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杂志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5年,我住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我的丈夫在那里的澳洲空军服役。我们有六个孩子,最大的孩子不到九岁,最小的孩子才六个月,体重只有2.2千克。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没时间出门与人交往,但是我订阅了一本《读者文摘》杂志,每一期都从封面看到封底。我从杂志上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看杂志成了我生活唯一的消遣。
  1965年的一期杂志上说,纽约正在召开世界博览会,读者能借此机会通过杂志结识笔友,我看到这个消息很兴奋。我只需要填写一张报名表,寄到纽约世博会“派克钢笔馆”,那里的电脑就能给我匹配一位志趣相同的笔友。同年六月,我收到了世界博览会寄来的邮件,从中结识了我的笔友,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安吉拉·琼斯女士。
  我们俩很快成了亲密朋友,我们通过信件聊生活、聊喜欢的书和电影、聊日常琐事,也聊天下大事。
  我有六个孩子,安吉拉有三个孩子,我们都经历了不少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次圣诞节,我们俩第一次通了电话,当时我们一家人正在海边野营,安吉拉一家人的窗外大雪飘飘。
  后来,我的丈夫参加了越南战争,他回来之后,我们的婚姻破裂,我成了单亲妈妈。那段时间,安吉拉给了我关爱和支持,陪伴我度过了最艰苦的时光。我们的很多信件都是在卧室里写成的,说起政治时,我们的看法有时相同,有时不同。遇到开心的事时,我们俩会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打电话,一边喜极而泣。
  1988年,安吉拉从美国来到澳大利亚,她先去参观了布里斯班的世界博览会,然后去乌卢鲁、大堡礁,最后来到了我在史蒂芬斯港的家,我们俩终于第一次见了面。安吉拉很喜欢澳洲,一共来过五次,游历过澳洲很多地方。事实上,她拿到博士学位的论文写的就是关于澳洲原住民的。
  安吉拉的丈夫吉米去世后,我和她一起祈祷,并且给她寄去了一个玩具考拉,希望带给她一些安慰。1992年,我第一次去美国,参加了她女儿玛丽娅的婚礼。在那里,我见到了她三个漂亮、热情并且幽默大方的孩子,我们一起度过了几天特别开心的时光。
  在美国,我在安吉拉所在的学校做了一次演讲。我告诉台下的学生们,澳洲的一些养牛场面积比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面积还要大,澳洲的袋鼠不会在大街上跑,1500名学生认真地听着,全都露出了惊奇的目光。
  纽约市的报纸报道了我和安吉拉的故事,派克公司得知后,送给我们俩每人一支漂亮的钢笔。这个礼物对我们来说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我和安吉拉有过很多次见面,但我们至今仍保持着长长的通信。我知道安吉拉有一件澳洲叢林居民穿的防水大衣、一顶阿酷布拉帽。我给她寄过一些澳洲的东西,有澳洲的饼干、咸味酱和许多书。下次,我给她寄的书将会是一本澳洲英语词典。安吉拉还是休·杰克曼的粉丝,他在参加音乐剧《奥兹国的男孩》的演出期间,安吉拉曾经在舞台门口和他交谈。
  我和安吉拉一起度过了52年的漫长人生旅程。我们互相关心,一起笑、一起哭,我们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也互相学到了很多,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本小小的杂志。
其他文献
在大漠戈壁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它们不懂得山下英子创立的“断舍离”生活概念,但它们生命的轨迹却始终遵循着“断舍离”的法则,不断地自断根茎,舍离故园,在季候风的吹拂下,四处漂泊,成为颇具传奇色彩的植物“流浪汉”。  它们就是刺沙蓬。  刺沙蓬又名风滚草,系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短而脆,极易断掉;植株从基部开始分支,分支呈弧形,似乎随时准备抱成一团。它们的种子是横生或者斜生的,只为在翻滚中的播散。 
我家养的狗,都怕我妈粘我爸,原因很简单,我爸惦记它们吃喝、去向,我妈却对它们没好脸色,看到就呵斥。  我爸曾养过一条“黑子”,回老家女儿爱跟它玩,渐渐玩出了感情,到乡间小路散步,它必定撒欢相随左右,但是我们回城,想骗它走,它尾巴摇得欢,就是不同意跟我们回家过好日子。它认定了那个老头和那三间旧屋。  后来这只狗居然被我爸杀了。春节回家,老头热情地把狗肉分给我和弟弟,被我们集体拒绝并鄙视。怎么可以杀自
生命太短,沒时间讨厌你(下)
“年轻的时候/我一个人前往西藏/听说那里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有摩擦的手掌/彻夜未眠的酥油灯盏/我什么也不做/除了晒太阳/用青稞酿酒/消磨时光/我什么也没有/除了年少无知的轻狂/我决定嫁给西藏/做西藏最美的新娘/生养一个孩子/在菩提树下开花。”  在飞机上,我读到这样一首小诗,便不由得期待起这场迁徙。  之所以称之为迁徙,是由于这次的行程远没有旅行那般的舒心和惬意——义无反顾地出发,以西藏作为终点,把
上大学之前,我从未见过金发蓝眼的外国人,当我从报考指南的专业里敲定了英语之后,我便开始希望于一场纯正欧美风的情调中,听外国老师诉说异域的乡野情怀,领我们一同畅想瓦尔登湖畔的花好月圆。  罗宾逊,一个典型的亚裔美国人,深邃的瞳孔里流淌着东方血统的明净,又暗透欧美民族的睿智沉稳。他的个子高大健硕,六十岁的年龄,沉淀着年轻人的活力青春,常常一个人自编自排卓别林式的幽默哑剧,面孔里每一处跳动的纹路,都能成
血液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河流”,它奔流不息,为人体各个部位输送营养与氧气,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当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2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在遇到重大失血情况时,输血是保住生命的最有效途径。  可是,人们献血的效率往往无法跟上社会所需的用血量。2015全国血液管理大会公布,2014年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为9.5‰,依然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10‰。  这并非是只有我国才面对的问题,世界
车一路向南疾驰,坐在最前排的姐姐好奇地问:“江西美吗?江西人是不是如电视上所描述的那样矮小健壮,笑起来两只眼睛俨然眯成一条细缝?”  对那片即将涉足的赣北之地,我们深寄一片好奇。雅然天韵的瓷都王国  烟雨蒙蒙的景德镇,颇有几分江南韵调。春意浓浓的四月里,步入这块并不算大的华东小城,穷尽眼眸的是遍布四方的瓷器,水池里平躺着一顶莲花陶瓷灯,路旁葱郁树荫中掩映着一排排陶瓷状的路灯,亭台楼阁皆被陶瓷,这独
天气难得的好,天空是湛蓝湛蓝的,云一抹一抹的白,比夜里的星辰还美。我站在露天的阳台上,仿佛被吸引到了另一个世界。12岁的我背上书包走出校园,然后在路过的第一个路口转个弯,来到红桥书店的门前。  灵叔坐在店门口,招呼我进去。  我看着他笑出皱纹的眼睛,喉咙梗塞着卡出“灵叔”两个字。  他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应我:“哎,丫头!”  1  红桥书店的店主在找一个万里挑一的灵魂,没人知道店主的来历,也没人相信
一天清晨,纽约街头出现了一块小黑板,有人在上面写下了4个单词:“Write your biggest regret.”——写下你最遗憾的事,然后悄悄离去。  这是一个名叫札斯洛的女士策划的一次实验。她相信,纽约汇聚了全世界的人,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职业、种族和阶层,却一定有一样东西是相同的。  札斯洛在黑板的左下角放了一个粉笔盒,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可以在黑板上留下他们人生的痕迹。短短一句话,窥见了人生
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我们自我介绍,认识一下自己还不认识的人。我站起身四下打量,一只手温柔地从后面搭在我的肩上,转身一看,是个脸上布满皱纹,身材矮小的老太太正一脸灿烂地冲着我微笑。“你好啊,靓女,我叫罗斯,87岁,能拥抱你一下吗?”  我禁不住笑出声来了,很热情地回应:“当然没问题啦!”她立刻紧紧地拥抱了我一下。“你这么小、天真无邪的年龄就来上大学了?”我调侃道。她也开着玩笑回答:“我来这里还想找个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