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fzi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这要求我们对经济危机理论给予最大的关注。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研究,而其中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中国最有启发意义。只有考察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演化与发展,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本质、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我国的潜在危机,如此才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过多政府干预是我国存在潜在危机的主要原因即政府干预导致了我国企业的一般利润率的下降、部门比例失调及无产阶级的双重异化等问题。
  关键词:资本积累;有效需求;生产过剩;阶级化;经济危机
  一、马克思以前并对其产生影响的经济危机理论
  经济危机是指正常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断,而且经济危机总是表现为周期性的形式。许多古典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同时也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魁奈(1758)在经济表中研究了货币在社会中的流通规律,构造了一个简单再生产的宏观经济模型。但是如果货币流通中断,进入储蓄而不是消费,那整个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转。因而他的简单再生产模型已经暗含了经济危机的萌芽。
  李嘉图(1817)认为资本主义从长期来说会陷于停滞但不会出现经济危机。但马尔萨斯(1820)对此并不认同,认为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而解决之道在于维持地主的消费。西斯蒙第(1825)进一步发展了马尔萨斯的观点,认为资本家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必然无限的扩大生产,生产超过消费,产品难以实现,必然出现生产过剩危机。他建议回复到资本主义的小生产的状态,如此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
  虽然以上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理论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他们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只从资本主义的流通领域(分配、交换、消费)解释经济危机,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制度结构,这使得他们的经济危机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尽管各有缺点,但是他们的思想是马克思进一步研究经济危机的基础,因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批判性地吸收了前人的成果从而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解剖。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简单的物物交换经济中,社会不会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因为生产产品的同时就创造了对产品的需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一致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出现在生产与流通之间,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退出流通领域;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延迟对商品使用的交付,因而货币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形式。因此马克思所说:"因此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但仅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而这些关系就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追逐剩余价值的规律。
  (二)信用机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
  信用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杠杆和催化剂,它使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并且加重了经济危机对社会的破坏作用。但马克思认为信用不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它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机制。因此马克思说:"信用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以周期的形式不断发生的,并且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加严重,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马克思在论述固定资本周转的时候涉及到了这一问题。他总结到"无论如何下面一点是很清楚的:这种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周转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
  三、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系统地论述经济危机理论,而是散见于各处零星的论述之中,因此后人从各个方向发展了经济危机理论。虽然他们各执一端,但总体来说有四个主要原因:消费不足、部门比例失调、一般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的动力机制。
  (一)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米哈尔·卡莱斯基(1933)认为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但当资本家花费较少时,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利润率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两极分化和垄断因素造成了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产生了矛盾,因而资本主义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卡莱斯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对有效需求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卡尔·考茨基(1891)、罗莎·卢森堡(1919)、保罗·斯威齐(1942)、埃内斯特·曼德尔(1962)都认为消费不足是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与卡莱茨基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他们都是从资本主义的交换领域来解释危机,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制度结构。
  (二)比例失调论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1894)认为经济危机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而比例失调是由于无知。他说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无政府状态的经济,因而社会生产在各行各业缺乏协调统一,同时它追求资本增值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造成了社会的生产过剩,这时就出现了经济危机。而鲁道夫·希法亭(1910)也认为经济危机是由社会各部门比例失调引起的。他认为固定资本的存在、卡特尔的扩大与发展、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导致了利润率平均化不能实现,因此由利润率平均化导致的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协调被打乱,这时经济危机就产生了。他是从市场结构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更没有探究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三)资本主义的动力机制
  西蒙·克拉克(1994)认为资本主义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无限积累和扩大生产趋势的动力机制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克拉克理解了马克思的本质,但是危机是如何发生与传导的,他基本上含糊其词。   四、我国的潜在危机及其原因
  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不开资本与雇佣劳动,离不开商品关系。因此我国也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为了不失于片面,避免沦为机械的决定论,从而保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丰富内涵。本文运用了马克思的多因素经济危机理论来分析我国的潜在危机,其中既有阶层的固化与异化、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一般利润率下降,也有政府的利益机制。
  (一)阶级固化与异化
  阶级与阶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阶级能够依附于一个稳定的权力基础,包括家庭与血缘关系及人脉网络。而阶层具有流动的趋势,没有固化的特点。因而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三个主要阶级。
  1.低收入阶级
  其中包括农民、农民工、低技能工人、失业者。中国的低收入阶级占总人口中的比重非常大,并且正在转化为无产阶级。所谓无产阶级化,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转化为自由劳动力的过程。而中国的无产阶级转化过程还具有政治的烙印即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这为资本家榨取农民工的剩余价值创造了政治条件。马克思在生产领域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异化问题,当代中国的农民工却经历了双重的异化。一方面经历着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异化,另一方面还经受着存在感的异化,在这种异化中,农民工的身份被社会视为卑贱低下的。因而中国低收入阶级正在趋于无产阶级化与异化。
  2.弱中产阶级
  主要包括教师、高技能工人、一般公务员、律师、医生等,这一阶级之所以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中产阶级不仅因为他们的收入还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平,而且因为这还是一个人数较少的群体。因而称之为弱中产阶级。
  3.高收入阶级
  包括官员、富有的企业家以及通过非法手段富裕起来的一批高收入者。这一人口比例也是一小部分但是却在转化为"权贵资本家阶级"的过程中。因此,我们看到中国阶级的图形是一个金字塔形,并且存在固化的趋势。这一幅图景是收入差距极端扩大的悲惨景象,并且具有马太效应即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有所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2011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1倍。因而中国存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即如果一个国家发展越不均等,社会就会越缺乏流动性。因而在中国个人的经济地位就越由其父母的地位决定,不太可能超越其父母所在的阶级。
  (二)有效需求不足
  1.消费不足
  从中国的阶级分析可知,中国的两级分化严重,低收入阶级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储蓄倾向较高,这必将造成中国的消费不足和生产过剩的局面。1990-2011年中国的居民储蓄总额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中国居民的储蓄总额在2011年已快接近35万亿人民币,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
  2.政府投资驱动型发展已不可持续
  我国政府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靠政府投资形成的。在我国1978-2011年财政支出与GDP关系中,1978年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趋于下降,但是1996年以来这一比例又开始稳步上升,2011年已达到23%。因此政府规模较大,我国的发展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但是由于通货膨胀和地方债务危机的压力以及基础设施的产能过剩已使投资驱动型的发展不可持续。
  3.出口危机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转入低迷,我国的出口量也持续下降。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面临的困境:消费不足;投资驱动型发展已不可持续、私人投资环境恶化;出口下降。因而从长期来说我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及生产过剩的潜在危机。
  (三)部门比例失调
  我国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主要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失调、国有部门与民营部门的失调。由于国有部门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及垄断权力,使得一些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对民营企业设置了进入壁垒,也压缩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空间,因而平均利润率规律不能发挥协调各部门比例的正常功能,使得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同时也导致了国有部门与民营部门的二元结构。
  (四)一般利润率下降
  我国企业一般利润率的下降也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垄断,因为国有企业垄断权力的存在,因而民营企业不能进入这些行业以分享超额利润,使得国有部门的一般利润率较高。同时民营企业的劳动成本和用地成本不断上升、税负较重等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使得民营部门的利润率较低,但是民营企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使得我国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因此民营企业转而投资虚拟经济,导致虚拟经济投资泡沫,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下降。
  (五)政府的利益机制
  因为我国经济处于半市场半计划的低水平均衡状态,表现为政府干预过多;土地、金融、汇率等要素市场没有市场化;国有部门比例过大等。这种均衡状态的出现是因为政府也是理性人,在这种半计划的状态下,政府因为手中的权力可以造租,而在这种半市场的状态下,政府通过寻租从而能在市场上套现。因而进一步深化改革遇到了巨大的利益障碍。这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增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潜在风险。
  五、总结
  因此,中国的无产阶级化与异化趋势已经非常严重,政府政策不当是其主要原因,这加强了阶级斗争的可能性。同时中国面临着消费不足及产能过剩、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和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等潜在危机,而且也是政府过多干预造成的。改革也因为政府权力过大面临着巨大的阻碍,增加了我国经济的潜在风险。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党专政、政府干预过多就是腐败滋生的温床,民众已经愈发不满。因而,政治上的危机与经济上的危机相互融合且相互强化使得社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日益增大。因而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政府权力过大是我国潜在危机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弗朗斯瓦·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M].吴斐丹,张草纫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评注[M].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二卷.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斯坦利·布鲁、兰迪·格兰特 经济思想史[M]. 邸晓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资本论[M].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徐毓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胡里奥·洛佩斯,迈克尔·阿祖兹.米哈尔·卡莱斯基[M].陈小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10]卡尔·考茨基.爱尔福特纲领解说[M].陈东野译,北京:三联书店,1963.
  [11]罗莎·卢森堡.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革命?[M].徐坚译,北京:三联书店,1958.[12]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M].陈观烈、秦亚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埃内斯特·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廉配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4]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周期性工业危机[M].张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5]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M].李琼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16]西蒙·克拉克.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视角[M].杨健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杨志敏(1990-),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与政策分析。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沃达丰税案"的处理以及各国适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践来看,这一原则的适用需要较多的细化标准。各种不同的细化标准导致原则适用的困难,因此应在总结各国的经验中不断完善这一原则。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 合理商业目的 实质课税 经济实质  一、基本案情介绍  这是一起关于沃达丰集团和印度税务局的税务争端案件,核心是关于沃达丰集团荷兰控股子公司沃达丰国际控股集团(简称VIH)收购CGP投资
摘 要:近年来,公房使用权继承纠纷大量产生,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方规定又不统一,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公房使用权的裁判相矛盾。公房使用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具有财产性,符合遗产的本质条件,应该列入遗产的范围,允许继承。  关键词:公房使用权 继承 实证研究  近年来,大量的公房继承纠纷诉至法院。由于法律没有明确就公房继承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缺乏统一的裁判依据,因而出现不同的裁判结果。司法实
摘 要:本文从校园网络的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打造"绿色校园网"的若干技术对策,以期为校园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技术层面的支持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络 安全 监管 技术对策  1994年,中国正式成为互联网的接入国家,在其后短短十余年间,网络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摘 要:随着国内外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进行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变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阻力,企业领导者需要坚定信念。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人治;法治  企业初创时期,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往往掌握在初创人或者关键技术人才手中。企业的管理往往以"人治"为主,所谓人治,主要是指企业决策的制定以及发展方向的选择等一系列企业管理问题都取决于少数核心人员的意志。"
摘 要:政务微信是电子政务的新发展,是网络问政的又一新渠道,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创新路径。随着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政务微信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改变了社会舆论格局的同时形成了微政务的新格局。在全面分析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政务微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为促进政务微信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务微信;微信问政;微政务  政务微信是继政务微博
摘 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以石化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洋浦、东方石化产业集群为代表的西线石化产业工业带。石化产业不仅是洋浦、东方火灾防控的重点,更是全省消防安全保卫的重点目标。当前,我省石化工业园区消防规划滞后、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消防救援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凸显,必须立足于海南实际,创新消防治理,提升石化产业消防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石化;消防;
摘 要:糟姜(Zao-ginger)是嫩姜片与红辣椒丁,配以花椒,大蒜,适量食盐自然发酵而成的泡菜类食品。目前糟姜生产存在共同的问题。即糟姜加工周期长,制约了其产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通过对糟姜发酵初期微生物的初步分析,主要的微生物包括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米酒乳杆菌(L.sake)、肠膜明串珠菌(L.mesenteroides)、粪链球菌(S.faecalis)、乳酸片球菌(P.a
摘 要:实体货币受国界、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虚拟货币不受限制,但难解决单一被复制的问题。而近来备受关注的比特币,由于采用哈希函数及密码学设计,从而实现了去中心化、开源、匿名、无伪钞、无通胀。目前,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比特币热"的掀起,已经有人在用这种新兴的虚拟货币进行实体交易,比特币凭借其创新的理念和可靠的技术吸引众多人的目光,它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比特币的产生机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有这
摘 要:运营商日益面临网络管道化的危险,打造智能管道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介绍固网智能管道,简要描述了DPI系统和智能提速系统的部署以及业务开展模式,最后提出了固网智能管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智能管道;DPI;智能提速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往往是割裂开来的。业务模式把用户需求转化为流量和用户黏性,盈利模式把流量转化为收入。运营商智能管道是把流量转化为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