助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延伸。
再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目前河南省已聚集了大批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的大量的人才,但是数量还远远不够,目前已经有国外的高校有意往河南发展,如美国马里兰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除了能培养人才之外,还得留住高科技人才。目前河南省的高科技人才有产、学、研脱节现象存在。对此,政府、社会、企业要合力采取积极措施,如完善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分红等多种激励机制,从而留住人才,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产、学、研高度的融合,使高科技人才留得住,价值体现出来、科研成果得到转化[5]。
(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
需求要素是钻石模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不能够被消费,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的深加工做的也是有声有色,但是农产品的销售一直被人诟病,农民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比较不高,而需求方又无法直接和农产品直接对接,供需链被无形的拉长,这就带来了流通不畅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河南省可以从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角度着手,提高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能力,使得供需平衡。
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河南省还要开拓国际市场,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除了市场因素,还要考虑各国的文化、风俗、宗教、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善于利用各国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带来的便利,善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使“河南造”享誉全球。
政府采购是一项重要的需求,不仅能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因素构成重大影响,还能够影响到钻石模型中的其他因素。目前形势下,河南省建立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需求体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强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
现在国内外都注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各种支持。
政府要建立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自身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科技含量比较高,风险性很大,要承担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以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承担的,因此政府要做企业的坚强后盾,在税收、补贴、融资等方面给以优待,从而调动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科研创新中去。
目前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发展不成熟,不平衡。目前企业体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还存在不协调、不匹配,地区、部门、行业之间也存在条块分割,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从现实出发,根据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的进行统筹规划,全省一盘棋。
针对一些公共服务问题,单个企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强化政策规划,形成产业集群,使其成为产业创新联盟。如洛玻集团"超薄电子玻璃浮法生产设备和工艺”、中信重机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豫光金铅的“熔池直接炼铅新工艺”等技术在行业关键点上取得了核心技术。以点带面的技术创新方式,符合河南省发展的实际,也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四)集合相关企业、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都是产业链相对较长,产业辐射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所以产业集聚区被称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产业集聚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大部分是从原来的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成一批都市生态农业连片示范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以这些政策为契机,河南省的相关企业和产业,要利用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上下延伸供应链和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联动效应的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卓宏,朱海玲.基于钻石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4(10)51-53.
[2]刘凯,赵爽.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空间布局优化[J].地方经济,2014(01):495-497.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4]王红.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
[5]李亮.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关键词:钻石模型;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
一、钻石模型概述
钻石模型是Michael Porter于1990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要点是:一个国家如果要建立起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善于运用(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及支持产业;(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表现四大关键因素,同时要注意“政府”和“机遇”对这四大因素的影响,六者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1] (如图1所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迎接新一轮技术突破、产业格局调整的要求,惟有突破技术发展瓶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才能够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
二、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
在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资源,同时要注意到,钻石模型中高级生产要素相比初级生产要素更加重要。
河南省地理位置具有先天的优势,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承东启西、连南通北,铁路、公路、航空、管道、水路交通发达,这些条件便利了河南省人和物的流通、东部沿海地区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入,也使得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在承接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河南省土地资源、水资源、矿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的土地资源,对于培育生物新品种,发展生物科技有先天的优势;还有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这些基础资源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河南省豫东是平原、豫西是丘陵地形,历史悠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其中铝土矿资源的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则居全国第一,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以铝为主,铜、铅、钼等为辅的有色金属工业制造基地。这些矿产资源为河南省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资源基础。
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河南省2015人口10722万人, 集全省的力量河南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些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2016年普通高校在校生将达到300万人,到2020年,还将有几千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人城市,丰富、廉价、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2]。
(二)需求要素
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或某一地区的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全面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需要,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加强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集群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的需要,河南省要围绕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加快实施华兰生物疫苗等460个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的需要,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要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初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扩大现代乳品产业化集群规模;推进花卉、苗木、中药材、林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新建20个以上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在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农业园区,创新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3]。
(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单独一个产业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产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競争优势。
从2006年起,河南省开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在新材料、生物产业、电动汽车等领域突破并积累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信息技术、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生物技术、电动汽车、中医中药、小麦育种等新兴产业领域,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技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初具规模,部分产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还存在区域内河南省战略性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现象。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
河南省积极引进手机整机和核心配套企业,做大了以智能手机为重点的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形成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和郑州智能成套等千亿级装备产业集群。推进东风日产郑州基地20万辆扩能、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等项目建设,扩大整车产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打造提升冷链食品、休闲食品、饮料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链,建设一批百万吨级食品产业基地。成功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全省培育形成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省辖市形成1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县(市、区)形成130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五)机会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发达国家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重要的转移地;国务院2010年底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国东部地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要进行产业升级,陆续把相关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口负担变成了人口红利,如富士康等一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愿意把基地放在河南,河南处于交通十字路口,商品的进、出口都极为方便[4]。 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机遇。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国家明确提出支持中原经济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河南新兴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又诞生在了河南,港区的战略定位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港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形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至此,河南的产业发展猶如插上了一双翅膀。
(六)政府
政府是钻石模型中一个特殊的影响因素,作为主要的经济制度供给者,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管理、监督到评估,政府都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
2011年,河南省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构想,将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到2020年,河南省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当前郑州、南阳、洛阳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已经成为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国家将在口岸通关、航线航权、财税金融、土地管理、服务外包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细化,以及制定符合河南地方特色的产业战略发展细则。
三、河南省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
(一)全面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的生产率
钻石模型将生产要素分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等五类,从而对产业的发展能力进行考量。河南省是资源型大省,但是资源的生产率利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生产要素是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基础,粗放型的发展不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而集约发展和创新发展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途因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路径。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出增长减去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存量增长之后的残差,它主要反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程度。
例如:河南省工业技术大部分处于传统加工业领域,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产业。因此,依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河南省工业发展可以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借助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延伸。
再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目前河南省已聚集了大批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的大量的人才,但是数量还远远不够,目前已经有国外的高校有意往河南发展,如美国马里兰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除了能培养人才之外,还得留住高科技人才。目前河南省的高科技人才有产、学、研脱节现象存在。对此,政府、社会、企业要合力采取积极措施,如完善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分红等多种激励机制,从而留住人才,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产、学、研高度的融合,使高科技人才留得住,价值体现出来、科研成果得到转化[5]。
(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
需求要素是钻石模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不能够被消费,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的深加工做的也是有声有色,但是农产品的销售一直被人诟病,农民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比较不高,而需求方又无法直接和农产品直接对接,供需链被无形的拉长,这就带来了流通不畅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河南省可以从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角度着手,提高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能力,使得供需平衡。
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河南省还要开拓国际市场,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除了市场因素,还要考虑各国的文化、风俗、宗教、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善于利用各国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带来的便利,善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使“河南造”享誉全球。
政府采购是一项重要的需求,不仅能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因素构成重大影响,还能够影响到钻石模型中的其他因素。目前形势下,河南省建立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需求体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强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
现在国内外都注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各种支持。
政府要建立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自身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科技含量比较高,风险性很大,要承担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以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承担的,因此政府要做企业的坚强后盾,在税收、补贴、融资等方面给以优待,从而调动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科研创新中去。
目前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发展不成熟,不平衡。目前企业体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还存在不协调、不匹配,地区、部门、行业之间也存在条块分割,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从现实出发,根据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的进行统筹规划,全省一盘棋。
针对一些公共服务问题,单个企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强化政策规划,形成产业集群,使其成为产业创新联盟。如洛玻集团"超薄电子玻璃浮法生产设备和工艺”、中信重机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豫光金铅的“熔池直接炼铅新工艺”等技术在行业关键点上取得了核心技术。以点带面的技术创新方式,符合河南省发展的实际,也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四)集合相关企业、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都是产业链相对较长,产业辐射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所以产业集聚区被称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产业集聚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大部分是从原来的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成一批都市生态农业连片示范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以这些政策为契机,河南省的相关企业和产业,要利用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上下延伸供应链和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联动效应的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卓宏,朱海玲.基于钻石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4(10)51-53.
[2]刘凯,赵爽.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空间布局优化[J].地方经济,2014(01):495-497.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4]王红.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
[5]李亮.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