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素质教育中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虎添翼。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中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构建适应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模式,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对提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 多媒体 创新
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指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技术诸如计算机、网络、投影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时世所需,并且在实践中日益呈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广泛性和前瞻性。
一、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探究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有着重大针对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可以通过改革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学结构,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创新精神培养方法和途径。二是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进一步优化数学等学科教学结构,逐步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三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做大做强教育工作,加快学校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步伐。
计算机及网络等多媒体因为其较强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快速交互功能,授课教师如果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可以通过外在冲击力和感染力来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促进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进而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丰厚知识和实际能力,真正实现现代教学改革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应该对现代信息技术全新审视、正确对待,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其内在因素和感知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不断培养出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内化于课堂内外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以一带之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造就提供了良好环境。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养成和教育。在数学等学科课堂教学中重视和推进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宗旨非常合拍,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贯主旨。因此,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之有效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构建适应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模式,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对提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国主要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硬件和办公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直观地把重点、难点或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演示出来,有声有色地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单凭这种方式来搞好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变革。信息化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从更新理念上促成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多个方面都要有一个质的变化。
1、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惊喜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特点:一是知识含量非常庞杂。人们可以随意通过互联网浏览、收集和处理无穷无尽信息,而且丝毫不需耗费我们很多时间。教师就可以依其所需来筛选、甄别、利用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料库和知识源,同时也减轻了他们对图书馆、音像书店等传统信息媒介的依赖性。二是来源渠道非常多样。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多样、涵盖量大。人们可以尽情选择利用什么方式,来展现最能表达清楚自己意图的表达方式。三是交往途径非常便捷。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而且正在挑战我们的传统交往途径,人与人互动、人与机器互动已经显现出其独特便捷性和迅速性,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空限制,使信息流动更加畅通,使学生学习和接受信息更加便利。四是摄取知识非常直观。相对于某些难懂、复杂知识内容,过去主要依靠教师声嘶力竭"满堂灌"向学生教授,现在可能仅仅依靠一段视频、一段音像、一段图文就能解决,而且更易于让学生掌握和消化。
2、数学教学应与多媒体有效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因为其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和途径,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今天,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的教学方式的,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段继杨:《创造性教学通论》,东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3]扬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
[5]王焱明:《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的培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6]文 喆:《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解读"》,载自《北京教育技术研究》2004年第4期。
[7]武景香:《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潘传振:《例谈网络资源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07年。
[9]邓红林:《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课程研究2007年
作者简介:郭海彦,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讲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韩丽娜,女,河南鄭州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讲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数学 多媒体 创新
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指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技术诸如计算机、网络、投影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时世所需,并且在实践中日益呈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广泛性和前瞻性。
一、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探究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有着重大针对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可以通过改革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学结构,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创新精神培养方法和途径。二是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进一步优化数学等学科教学结构,逐步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三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做大做强教育工作,加快学校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步伐。
计算机及网络等多媒体因为其较强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快速交互功能,授课教师如果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可以通过外在冲击力和感染力来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促进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进而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丰厚知识和实际能力,真正实现现代教学改革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应该对现代信息技术全新审视、正确对待,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其内在因素和感知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不断培养出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内化于课堂内外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以一带之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造就提供了良好环境。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养成和教育。在数学等学科课堂教学中重视和推进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宗旨非常合拍,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贯主旨。因此,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之有效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构建适应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模式,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对提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国主要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硬件和办公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直观地把重点、难点或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演示出来,有声有色地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单凭这种方式来搞好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变革。信息化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从更新理念上促成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多个方面都要有一个质的变化。
1、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惊喜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特点:一是知识含量非常庞杂。人们可以随意通过互联网浏览、收集和处理无穷无尽信息,而且丝毫不需耗费我们很多时间。教师就可以依其所需来筛选、甄别、利用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料库和知识源,同时也减轻了他们对图书馆、音像书店等传统信息媒介的依赖性。二是来源渠道非常多样。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多样、涵盖量大。人们可以尽情选择利用什么方式,来展现最能表达清楚自己意图的表达方式。三是交往途径非常便捷。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而且正在挑战我们的传统交往途径,人与人互动、人与机器互动已经显现出其独特便捷性和迅速性,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空限制,使信息流动更加畅通,使学生学习和接受信息更加便利。四是摄取知识非常直观。相对于某些难懂、复杂知识内容,过去主要依靠教师声嘶力竭"满堂灌"向学生教授,现在可能仅仅依靠一段视频、一段音像、一段图文就能解决,而且更易于让学生掌握和消化。
2、数学教学应与多媒体有效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因为其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和途径,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今天,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的教学方式的,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段继杨:《创造性教学通论》,东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3]扬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
[5]王焱明:《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的培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6]文 喆:《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解读"》,载自《北京教育技术研究》2004年第4期。
[7]武景香:《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潘传振:《例谈网络资源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07年。
[9]邓红林:《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课程研究2007年
作者简介:郭海彦,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讲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韩丽娜,女,河南鄭州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讲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