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咱们都有份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国留学、旅行我们会跟外国人打交道,即使在国内上大学,你一定会有外教、会接触到留学生朋友,这些时候你是怎么样告诉他们关于中国、中国人的一切?”于凡说,“这就是公共外交,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都身处公共外交中。”
  于凡是外交学院的大三学生,是学校时事研究会的会长,同时也是这届外赛筹委会中学术组的组长。为了2012年的第11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的顺利举办,他和同学们“忙晕了”。比赛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6所大学的代表队成员,抢答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随机组队进行外事谈判、在情境表演中处理不同的当地文化引发的危机状况。最终来自东南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四川外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的代表队分别夺得了一、二、三等奖。于凡最乐于看到的是大赛的主题“聆听世界,表达中国”以及公共外交的概念被同学们一次次提出、谈论并且吸收消化。
  公共外交为国家造象
  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以下简称外赛)是在外交部礼宾司的支持下,由外交学院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外交知识比赛。大赛是在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和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自2002年开始举办的,以涉外礼仪为主要内容,旨在鼓励中国人以更文明的形象拥抱世界。这一赛事是外交学院每年一度的重大活动,学校的各个社团、学生会部门都会全力参与。于凡对外赛不陌生,大一时他做基础工作,跑腿,在比赛时负责管理抢答器;大二他开始接触组织工作,策划主题的包装。大三时,于凡参与得更深入,想得也更多。他和同学们商讨出了比赛的主题、分论坛活动,完善外赛理念,力图把“公共外交”的概念更深入地引入比赛,并且根据比赛的主题创新了比赛的形式。
  “从我自己的观察来说,大学生对外交流的方式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你可能会有外教,有留学生同学,你会出国留学、交流、旅游,你在社交网络也可能会有外国朋友……我们总在说要改变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为目前大环境下,世界对中国是不信任的成分多,对中国人的误解比较多。要改变,从每个人做起来是最有效的,这就需要公共外交的理念。”于凡说。
  外交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公共外交不是新生事物,但在全球化时代,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于凡理解的公关外交,从广义来讲,就是为提升本国的国际形象而开展针对他国公众的外交活动,公共外交的主体可以是一国政府,也可以是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社会精英以及普通大众。
  在外赛的分论坛活动中,全国政协外委会《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副主任柯银斌告诉同学们,普通人理解另一个国家的方式很简单,第一看产品,一个国家卖的东西怎么样,人们会有一种判断;第二看人,一个国家的人表现出的行为是人们了解国家的窗口。
  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有多少中国人走出去、多少外国人走进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总数达142万。近3年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达23%,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2011年,来华留学人员首次突破29万,比2009年增加2.7万人,来华留学人数近两年年均增速达10.8%。另据统计,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间,我国累计出境人数为28万人次。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660万人次,2011年达到7025万人次,境外设立企业1.8万家,企业境外总资产超过1.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人员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公民的个人言行、中国企业的所作所为汇集成的中国形象更加直接生动。
  2011年春节前,一部由59个华人出演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屏幕上播出,20多天里,30秒的短片播放了8000多次,当时正逢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因此被外界解读为中国政府一次重大的形象公关行动。宣传片的播出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就外交领域而言,中国全面塑造国家形象可以说是从2004年开始。这一年,中国外交部正式设立“公共外交处”,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2009年该处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人员扩充。在2013年的外交部公务员招考中,就专门设立了面向新闻与传播学、公共关系等专业考生的职位。
  2012年11月8日,“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首次被明确写进党代会报告。国力不是国家公关的唯一因素,这一点已经在中国领导层和民间形成共识。
  聆听世界,表达中国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羽毛球女双因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陈一冰没有拿到吊环金牌,这些事件在国内引发了很多讨论……究竟是国际社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还是我们在以受害者心态看国际社会?可能两者都有。我觉得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信释疑,真的不是也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向来关注这类事件的于凡颇为感慨,他看到人们过于盲目站队,只是表达情绪,往往有立场没想法。“如果可以先想想外部世界是怎么想的,再来想想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就会好得多。”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跟同学们的反复讨论中,外赛的主题确定了下来:聆听世界,表达中国。
  确定了主题,比赛题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决赛的第一个环节是世界与中国,选手们停下转动的地球仪,指到哪个国家就要回答该国相关的风土人情、礼仪方面的问题,中国与这一国家的时事题,选手们都是有备而来,少有失误;第二个环节是聆听与表达,选手们随机组队开展国家间的外事模拟谈判,比如某即将被淹没的岛国要从邻国买土地居住,涉及学校建设、购买土地的成本、环保费用的支付,岛上的资源开发等问题。参赛选手分别代表一国开展谈判。这是新的比赛题,于凡他们还特别给参赛队进行了外事谈判的小培训。“外事谈判自有规矩、礼仪和技巧。谈判时,先声夺人很重要,要能率先表达自己的观点。校内赛的时候,6个同学坐下来,居然没有人先说话,真是很尴尬!”于凡很喜欢这一比赛形式,外事谈判要求找出双方可以互相妥协的地方,既要听对方说又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正符合大赛的主题。同时,这也可以让同学真切地感受下,外交是不是真的就像他们自己以为的那样,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情。第三个环节是青年的声音,选手们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现外交礼仪的掌握和运用,他们需要应对危机状况,比如游客进入泰国寺庙,用红笔签名了该如何处理。于凡解释,我们即使对一国风俗礼仪比较了解,也难免出错误。意识到犯错后,如何道歉、解释并改正,是当代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的必修课。虽然选手们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还不够尽如人意,于凡相信外赛倡导的理念能够内化为自然的行为。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有公共外交意识的年轻人,又该表达和传递中国、中国人什么样的相关信息呢?这是于凡思考很久的事情。“通过外赛提出一种要求,即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意识,宣传什么样的中国形象,这是非常伤脑筋的,非常非常难。”于凡坦承。他从外交课堂的“有理有礼”中受到启发,青年公共外交就从这四个字上去实践:有理智,懂规则,大学生们需要真正去聆听世界、听别人怎么说,再来表达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
  正如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的,在公共外交中要会听、会说,要能说明自己,也要能解疑释惑。赵启正举例说,有很多外国人只认识或者接触过两三个中国人,因此你是一个好学习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还是一个比较粗鲁的人、不顾及他人的人,都是中国人留给外国人的印象。你并不是为公共外交而去,但却表达了中国的形象。
  在给同学们做培训时,于凡总结青年学生的特点有:聚集性、外事交往频繁、是网络等新媒体的推动者、容易接受新观点并将其传播、有热情但又容易受影响而偏激等。他认为大学生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参与者,需要多多补课,提高外事素养。“外赛提供了一个好平台,来参赛的同学很多不是学习国际关系、政治学、外交学的,恰恰在于我们不是外交官,我们跟外国人交流时表达的就是对我们国家总形象的如实说明。”于凡说。
其他文献
在良乡三年,涛哥、华子和我骑车快如龙,常常不定路线,顺风而行,觅野果,唱山歌,爬岩壁,只觉人生之乐喷薄而出,“耳后生风,鼻头出火”。  夏季很多个星期日的清晨5点半,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尚寂寂无人,青草和露珠闪着微光。三人蹭蹭踏上山地车,东南风温柔一吹,便戴上遮阳帽,一调车头,向校区东南方的小路飞奔。四野空旷,麦苗青青,灰褐色的灌木丛偶尔冒出一只肥胖青蛙,又忽地蹦出一只青色小虫。7点,三人以27K
在美女如云的上戏,汪丹妮曾是最不起眼的自卑小胖,她笑言自己是朵粗糙的塑料花。颜值不够,但有才华开路,她开公司、创作、做导演、拉大提琴、写书……一路折腾,一路突出重围。她说,希望自己一直风尘仆仆地在路上。  拼命三娘  2006年,汪丹妮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三年后,她又以第一的成绩继续留校读研。在上海的九年,是汪丹妮“折腾”生涯的开端。  刚上大学那会儿,汪丹妮有些婴儿肥,在戏剧
当旋转楼梯遇上相机,三维螺旋的建筑之美就变成了二维平面的图形之美。玩转这种视觉艺术的摄影达人,是来自解放军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魏晓辉。为了拍这组旋转楼梯的影集,他历时3个月,背着20多斤的摄影装备对南京15所高校的28个校区进行了“地毯式扫荡”,在找到31个旋转楼梯,拍摄了上千幅照片后,最终做成了24幅“青春上旋”——南京高校旋转楼梯影集。  两年前,魏晓辉就看过一组国外摄影忽然诞生了一个想法,南农大
何虎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有: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对慈禧太后、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毛泽东、江泽民、陈云都有一定研究,并有论文、专著行世;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研究;民国初年政党史研究。为帮助大家更好知晓民国那些事儿,何老师从民国历史、民国政治和民国人物三个视角为读者推荐了以下书籍。  《中华民国史》(1-4卷),张宪文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网上搜索古丽加汗?艾买提,跳出来的几乎清一色是“北师大新疆学生给习总书记献花帽”的消息。她是北京师范大学2011级历史学院的免费师范生。照片里的古丽加汗,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黑色裤子,梳着马尾辫,笑意满满,看着习总书记。  花帽,是维吾尔族人用来送给尊贵客人的礼物。在2014年9月9日之前,这顶蓝色的花帽一直挂在古丽加汗宿舍床头的挂钩上。它是舅舅送给古丽加汗的礼物,鼓励这位远离家乡的姑娘要勇敢追梦
恋人和哥们  王小懒夸我是高富帅的时候,我正在请她和万丽吃冰激凌。我知道王小懒一到有人请客的时候嘴巴就特别甜,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因为王小懒能当着万丽的面夸我。  万丽是校花,从大一开始,就有很多男生在追万丽,只是还没有人成功。我很自信,但是,我也很失败,不敢在骄傲的万丽面前表白。通过观察,我采取了另一个方式,先讨好她的闺蜜王小懒。  跟漂亮的万丽比,王小懒就显得很普通,尤其是脸上的雀斑,更衬出万丽
笔者目前在一家外企中国区总部任经理,先后与来公司实习的十几位学生打过交道,  也带过五六位实习生,文中故事全部来自亲身经历。  组织结构图  小思是北京某知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当时刚刚获得保研资格。来公司实习的前两个月,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安排她更新国务院几个部委下属的与企业业务有关的司局、处室的组织结构图,这些信息大多数在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做组织结构图是大型企业与咨询公司安排给新人的必修
莫名其妙便宜吓死你  最近听说伦敦已经荣幸地沦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城市了,说来真是深有体会,所谓的昂贵不是身价贵,而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很昂贵。在各种高消费中出了名昂贵的要数交通出行了,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出租车亦或是火车。不是都说在伦敦打一次出租车如断一臂嘛!可想而知。记得我和英国朋友说在北京四毛钱坐公交走天下,两块钱能坐地铁无数圈时,他们的眼神分明在诉说社会主义好!英国昂贵的交通费用可算苦了天天坐火车的
大学的宿舍生活,身边时刻都有人观察或者陪伴,这种感觉说来微妙,很别扭、很不习惯。记得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宿舍五个人看起来表现得既客气又亲热,每天都一起早起去食堂吃早餐,然而,不管是卫生间还是洗漱间,相对集中的起床时间都会导致使用紧张。而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住在家里,早晨一个人用两个洗手台,现在让五个人同时挤在那么狭小的一个台盆前,实在很难受,另外,我的动作会比其他人迅速一些,总是在整理完打算出门的
2015由黑苹果青年与飞马旅联合发起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节,用影像技术、助理陪伴模式与创业岗位呈现,着重展示当今大学生特色创业项目。具体来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用视频呈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特色所在;二是用创业者带领一日大学生助理的方式,呈现大学生创业者群像;三是以呈现创业企业岗位的形式,发现大学生心目中具有魅力的创业岗位。通过这三个新角度,大学生创业节以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推动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