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
相互间送礼物、收礼物,已经不是大人的专利,小朋友们也开始面临这样的社交礼仪,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开始有了一批固定的玩伴,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本來孩子之间的礼物是非常简单的,但在社会、商家和家长的“掺和”下,礼物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新苦恼。
孩子之间通过送礼物來示好,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商家和家长的掺和下,友情联络变成攀比虚荣,并且送礼之风越吹越热。
案例一:生日花费必不可少,家长头疼送多少送什么
市民朱女士最近正为儿子的生日发愁,“现在孩子过个生日可真难,不仅要买个大蛋糕让孩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还要花心思为每个送礼的孩子准备礼物。”朱女士的儿子已经陆续收到其他小朋友的礼物,儿子也早就跟她打好招呼,要妈妈准备好礼物。结果朱女士最后不得不买了一个大蛋糕送到幼儿园,并给每个送礼的孩子准备一盒彩笔作为回礼。所有花费加起來超过500元,再加上给儿子买生日礼物、买衣服、出外就餐等,整个生日开支超过1000元,令朱女士大呼吃不消。
案例二:被扭曲的“礼尚往來”,不回礼就是小气鬼
天天正缠着妈妈买奥特曼,原來天天的同学小昕前几天送了一个喜羊羊的公仔给天天,天天觉得应该“回礼”,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别人送礼物给我,我也要送礼物给他,不然他会以为我是小气鬼。”而这样的送礼、回礼,一个学期竟有十多次。
案例三:礼物泛滥,家长头疼
王爸爸向记者展示了女儿莎莎本学期收到的礼物:橡皮18块,铅笔20根,文具盒6个,公仔5个,彩色笔5套。这些大部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送的,理由名目繁多,有的是生日礼物,有的是莎莎生病时的慰问礼物,更多的是示好,“莎莎在幼儿园人缘挺好,很多小朋友都抢着跟她玩。”王爸爸对女儿收到这么多礼物感到担忧,怕她养成不爱惜物品的坏习惯,“由于文具太多,莎莎的橡皮、铅笔经常没用完就扔了,她不画画,5套彩色笔却已经弄丢不少。”
相互间送礼物、收礼物,已经不是大人的专利,小朋友们也开始面临这样的社交礼仪,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开始有了一批固定的玩伴,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本來孩子之间的礼物是非常简单的,但在社会、商家和家长的“掺和”下,礼物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新苦恼。
孩子之间通过送礼物來示好,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商家和家长的掺和下,友情联络变成攀比虚荣,并且送礼之风越吹越热。
案例一:生日花费必不可少,家长头疼送多少送什么
市民朱女士最近正为儿子的生日发愁,“现在孩子过个生日可真难,不仅要买个大蛋糕让孩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还要花心思为每个送礼的孩子准备礼物。”朱女士的儿子已经陆续收到其他小朋友的礼物,儿子也早就跟她打好招呼,要妈妈准备好礼物。结果朱女士最后不得不买了一个大蛋糕送到幼儿园,并给每个送礼的孩子准备一盒彩笔作为回礼。所有花费加起來超过500元,再加上给儿子买生日礼物、买衣服、出外就餐等,整个生日开支超过1000元,令朱女士大呼吃不消。
案例二:被扭曲的“礼尚往來”,不回礼就是小气鬼
天天正缠着妈妈买奥特曼,原來天天的同学小昕前几天送了一个喜羊羊的公仔给天天,天天觉得应该“回礼”,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别人送礼物给我,我也要送礼物给他,不然他会以为我是小气鬼。”而这样的送礼、回礼,一个学期竟有十多次。
案例三:礼物泛滥,家长头疼
王爸爸向记者展示了女儿莎莎本学期收到的礼物:橡皮18块,铅笔20根,文具盒6个,公仔5个,彩色笔5套。这些大部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送的,理由名目繁多,有的是生日礼物,有的是莎莎生病时的慰问礼物,更多的是示好,“莎莎在幼儿园人缘挺好,很多小朋友都抢着跟她玩。”王爸爸对女儿收到这么多礼物感到担忧,怕她养成不爱惜物品的坏习惯,“由于文具太多,莎莎的橡皮、铅笔经常没用完就扔了,她不画画,5套彩色笔却已经弄丢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