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的历史记忆(下)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殖民者眼中,南亚次大陆像一座北方由一系列山脉拱卫的“堡垒”,其最主要的威胁来自海上。虽然北部山脉屏障很难逾越,但英国还是认为出于保卫印度的考虑,应该让“友好”的势力控制那些地区,具体来说就是沿着英属印度北部山地构建一系列“保护国体系”。通过这种方式,英印既免去了直接面临北方战略对手压力的风险,也获得了陆上安全保障,还节约了控制成本。
  
  整个19世纪,英国在陆地方向地缘政治的注意力都为与俄国的“大博弈”所吸引。防止俄国自中亚方向对英印构成威胁成为了英印政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印政府力图在其边境建立一系列“保护国”作为“缓冲”,19世纪30年代末和19世纪70年代末对阿富汗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就是出于这一考虑。梳理这段时间的历史,对理解今日中印关系在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印度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思考直接传承自当初的英国殖民统治者,只不过印度的主要战略对手从昔日的俄国换成了今天的中国。
  建立喜马拉雅山的“保护国链条”
  印度与几个喜马拉雅山国之间的关系直接继承自英印:尼泊尔处在印度强烈影响下;不丹的外交政策深受印度的“指导”;锡金1975年“加入”印度。这首先是由于三国在抵抗英印侵略时的不同表现造成的。
  位于最西部的尼泊尔是三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廓尔喀部族依靠武力征服最终于1769年统一了近代意义上的尼泊尔国家。在巩固了山谷地区的统治后,尼泊尔迅速开始向恒河流域的平原地带与青藏高原两个方向扩张。尼泊尔对青藏高原方向的扩张随着1792年清军攻入尼泊尔境内而被终结。高度军事化的文化和对财富的渴求使得尼泊尔不得不继续向南寻找扩张的可能,这就使其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迎头相撞了。1814年?1816年,英印对尼泊尔开战,并为胜利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通过这场战争,英国认识到了尼泊尔的军事实力。因而,英印奉行了一种对尼泊尔相对友好的政策,希望能以抽取尼泊尔国家兵源(所组成的就是今日仍在印度军队和英国军队有其编制的“廓尔喀团”)并缓和其对英国仇恨的方式把尼泊尔“改造”成一个对英国友好的国家。经过数次政策反复和内政变遷后,尼泊尔最终形成了对英国友好、维护自己国家独立但却闭关锁国的政策。在1857年?1858年的印度大起义期间,尼泊尔派军队协助了英国的镇压行动;1904年,尼泊尔又给英国侵略西藏的行动提供了协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尼泊尔还向英国军队提供了十几万廓尔喀兵。1923年,英国正式承认尼泊尔独立,并与尼泊尔签订了《永久和平友好条约》。
  尼泊尔东边的不丹的实力比尼泊尔弱,其传统上信奉藏传佛教,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是属于藏族系的噶隆人。18世纪时,不丹也奉行向南部扩张的政策,并占据了今日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的部分领土。这使不丹与英印之间产生了矛盾。1864年?1865年,英国向不丹开战,不丹被彻底打败,与英国签订《辛楚拉条约》。1904年,不丹给英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行动提供了帮助。1910年,不丹与英印签订《普那卡条约》,条约保障了不丹的“独立”,但同时规定不丹的对外事务受英印“指导”,不丹沦为了英印的“保护国”。
  锡金则是三个喜马拉雅山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锡金的统治民族是藏族系的菩提亚人,信奉藏传佛教,但其人口中的多数属于信奉印度教的尼泊尔系民族。当英国人在印度扩展其殖民势力时,锡金正陷于和尼泊尔、不丹的战争之中。尼泊尔夺走了原锡金王国的大部分领土,这些领土构成了今日尼泊尔的东部省份。锡金的领土还一度被不丹完全占据,直到锡金的“宗主”——西藏地方政府派出武装力量干涉才恢复了其国家政权。1826年,因为锡金国内族群发生械斗,英印派使团出使锡金调查情况。英国官员发现锡金的领土气候凉爽,特别适合避暑,于是就开启了英国割占锡金领地、建立风景旅游区的侵略进程。原属于锡金的大吉岭等领土在蚕食中逐渐被纳入英印。1861年,英国派军队侵入锡金,迫使锡金王室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锡金事实上成为了英印的“保护国”,统治范围仅限其首都甘托克附近。锡金国王每年在首都甘托克和中国西藏轮流居住,并试图在西藏地方政府的帮助下组织抵抗。1886年,出于开展与中国西藏贸易的目的,英国向锡金发动了一次短暂的军事行动。随后,西藏地方武装进入锡金,并在隆吐山一带修筑防卫工事。1888年,英国对锡金境内的西藏地方武装发动攻击,西藏地方武装大败。英印军队占领了锡金首都甘托克,并俘虏了锡金国王。1890年,清廷与英国签订了边境条约,从此锡金正式完全被纳入了英印统治之下,锡金王国名存实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喜马拉雅山国都曾有过试图倚仗北方的中国来抗衡英印扩张的意图和实践。尼泊尔一直坚持向清王朝“进贡”,但也并不是真心“臣服于”中国,而是为了利用其抵制英国的影响。1865年被英国彻底打败后,不丹还对中国清王朝有某种幻想,直到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签订后,不丹的幻想才彻底破灭并倒向了英印。
  印度在独立后,立即和三个喜马拉雅山国分别签订了新的条约,这些条约和这三个山国与英印签署的条约高度雷同。1975年,印度还借锡金内部纷争的机会一举将锡金吞并。
  对中国西藏的侵略与渗透
  中国西藏也是英印政府建立“缓冲国”的目标之一。向喜马拉雅山国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国家可以充当英印进一步侵略西藏的跳板。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西藏地方政府处理对外对内事务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长期以来,由于宗教、民族上的关系,西藏地方政府在包括锡金、不丹等的山国中享有某种精神领袖和“宗主”的地位,经常介入到这些国家间的争端和内部事务之中。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走向衰弱,这给英国加强在西藏的影响力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俄国在中亚和波斯(伊朗)方向大举扩张,与英国的“大博弈”加剧,进一步推动了英印在中国西藏的扩张。
  1900年,有传俄国在中国西藏设立了代表处(事后证明此乃谣传),因而英印政府向西藏地方政府要求同样的权利,遭到拒绝。1903年,英印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1904年,拉萨被攻陷,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内地。西藏地方政府被迫与英印签署《拉萨条约》。西藏地方政府被迫开放亚东、江孜、噶大克(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作为通商商埠,承认中国与英印的锡金段边境,并同意不与英国以外其他大国建立关系。该条约虽然没有生效,但其主要内容均被1906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的《中英续订印藏条约》所继承,英国宣布承认清廷对西藏的“管理”,同时清廷承诺不让其他大国“干涉”西藏的领土完整和内部事务。
  英印对西藏的侵略战争使其获得了一定利益,但其对西藏人的血腥屠杀引发了国际谴责,同时其在西藏影响力的扩张也引发了俄国和日本的强烈反应。在国际压力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强制英印政府改变其赤裸裸的侵略政策。但事实上,英印一直没有停止通过一系列方式扩大在西藏的影响力,包括:培养亲英势力;挑拨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国中央政府的关系;拉拢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向西藏地方政府提供武器弹药;文化渗透;等等。英印总督还数次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会面。1911年~1912年,以防止“中国革命扩散”为借口,英印出兵占领了中国藏南地区。1914年,英印政府又在西姆拉会议上炮制了所谓“麦克马洪线”。
  从英印对西藏的侵略与渗透活动也可以看出,虽然英印政府受制于英国中央政府,采取重大行动需获得后者首肯,但英印对周边地区的侵略扩张政策基本是由自己制定、规划和执行的。1904年的侵藏战争中,英印军队就主要由征募自南亚次大陆的廓尔喀人、帕坦普什图人和锡克人组成。1947年印度独立后基本“继承”了英印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直到1959年解放军进藏平叛后才被废止。然而,印度一直对原先英印所拥有的“特权”非常迷恋,可以说,印度政府对英印对外政策的“继承”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无疑也构成了今天中国和印度发展友好关系的重大阻碍之一。
  (作者为《世界知识》杂志编辑、记者)
其他文献
【印度】《今日印度》 2017年11月24日  11月16日,印度在野黨国大党候任主席拉胡尔·甘地指责现政府在签署“阵风”战斗机采购协议时存在腐败行为。该协议于2016年9月签署,规定印出资78.7亿欧元以向法国达索公司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拉胡尔声称这一价格超出上任国大党政府谈判价格的三倍以上。此外印总理莫迪在2015年4月访法期间宣布签署该协议时亦未经过内阁安全委员会授权。拉胡尔还提出莫迪
日本政府11月15日通过内阁决议,赋予参与南苏丹维和任务的自卫队“驰援护卫”的任务。这是今年3月日本新安保法生效以来,政府首次向海外自卫队下达新安保法拓展的新任务。“驰援护卫”是指在海外参与维和行动的自卫队可以携带武器营救遭袭的联合国职员或平民,包括持枪和在必要时进行警告射击。另外,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还决定赋予海外自卫队另一项新任务“宿营地共同防卫”,即与他国军队共同保卫宿营地。  新一批参与南
当前,中国周边最紧迫的热点问题是朝鲜半岛核问题。经过20多年来的起起伏伏,特别是最近四年的激烈较量,朝鲜在开发核导的道路上执意前行,美国特朗普政府放弃前任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战略忍耐”奉行“极限施压”政策。六方会谈复谈希望渺茫,朝核问题似乎陷入其成为问题以来最严重的僵局,不能不看到背后牵扯的多方和多层矛盾在冷战后最为复杂的国际变局背景下的持续发展。那么,朝核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半岛脆弱的“停战和平”会
被澳大利亚关在马努斯岛离岸拘留所的1905名偷渡难民集体诉讼案日前有了结果:作为被告,澳大利亚政府同意和解,将赔偿这些难民7000万澳元(约合5300万美元)。据称,就和解赔偿金额而言,这是“澳大利亚司法史上最大的人权类集体诉讼案”。  马努斯岛临时拘留所位于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由澳大利亚政府出资并委托两家安保承包商运营管理,用于关押那些试图坐船偷渡入澳但被截获的难民。澳方2013年起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荣鼎集团5月17日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美两国双向直接投资额约达6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达460亿美元,是2015年的3倍;美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约为138亿美元,与2015年持平。  报告显示,自1990年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对美直接投資1100亿美元,美国企业累计对华直接投资24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行业更趋多元化。20
自从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出现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中国与众多邻国政治关系中的复杂因素增多,尤其是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缅甸等国的摩擦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对周边国家的“以经促政”策略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难度增大;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海洋争端以及渔业纠纷增多并且烈度上升,尤其是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成为国际
10月3日,特朗普政府以美国驻哈瓦那大使馆人员遭受“神秘攻击”、古巴未能尽到保护义务为由,驱逐了15名古巴驻美大使馆人员。而在此之前,美国已宣布将撤离驻哈瓦那使馆约六成的非紧要人员及所有外交官家属,并将无限期暂停办理古巴公民赴美签证业务,同时还发布了前往古巴的旅行警告。那么,“神秘攻击”究竟为何物?为何美国在事件调查尚未得出结论时就仓促“定罪”?特朗普政府“找茬”古巴,美古关系何去何从?美古关系一
作为中国新时期外交积极有为的支柱工程,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将深刻影响亚欧大陆的地缘经济和政治面貌。那么,这一战略与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东亚区域合作是什么关系?将在多大程度上与既有的东亚合作项目形成互动互补?会不会给复杂的地区内部关系带来转机……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进行了专访。  《世界知识》:国内外对“一带一路
【俄】《星火》2017年9月25日  10月1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亚自治区拟举行独立公投。西班牙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并采取强力措施。西班牙正处于1936年内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中。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和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主席普伊格蒙特之间甚至出现了正面对峙。  加泰罗尼亚人反对西班牙王国统治的斗争曾持续几个世纪,1979年该地区被设立为自治区,但当地人对“西班牙人”的身份充满排斥,其认为加泰罗尼亚语与
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至耶路撒冷的搬迁进程。在前一日的12月5日晚,就有3名美国匿名高级别官员透露了这个消息。他们表示,此举主要是对“现实的认可”,也是兑现特朗普竞选时的承诺。但新使馆选址是否位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夺焦点东耶路撒冷区域,还不可知。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这一决定是对所有为实现和平而付出的努力的“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