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古玉爱好者,将多年学习之体会、观玉之领悟,归纳为“宏观看年代,微观断真假”一孔之见,就教于方家。作为收藏爱好者,很难做到每件玉器都通过先进的仪器进行理化分析后来判定。因此,本文只介绍人工直观的断代方法和经验。
根据玉料、器形、纹饰、刀工、沁色的时代特征来判定,笔者称之为“宏观看年代”。
自古玉料繁多,单从玉料断定玉器年代比较困难。不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用料特点和习惯,结合器形、纹饰的特征,对玉器断代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新石器时代以前,以实用工具为主的玉器普遍使用地方玉料。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玉料使用的地域特点也比较明显。汉代及以后和田白玉多见,以羊脂玉为贵,且延续至今。
器形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断代依据之一。比如,玉猪龙、C形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玉琮在良渚文化、齐家文化时期盛行,但良渚玉琮多带纹饰,齐家玉琮多素面;玉圭始于夏商,兴于西周;“六器、六瑞”形成于西周;片状龙、虎、兽佩兴于春秋;谷纹璧始于战国;辟邪出自汉代;飞天始于魏晋,兴于唐朝;玉山子始于宋代,兴于明清。因此,不同时代的器形是最重要的断代依据。
玉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纹饰,时代特征明显,是判断玉器所处时代的有力佐证。红山玉器的纹饰和造型合而为一,玉件的结构既是结构又是纹饰,如玉猪龙、虫身琥等,刀状边、瓦构纹、牛鼻孔是红山玉器最明显的纹饰特征;良渚的神人兽面纹、耳朵形眼眶纹,夏商的臣字眼、方格纹、方折叠纹,西周由一面坡宽阴线或虺纹刻画出龙凤纹,春秋龙首纹、饕餮纹,战国谷纹、蒲纹、螭琥纹、双首双尾龙纹,汉代的四灵神纹,唐宋的植物花鸟纹,辽金的秋山春水纹,明清的蝙蝠纹、龙凤呈祥纹等,读懂和掌握这些不同时代的纹饰特征,是对玉器进行研究、断代的首要前提。
由于加工玉器的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所以不同时代的玉器加工痕有所不同。人类制造玉器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石制玉器时期。以石、木、骨等较坚硬的物体为工具打、磨制玉器,用树皮、皮革、纺织物加砂对玉器磨平或抛光。这一阶段虽然管钻和砣机已使用,仍然是以石、木、骨等材料借助解玉砂磨制玉器,加工痕的特点是“磨痕”,包括钻孔也是磨出来的。夏代以前的玉器加工痕多为磨痕,钻孔错位,钻痕不明显,平滑不起锋。
第二阶段是金属制玉时期,尤其春秋中期始用铁质工具。这阶段的玉器切割、雕琢、刮削、刻划痕迹明显,且由多刀刻划而成。铁制钻具钻痕清晰可见,但由于硬度不够,转速不高,钻痕留锋较钝且排列不够规律。当然,这期间由于跨越时代多、时间长,随着冶炼技术和砣、钻机的技术进步,钻痕留锋有一个由粗到细、由钝到锐的发展过程,但钻痕基本形状变化不大。
第三阶段是现代机械工具加工玉器阶段。合金钢锯开料,固定砣机、手持砣机雕琢,合金钢钻打孔,机械砂轮打磨,高速布轮抛光。现代仿古玉器高速机械工具加工痕迹明显,如阴刻线多成U字形,两边多见崩茬,沟底无多刀划痕现象。钻孔有喇叭口,也有垂直打孔,孔口多有崩茬,孔内钻痕细密,留锋锐利,排列规律。现代仿古玉器多呈现此类加工痕。
对加工痕迹多年的研究表明,管钻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了,砣机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含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由于中国使用相同的制玉工具跨越时代多、时间长,不同时期的加工痕虽有不同的特点,但时代特征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单凭玉器加工痕判断玉器年代是比较困难的。不过,熟练掌握玉器不同时代的加工痕特点,结合玉器的器形、纹饰等其他特征,会大大提高古玉器断代的准确性。
目前,仿古玉器有的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因此,判断古玉真伪,除了掌握上述宏观特征外,还要借助比较难以仿造到位的蚀斑、冰裂、包浆、抛光等微观现象,笔者称之为“微观断真假”。总之,给古玉器断代,既要注重宏观的学习,又要注重微观的研究,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玉料、器形、纹饰、刀工、沁色的时代特征来判定,笔者称之为“宏观看年代”。
自古玉料繁多,单从玉料断定玉器年代比较困难。不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用料特点和习惯,结合器形、纹饰的特征,对玉器断代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新石器时代以前,以实用工具为主的玉器普遍使用地方玉料。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玉料使用的地域特点也比较明显。汉代及以后和田白玉多见,以羊脂玉为贵,且延续至今。
器形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断代依据之一。比如,玉猪龙、C形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玉琮在良渚文化、齐家文化时期盛行,但良渚玉琮多带纹饰,齐家玉琮多素面;玉圭始于夏商,兴于西周;“六器、六瑞”形成于西周;片状龙、虎、兽佩兴于春秋;谷纹璧始于战国;辟邪出自汉代;飞天始于魏晋,兴于唐朝;玉山子始于宋代,兴于明清。因此,不同时代的器形是最重要的断代依据。
玉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纹饰,时代特征明显,是判断玉器所处时代的有力佐证。红山玉器的纹饰和造型合而为一,玉件的结构既是结构又是纹饰,如玉猪龙、虫身琥等,刀状边、瓦构纹、牛鼻孔是红山玉器最明显的纹饰特征;良渚的神人兽面纹、耳朵形眼眶纹,夏商的臣字眼、方格纹、方折叠纹,西周由一面坡宽阴线或虺纹刻画出龙凤纹,春秋龙首纹、饕餮纹,战国谷纹、蒲纹、螭琥纹、双首双尾龙纹,汉代的四灵神纹,唐宋的植物花鸟纹,辽金的秋山春水纹,明清的蝙蝠纹、龙凤呈祥纹等,读懂和掌握这些不同时代的纹饰特征,是对玉器进行研究、断代的首要前提。
由于加工玉器的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所以不同时代的玉器加工痕有所不同。人类制造玉器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石制玉器时期。以石、木、骨等较坚硬的物体为工具打、磨制玉器,用树皮、皮革、纺织物加砂对玉器磨平或抛光。这一阶段虽然管钻和砣机已使用,仍然是以石、木、骨等材料借助解玉砂磨制玉器,加工痕的特点是“磨痕”,包括钻孔也是磨出来的。夏代以前的玉器加工痕多为磨痕,钻孔错位,钻痕不明显,平滑不起锋。
第二阶段是金属制玉时期,尤其春秋中期始用铁质工具。这阶段的玉器切割、雕琢、刮削、刻划痕迹明显,且由多刀刻划而成。铁制钻具钻痕清晰可见,但由于硬度不够,转速不高,钻痕留锋较钝且排列不够规律。当然,这期间由于跨越时代多、时间长,随着冶炼技术和砣、钻机的技术进步,钻痕留锋有一个由粗到细、由钝到锐的发展过程,但钻痕基本形状变化不大。
第三阶段是现代机械工具加工玉器阶段。合金钢锯开料,固定砣机、手持砣机雕琢,合金钢钻打孔,机械砂轮打磨,高速布轮抛光。现代仿古玉器高速机械工具加工痕迹明显,如阴刻线多成U字形,两边多见崩茬,沟底无多刀划痕现象。钻孔有喇叭口,也有垂直打孔,孔口多有崩茬,孔内钻痕细密,留锋锐利,排列规律。现代仿古玉器多呈现此类加工痕。
对加工痕迹多年的研究表明,管钻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了,砣机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含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由于中国使用相同的制玉工具跨越时代多、时间长,不同时期的加工痕虽有不同的特点,但时代特征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单凭玉器加工痕判断玉器年代是比较困难的。不过,熟练掌握玉器不同时代的加工痕特点,结合玉器的器形、纹饰等其他特征,会大大提高古玉器断代的准确性。
目前,仿古玉器有的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因此,判断古玉真伪,除了掌握上述宏观特征外,还要借助比较难以仿造到位的蚀斑、冰裂、包浆、抛光等微观现象,笔者称之为“微观断真假”。总之,给古玉器断代,既要注重宏观的学习,又要注重微观的研究,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