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晁岱卫先生1952年出生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任徐州书画院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第六届文代会代表、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画家。2000年在中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大展”中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
在他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呈现汉碑的凝重,简牍的率真,帛书的华贵,形成以朴野生拙、自然简静为总体风格的书法艺术特色,令观者思接千载。
二
岱卫先生称得上是个真正关注自己生命定位的艺术家。豪迈、旷达的汉风与精致、清婉的吴韵几乎天然地交织在这位北方汉子身上,形成了他特有的质朴、淳厚、沉静、逸秀的人文性格与追求。走险路不走绝路,师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由学隶转为变隶,这是晁岱卫先生第一次重大艺术突破。
中国历史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绍兴兰亭书法艺术馆等收藏他的书画作品数百件。
近十年来,他的几百余幅作品在世界各地及港台地区被邀请展览,并被众多展览馆和友人收藏。
2000年,在中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大展”中,他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的称号。
然而,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州书画院书记、副院长的晁岱卫,在学隶、变隶之后,又迈出了求隶的一步。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东汉碑刻,见之于历代著录的约四百余方,现存世的仅数十方而已,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近百年时间,相继出土了一批汉代碑刻,诸如《张迁碑》、《四川庐山赵仪碑》、《朝侯小子残碑》等。
岱卫先生为了探讨汉隶书史和汉碑的艺术风格,担当起探求汉碑的分布地域、释解碑文的原始意义、研究汉碑的造型艺术特色和追寻汉隶书的源和史的重任。他推证隶书乃秦始皇时期徐州下邳人程邈为囚时,整理、编创三千余隶书基本字型时以隶代篆。他花了大量时间将东汉时代的摩崖刻石、墓志、碣石画像石题记等整理出五十余篇,探而有研,研而有文,写出了《江苏第一汉碑,东汉校官碑赏析》等学术论文,汇编成线装六大册,称之谓《汉碑五十品》,做到碑刻拓本、评释文字的准确性、实用性,成为一本研究汉隶书艺术很有学术价值的工具书。岱卫先生对收藏古钱币也饶有兴趣。他为此撰文多篇,探讨秦汉钱文的书写风格,并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去。学术研究的成果,使晁岱卫先生对汉隶艺术的底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汉隶书法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那是一个学者型书法家对中华历史、书史、书法之艺不懈追求的境界。
有人士称他是当今中国与“汉代隶书对话的第一人”;有人称他由技入道,而达意,形神兼备,心手双畅;也有人称他的汉隶有“古、奇、精”的境界。以这本《晁岱卫书画

在他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呈现汉碑的凝重,简牍的率真,帛书的华贵,形成以朴野生拙、自然简静为总体风格的书法艺术特色,令观者思接千载。
二
岱卫先生称得上是个真正关注自己生命定位的艺术家。豪迈、旷达的汉风与精致、清婉的吴韵几乎天然地交织在这位北方汉子身上,形成了他特有的质朴、淳厚、沉静、逸秀的人文性格与追求。走险路不走绝路,师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由学隶转为变隶,这是晁岱卫先生第一次重大艺术突破。

中国历史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绍兴兰亭书法艺术馆等收藏他的书画作品数百件。
近十年来,他的几百余幅作品在世界各地及港台地区被邀请展览,并被众多展览馆和友人收藏。
2000年,在中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大展”中,他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的称号。
然而,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州书画院书记、副院长的晁岱卫,在学隶、变隶之后,又迈出了求隶的一步。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东汉碑刻,见之于历代著录的约四百余方,现存世的仅数十方而已,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近百年时间,相继出土了一批汉代碑刻,诸如《张迁碑》、《四川庐山赵仪碑》、《朝侯小子残碑》等。
岱卫先生为了探讨汉隶书史和汉碑的艺术风格,担当起探求汉碑的分布地域、释解碑文的原始意义、研究汉碑的造型艺术特色和追寻汉隶书的源和史的重任。他推证隶书乃秦始皇时期徐州下邳人程邈为囚时,整理、编创三千余隶书基本字型时以隶代篆。他花了大量时间将东汉时代的摩崖刻石、墓志、碣石画像石题记等整理出五十余篇,探而有研,研而有文,写出了《江苏第一汉碑,东汉校官碑赏析》等学术论文,汇编成线装六大册,称之谓《汉碑五十品》,做到碑刻拓本、评释文字的准确性、实用性,成为一本研究汉隶书艺术很有学术价值的工具书。岱卫先生对收藏古钱币也饶有兴趣。他为此撰文多篇,探讨秦汉钱文的书写风格,并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去。学术研究的成果,使晁岱卫先生对汉隶艺术的底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汉隶书法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那是一个学者型书法家对中华历史、书史、书法之艺不懈追求的境界。
有人士称他是当今中国与“汉代隶书对话的第一人”;有人称他由技入道,而达意,形神兼备,心手双畅;也有人称他的汉隶有“古、奇、精”的境界。以这本《晁岱卫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