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dma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金华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现状和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几个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设计的特性
  1 .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弹性目标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 是提出任务、寻找目标的过程。做规划设计不能只进行“答案的搜索”,而是要进“问题研究”或“目标的分析”,所以城市规划也是一种不断的调整与改造的变化过程, 其目标也不是唯一不变的。
  1 .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协调
  城市规划设计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而且要有把城市各要素高度抽象化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现代的城市规划已不仅是物质规划和工程规划,而且是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相当广, 具有极大的信息量。城市规划工作一般不是一个人可以胜任, 需要各种的专业人员来分工合作才可以完成。
  1 . 3 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所以一定要通过对市场强有力的调控,来确保城市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与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广大的市民都可以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才可以避免公共利益被资本侵蚀,才能确保城市发展能够为民众而不是只为了资本“谋求更多的福祉”。世界上很多的城市调查表明,若市民存在较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则规划才能实施在组织管理上更顺利,反之,则给规划及实施带来了麻烦,甚至还会拖延或阻碍规划的目标实现。
  2、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2 . 1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这种“规划的失效”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一些城市的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确是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许多城市为期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就完成”已成为“常识”;另一方面就是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基础的设施不能合理布局与相互衔接, 反映了在道路建设上就出现了修了挖,挖了又修的现象,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又应安上拉链。
  2 . 2 城乡中的规划体制的分割, 城郊的接合部建设混乱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也没有详细的体细则, 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把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的工作中, 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应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 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 所以就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
  2 . 3 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城市的总体规划脱节, 自成体系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 . 4 生态系统未得到重视,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道、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我国就占了八个。
  3、城市規划设计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3 . 1 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生态系统未得到重视,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道、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我国就占了八个。
  度的规划设计模式, 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并过分强调视觉美化在规划设计中的分量,景观仅仅作为城市中的布景而存在,许多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所谓“景观一条街”、“市民广场”等等, 大多是这种设计思想的产物。传统中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与形式的赋予, 往往都是使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与绿地的规划以及娱乐性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的标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只注重于技术的运用,去却忽视了规划中的本身手段。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 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 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 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3 . 2 不注重地方特色, 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 小城市结构形态环境雷同城市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城市规划中特色的缺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 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2.1 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市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内容要素(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 的共性方面, 没有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3.2.2 城市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城市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我国小城市详细规划的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控制划定的地块的大小、形态等, 然后在地块上布置形态各异的体量并依此而制定详细规划,各个建筑单体也标榜自我,以营造各自的特色,正如国内某学者指出:“各个建筑单体追求特色,正是造成当前城市(镇)缺乏特色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 造成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在规划设计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 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4、城市规划设计的提升
  4 . 1 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不是只限于理想中的模式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现在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的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也是关键。
  4.1.1 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主流。城市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在所难免, 但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再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4.1.2 人性化的规划与理念。城市的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所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发展关系。所以说,无论什么样规划,首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果一个城市规划不是从人的思路来出发, 那么再完美的技术条件、再雄厚的物质投资进去都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把城市的规划提高到人性的高度来对待, 让城市规划体现人文的关怀。
  4.1.3 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也要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与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与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 而是取决于利益的冲突和价值判断。以这个层面上来说, 城市规划实质上也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在这些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 统筹兼顾, 以实现和谐的主要目标。
  4 . 2 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也就更强, 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的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及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还有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更加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材料、空间等各种方面。必须要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将不一样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要考虑物体的本身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和城市规划的设计水平高低是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最终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
  4.2.1 加强规划和发展的整体性, 重视城乡二元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城市的老区改造、开发区建设与郊区的发展上都是存在着新问题老城区挖潜改造的潜力与步伐以及新区拓展应因地制宜按着《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准绳,切忌盲动,应以老城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同时要兼顾郊区的协调发展,以整体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新的条块分割的产生,也减少土良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4.2.2 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着,如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变化。强调的弹性设计, 主要就是针对传统中的规划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与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来替代功能区,以确保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的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没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 而且能增强边境城市在国防等方面的应变能力。
  4.2.3 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 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最关注的就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与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 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与审美的含义,综合体现了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市规划与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城市规划中要增补城市的设计, 加强城市景观的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 隔而不断。
  5、结论
  总之,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以上四点, 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督;质量    1 建筑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督工作 对建设工程质量阶段监督管理是从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先后顺序描述质量监管部门对其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管理,是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
期刊
战略创业(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是创业和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其有效地融合了企业创业活动和战略行为,通过构建竞争优势得以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对家族企业而言,创
本论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针对研究内容进行文献检索与查阅,了解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同时在我市及北京、深圳等地
摘 要 经过多年现场施工观察,结合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知识,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混凝土 温度应力 裂缝 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
我国近些年,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上逐渐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大,金融监管持续高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各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传统柜面业务遭到全面侵袭,传统业务领域发展受到挤压,不良贷
等典籍所栽廪君巴人起源事迹,在学界历来被视为研究巴人历史的重要资料.以往的研究在有意无意之中过分突出了其史料的价值,忽略了其神话传说的性质.从神话传说的角度而论,其
秋胡戏妻故事从西汉开始就广为流传,历代各种文体都曾关注演绎过它;这其中元杂剧《秋胡戏妻》的地位尤其重要,它是两千年来演绎秋胡故事的一个关捩点,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
委托制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开始在火电建设领域推行的一种项目管理方式,本文研究工作是围绕着这一新的项目管理方式展开的。 文中首先对项目管理的定义、基本模式、特征和工作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电气火灾的原因和特点,从高层建筑电气火灾的防范和监控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电气火灾的防范从设计图纸的审查、控制施工质量等方面展开。电气火灾的监控则从设备的选择、探测器的分布,线路的连接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防范 监控  前言:  在我国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省区、大城市火灾统计中,电气火灾高居首位。经济越发展,电气火灾就越严重,似乎已成定式。而我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