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课堂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课堂上通过做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因此,我们每个物理教师都应特别重视课堂演示实验但是在听评课活动和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有不少地方没有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缺少有效性现就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平铺直叙,激趣欠缺,实效性不理想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看似在做演示实验,实验也能做成功,但由于对如何利用所做的实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缺少设计,演示实验也给人一种灌输的感觉
例如,在讲“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有的教师演示时,拿出两个乒乓球放在讲桌上,用吸管往中间吹气,结果乒乓球相互靠近了,就说:“同学们可以看到两个乒乓球相互靠近了,这说明中间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演示实验已经结束了这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我们能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当出现出乎学生意料的现象时,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产生一些疑问,学习起来主动性就强多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如上述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想两个乒乓球会如何运动,再去做实验,学生就会感到很奇怪,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果我们能够再设计一些令学生感到惊奇的小实验,结合合理恰当的引导,教学效果会更好
例如,“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做一个“母子管”实验:取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小试管外径与大试管内径很接近教师把大试管中倒入水,然后让学生猜想如果把小试管放进去,倒立后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猜想正好相反,感到惊愕学生对这个出乎意料而又终身难忘的事实,自然会萌发出“我要弄个究竟”的强烈愿望,学习情绪就会不断高涨
二、教师唱独角戏,不注意学生的参与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的基础教师有序、规范、成功的演示实验无疑能营造活生生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经验听课中发现,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时,都是边做边讲,没有发现学生的眼神里充满渴望,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表情写在脸上教师做得再好,学生也只有看的份我们如果能够在课前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器材,课堂上充分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对于調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讲“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时,我在课前预设了学生会提出哪些猜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要用到哪些器材,提前准备了思路,收集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课堂上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变教师做学生看为学生做教师看,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不够
演示实验就是给学生看的,如果学生无法观察到或看不清楚,那么演示就只能是教师的个人表演,就会有名无实,就达不到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看的目的学生看不见时,就会不自觉地站起来,无形中相互影响学生秩序不好,教师就会反复要求大家安静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影响,课堂内容当然掌握不好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要多想办法这里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方法1:可以提高演示实验的高度在讲“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时,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板凳,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方法2:用实物投影如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时,我用投影放大后,学生就方便多了
方法3:到学生中间去如在学习密度计时,我把放入盐水的密度计送到学生面前,提高了可见度,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
方法4:用数码相机,把观察要点拍下来,再用投影展示给学生
四、实验器材开发不够
现行的物理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以及小实验,意在增加学生的探索机会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就放弃做实验,以讲代做学生听起来摸不着头脑,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接受很被动其实物理知识是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当然就不会缺少可以开发利用的东西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可以用来充当演示实验器材的,如一些精美的玩具、简易的实物、新开发的材料、生活用品等都是很好的演示实验器材所谓“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把学生经常见到、用到的东西,用于课堂演示,能牢牢抓住学生目光,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实验仪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够找到更多可以做演示实验的器材
一、平铺直叙,激趣欠缺,实效性不理想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看似在做演示实验,实验也能做成功,但由于对如何利用所做的实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缺少设计,演示实验也给人一种灌输的感觉
例如,在讲“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有的教师演示时,拿出两个乒乓球放在讲桌上,用吸管往中间吹气,结果乒乓球相互靠近了,就说:“同学们可以看到两个乒乓球相互靠近了,这说明中间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演示实验已经结束了这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我们能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当出现出乎学生意料的现象时,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产生一些疑问,学习起来主动性就强多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如上述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想两个乒乓球会如何运动,再去做实验,学生就会感到很奇怪,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果我们能够再设计一些令学生感到惊奇的小实验,结合合理恰当的引导,教学效果会更好
例如,“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做一个“母子管”实验:取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小试管外径与大试管内径很接近教师把大试管中倒入水,然后让学生猜想如果把小试管放进去,倒立后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猜想正好相反,感到惊愕学生对这个出乎意料而又终身难忘的事实,自然会萌发出“我要弄个究竟”的强烈愿望,学习情绪就会不断高涨
二、教师唱独角戏,不注意学生的参与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的基础教师有序、规范、成功的演示实验无疑能营造活生生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经验听课中发现,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时,都是边做边讲,没有发现学生的眼神里充满渴望,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表情写在脸上教师做得再好,学生也只有看的份我们如果能够在课前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器材,课堂上充分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对于調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讲“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时,我在课前预设了学生会提出哪些猜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要用到哪些器材,提前准备了思路,收集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课堂上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变教师做学生看为学生做教师看,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不够
演示实验就是给学生看的,如果学生无法观察到或看不清楚,那么演示就只能是教师的个人表演,就会有名无实,就达不到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看的目的学生看不见时,就会不自觉地站起来,无形中相互影响学生秩序不好,教师就会反复要求大家安静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影响,课堂内容当然掌握不好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要多想办法这里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方法1:可以提高演示实验的高度在讲“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时,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板凳,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方法2:用实物投影如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时,我用投影放大后,学生就方便多了
方法3:到学生中间去如在学习密度计时,我把放入盐水的密度计送到学生面前,提高了可见度,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
方法4:用数码相机,把观察要点拍下来,再用投影展示给学生
四、实验器材开发不够
现行的物理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以及小实验,意在增加学生的探索机会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就放弃做实验,以讲代做学生听起来摸不着头脑,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接受很被动其实物理知识是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当然就不会缺少可以开发利用的东西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可以用来充当演示实验器材的,如一些精美的玩具、简易的实物、新开发的材料、生活用品等都是很好的演示实验器材所谓“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把学生经常见到、用到的东西,用于课堂演示,能牢牢抓住学生目光,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实验仪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够找到更多可以做演示实验的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