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容易北伐难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n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南征取得的胜利比较多,北伐取得成功的例子很有限。一般大家都以偶然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有部分人是宿命地看待这个问题,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必然的道理。
  具体的战术,往往决定的是暂时的成败,经济基础才是最关键的,诸葛亮可以招招领先,但是也在经济上奈何不了司马懿,而且诸葛亮进行的也是北伐。
  决定这个成败的关键在于古代的作战半径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在古代一头牛拉着自己吃的草和赶车人的粮食,能够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二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超过这个半径粮草就供应不上了。

  没有粮草的供应,是难以作战的,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也是屡屡输在这个粮草的供应上。而中国实际的情况是南方粮草丰富,人口密集,粮草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作战地就地解决,但是北伐就不同,北方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进行坚壁清野的,这样一来南征与北伐在经济上的压力绝对是不对等的。
  为了增加作战的半径,古代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建立逐级的传送体系,比如,是一人作战,一人从一级的粮库送粮草,然后再二人把粮草从二级的粮库送到一级粮库,再四人把粮草从三级粮库送到二级粮库,依次类推。这种方法在汉武帝时代使用,结果是一个作战人员需要14个运送粮草的人员,取得对于匈奴的胜利付出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全国一半的人口。
  还有就是提高自己控制区域的粮食运输能力,古时一般的做法是修建运河,但是这样的过程耗费巨大,时间太长,也容易在徭役上激发民变。
  再者就是送粮的人把粮食送到后变成作战人员不返回,同时杀牛作为军粮。这种做法的问题是会造成作战人员雪崩式的增加,同时一旦不能快速取胜后果就不堪设想。采取这种方案的就是隋炀帝,他多次征伐高丽就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以至于作战人员迅速增加到根本不必要的百万大军,一旦不能速胜,结果就是饿死于道,基本没有生还。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至于隋炀帝的荒淫无耻是后来唐朝人写的隋史,夸张的成分极大。
  所以南征容易北伐难是有深刻的经济原因的,绝对不是巧合。
其他文献
患者,男,维吾尔族,于2001年8月3日以"间歇性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乏力,胸痛1周"为主诉来诊.既往有吸毒史(1994年7月始口吸,1996年7月始静脉吸毒,已戒毒1年余),1年前患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治疗半个月,出院后服抗结核药4个月.体检:体温38.0℃,脉搏12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44kg(1年前
开学以来,每班都建立了各自的班级博客。我给自己的班级博客取了一个平凡的名字——自强奋进的一(3)班。面对班里那群稚嫩可爱的孩子,我希望他们在新的环境下,不断追逐梦想,驶向希望的彼岸。  其实,在建立班级博客的那段时间里,一直有个问题萦绕我心:这个班级博客到底能做什么呢?无意间的一次交谈,拨开了我心中的迷雾。  班上有这么一位家长,每回接送小孩,都会主动与我交谈。其间,他告诉我,孩子刚从幼儿园步入小
楚国民间喜欢坐低矮的马车,这种马车既不方便驾驶,如果一旦发生战争,也不利于运送军用物质。于是,楚庄王想下令让国民把车子改高,孙叔敖劝谏道:“政令朝令夕改,让百姓无所适从这并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增加门槛。因为乘车人不能由于过高门槛而频繁下车,自然而然就会改高车子。”  楚庄王有些不解。孙叔敖便帮他分析利弊:爱坐低矮的马车早已是楚国的民俗,很难改变。再说,把低矮的马车改成高大的
数学的探索能力一种是独立创造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初中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呢?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进行数学创新都要打好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知识的培养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库存仓库。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数学的运用和创新,而数学的运用、创新,都离不开数学探索,没有了探索,数学学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