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80例作为粘连组,选取同时期人工流产后无粘连患者80例作为非粘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析影响宫腔粘连的因素;并分析粘连组患者的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粘连组与非粘连组在妊娠次数(t=6.848,P<0.001)、稽留流产次数(t=12.004,P<0.001)、刮宫次数(t=7.24,P<0.001)、无痛人流史(χ2=5.079,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稽留流产次数(OR:7.083,95%CI:2.406~17.392;P=0.002)、刮宫次数(OR:9.147,95%CI:2.875~32.068;P=0.014)、无痛人流史(OR:5.276,95%CI:1.973~13.492;P=0.029)为宫腔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轻中度宫腔粘连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宫腔粘连(χ2=16.449,P<0.001)。
结论刮宫次数、无痛人流以及稽留流产次数为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治疗效果效果与粘连程度有关,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雌激素、Foley球囊导尿管、节育器和可吸收医用膜的联合治疗有助于减少再粘连发生风险,值得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