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语境与个体标准:斯当东《玉娇梨》节译本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当东是19世纪早期为数不多的英国汉学家之一,其节译的《玉娇梨》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其译文反映出欧洲对中国的主流观点如何与译者的经历、计划等个体偶然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使得译本呈现出与原作既相似又相异,对中国文化既贬斥又美化的独特形态。在叙事上,他对原文的调整前后统一。在前两章,他显然以欧洲小说为参照,但由于他本人并不打算出版全译本,故而逐渐放松了对原作的干预,也使得英国读者得以瞥见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叙事习惯。在翻译的细节上,他在人名和身份上主要采取异化法,而由于他本人不熟悉中国职官典制、科举制度与佛道文化
其他文献
在孔子学院的建设历程中,建设理念从重视规模扩张向强调高质量和安全发展演进,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十六年来,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守正创新,办学规模平稳增长,办学质量稳步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塑造了萧峰这一独特的悲剧英雄形象。作品借鉴了古希腊悲剧英雄人物的塑造艺术,将人物置于命运、人性、社会等悲剧情境中去探索拷问。悲剧英雄的性格由
1994年出土的《耿公妻张氏墓志》首次著录于《辽代石刻文编》,所录仅是前半段志文,且存在不少讹误。今将墓志志文补全,更正原录文中存在的讹误,并对志文做考释。墓主人张氏为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文化教育工作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山东解放区的党组织密切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形
在以信息为标识的民法典时代,个人信息控制权现有基础理论研究不成熟使得目前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构建方面缺乏实质性推进和有用性规范。对个人信息控制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