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之我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tt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进行教育。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一堂课能不能达到预期的且的,能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进行情境创设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美感的“开场白”,创设情境,或引起悬念,或拨动情弦,或无疑处设疑。用这些方法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使学生很快进入研究思考问题的境界。从心理上讲,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产生一种新鲜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世悟,精心设计开场白,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景,以便使下面的整个教学进程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美的氛围是师生合作共同营造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情境,也是美的呼唤,是语文学科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语文教学,只有师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教师控制下的客体。师生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对知识美感的交流。教师对知识的审美喜悦,会以各种形式表露出来,并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创造交流的气氛,教师应注意选择教材,并在大纲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合理取舍;要精心选择传播知识的形式。选择的形式应遵循形式美的法则,经过教师的艺术加工,经常给学生新鲜感、满足感、回味感。如:应用一个有疑意的实例,一个恰到好处的设问,一个生动的比喻等。都会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应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一些表演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创造科学探索的气氛。
  
  二、披文入情,潜移默化
  
  语文学科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只有被感奋起来,方能产生美感效应,“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把握语言形式,激发形象,情感体验。发掘意蕴,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调动或填补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其在审美关照中发现自我,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坚定学语文的自信心。
  
  1 形象启迪
  文学,这种语言艺术以形象性描写诉诸学生,从而引起联想和想象。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要求作家在创造时能留下一些“空间”,让学生想象和联想。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能动的积极再创造,对于文学作品不是被动的消极接受,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记忆,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愿望,给作品形象以补充,使作品形象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并使之活起来。有了师生双方的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学过程中便会出现各种奇迹:呆板的语言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形象;笔直的白杨树变得有生命,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
  另外,实施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结合教材特点辅以图画或实物等艺术品,音像同步,再现场景,引起直观效应,诱导学生感知美,将产生更大的审美教育作用。可把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审美客体”,使学生获得求知的快感。得到美的熏陶,萌生出创造的欲望。
  
  2 情感感染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纽带,首先应由教师抛向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哪怕一个微笑,学生都会产生极强烈的反应。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文学能把从人民当中所体验的情感传达出来。以感染、影响读者。如何把作品中的情感反映出来,对学生真正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文字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动之以情”,用情感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以及对教材透辟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做姿态。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教师要有深厚的情感储备,教学时才能以情感打动学生、教育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师生产生共同的审美愉悦,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师应用自己活的激情,火的热情,美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去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让学生在教师情感的春风中,情趣得以陶冶,体味到其中的个中三昧,受到极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3 语言熏陶
  语文属于语言的艺术,语言的美同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大自然的美,祖国山川的美,社会美和人物形象之美便展现在读者跟前。譬如诗歌,它以精练的词句,富有节奏的韵律,表现美好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把表达感情的各种形式综合起来,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比如,诗歌的范读,可利用整齐而明快的特点。读出诗句的节奏感,给学生一种音乐美的享受;散文的范读可利用它畅达飘逸的情思,读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之感;记叙文的范读,可利用文章的曲折,生动的情节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在有张有弛的语调中使课文内容形象的浮现在学生面前。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情感E得到沟通,从而在和谐的美感中完成任务。
  总之,语文教育是全民族的素质教育,语文学科美育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其他文献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突破思维定势,以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