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粉笔板书不应被替代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笔板书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再现,是凝固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有些人过分的热衷于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忽视甚至以此替代粉笔板书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妥当的。
  
  一、粉笔、黑板的发明及与教育的关系。
  
  粉笔板书的工具是粉笔与黑板。粉笔与黑板用于教学,是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才开始的。是谁最早发明的无从查考。
  远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就发现木炭可以用来作画。在欧洲的岩洞中,现在仍然能看到当时人类用木炭作的画。到了中世纪,人们开始发现,用石灰加水,搅拌后倒人模子里,干燥后形成硬质块状物体,可以替代木炭在深色平整的物体表面进行绘画和记录。这就应该是粉笔的最早出现。经过近千年的时间,现在已经很难去考证到底是谁第一个想到这个主意。黑板的出现也同样如此。十九世纪初,有人用黑漆涂在小木板上,(目的是为了保护木板不受侵蚀)书写文字,用于公布重要事项,类似现在的公布栏的作用。这大概就是早期出现的小“黑板”。但最早粉笔和黑板的作用,却并不是用来教学的。
  到了十九世纪的中期,世界各地开始兴办学校,原本教师口述学生手记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人数的增多而越来越显得不便了。因此在欧洲,在美国都开始普遍的把原本小型、非固定的黑色布告栏增大,用来供教学使用。教师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写到黑板上,便于学生抄写和加深记忆。这就是粉笔板书在教学中的最早出现和使用。由于粉笔和黑板的出现,终于使较难普及的教育得以普及,使更多的莘莘学子得以受到教育,教育规模的扩大化,使得扫除文盲和无知变得可能。我们知道,在粉笔与黑板出现以前,中国早期的教育是小型化的私塾式的。一个先生教几个、十几个学生,授教面极受限制。粉笔与黑板用于教学,则大大不同了。由此可见,粉笔板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
  
  二、粉笔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黑板是田野,粉笔是犁,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个科学的定义、概念,一条条启迪人生的哲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就如同犁在田野上的耕耘,春天播种下一粒粒的种子,秋天便会有无边丰硕的收获。黑板上的板书虽一次次的擦去,可学生心里知识的印痕,却永久的留存。
  粉笔与黑板的出现,使教学走出了私塾式的封闭。教师借助粉笔板书的教学手段,普及了教育。教师口传手授,粉笔在教师手中魔法般地在黑板上演绎着科学文化知识,神奇的天文地理、奇妙的书法绘画、一个个数学公式,一条条科学哲理,吸引着莘莘学子,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粉笔板书成了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重要手段,功大无形,自不必说。
  1、粉笔板书给教师提供了彰显个性教学风格的平台。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融传授知识和育人于一体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板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板书的特点也不相同。好的板书,能体现和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用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写出规范、科学、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记忆力的板书来,既展示了个人的教学才能,同时又会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学生之间常会有“我喜欢数学老师”、“我喜欢语文老师”,“张老师课讲的真棒”等议论。其实学生所说的喜欢某教师,不外乎是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惹人注意的优秀的个性化特征。当学生喜欢某教师的教学风格后,也就标志着他喜欢上了这位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在人类进步的长河中,因为崇拜某位名师而成就事业者,是不乏其例的。
  2、粉笔板书能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动手能力。
  教师利用粉笔板书进行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边讲析,边演示板书,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边画图形。手脑并用,养成随手书写的习惯,培养了勤于动手的能力。
  3、好的粉笔板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有过硬的粉笔板书的功夫,高超的版面设计的技能,写出的板书,让学生赏心悦目,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注意力的集中,其观察力就相应提高,对教师书写的教学内容,便会察之入微,教师写错一个标点也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通过长期的观察,在提高观察力的同时,提高了辨别优劣的能力,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能力。
  4、好的粉笔板书,能使学生手脑并用,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教师精美的教学板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边听边写手脑并用,对学习的内容就加深了记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得以提高。
  5、好的粉笔板书能给学生美的熏陶,增长技能。
  
  许多学生的书法、绘画兴趣与技能的形成,大多是受到教师粉笔板书的影响。
  
  三、粉笔板书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应被忽视和替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大屏幕等现代化设备作为教学手段,开始走进课堂,并有普及之势。这无疑是一次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手段的革命,诚然有其优越性。比如学习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没有见过长江的,更谈不上去三峡了,即使现在能去,由于三峡工程的缘故,也看不到刘白羽笔下三峡的自然风光了。那么给学生播放三峡风光片,就自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等于要忽视或替代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的学校和教师过分的强调开发使用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教学,其弊端有三。
  其一、教师上课,打开电脑坐在一边操纵键盘进行教学活动,结果机械化程式化的教学安排,取代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淡化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弱化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贯彻。
  其二、由于教师站在一边或坐在一角操纵键盘进行教学,自然就忽视了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关照。看不到或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有的趴桌子睡觉,有的看小说,有的玩手机,有人用耳机听音乐的现象。这是笔者亲眼所见,并非空穴来风。
  其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和学习自觉性。但目前中专乃至高职学生的素质较低,自我约束力和自觉学习性较差,教学中完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不甚合宜的。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是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它会给教育教学带来生机,会提高教学效果。但我们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
  就学生认知活动的科学性而言,忽视粉笔板书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也是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耳濡目染这句成语。教师课堂上的口述手授,正是对学生的耳濡目染的过程。这是面对面的、活生生的、最直观的和最具体的教学活动。
  理想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师的教诚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既要是优秀的演员又要是合格的导演。既能用精彩的表演去感染熏陶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同时,通过观察随手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因势利导,制止不良行为,调动学习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活动,则过分的强调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其形式而言无疑是单一的。这就好比欣赏音乐和喜剧,听录音总比不上亲临表演现场,耳闻目睹表演者的表演好。
  易中天先生说,由于照相机的普及,使美术系的大学生不写生了,复印机的普及学生上课不记笔记了,课后向老师索要讲稿去复印。这类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手机、电脑的普及,青少年学生的手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逗留在键盘上,逐渐疏远了钢笔。久而久之,忘记了如何写汉字。
  过分的强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忽视甚至以此替代粉笔板书的教学作用,是不可取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学技术既能给人类带来快捷和方便,同时也能使人养成懒惰、贪图安逸的坏习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固然能给教学活动提供帮助,但它同时也具有负面作用,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的开发和利用,那岂不是既得桑榆,又不失之东隅。
  
  邵家勇,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其他文献
常言道:“学问、学问,不能不问”。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是关系到阅读教学成败得失的一项核心工作。因此,教师做好“问”的文章,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
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们英语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们从小就具备比较强的英语基础,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迅速适应社会需求.
期刊
“舞台魅力”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也是具艺术性、表演性、合作性的环节。许多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时出现心情紧张,发挥失常。舞台实践是最好的锻炼,舞台魅力的形成重在表演艺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发展背景条件下出现的信息交流媒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出现给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媒介交流带来了震撼性的全新体验与感受,并迅速成为了当前广播电视创新发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阶段,于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针对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而言,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开
期刊
该文通过对平湖市新仓镇双红村、杉青港村、中华村村史村情的研究,并对村中油车头、黑墙头、虎山、新庙、旧宅、马家汇、海眼地、大乘禅寺等几个特色区域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了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Flash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由Flash做成的电影、音乐充斥在我们身边,将Flash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文言教学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学生不愿学,教师教不会”的尴尬局面中。有鉴于此,笔者对文言教学陷入尴尬局面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教学
网络平台为英语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多、互动强、反应快等优势,对传统的英语课堂进行革新,为
期刊
时间:2008年11月14日rn地点:宁夏大学逸夫图书馆报告厅rn主持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霍维洮rn主持人:刚才同学们进行的诗歌朗诵我觉得非常好,希望我们能够在这种情感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