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在各时间点取5只大鼠用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取损伤局部T10节段及损伤远端L5节段脊髓进行形态学检测.损伤前时间点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①损伤远端运动神经元病理变化:损伤后第1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有所减少,胞核和核仁无明显改变;损伤后第2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进一步减少,核仁模糊、偏位;损伤后第3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前无进一步减少,组织内可见萎缩及凋亡神经元;损伤后第4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第3周时有所增加,仍可见少数凋亡神经元存留;损伤后第5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前明显增多.②损伤局部病理变化:损伤后第1周时,损伤局部灰、白质界限不清,可见出血、炎症反应,灰质部分神经纤维及组织坏死、液化,白质空泡化;损伤后第2周时,损伤局部出血、血肿及炎症反应减退,可见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增生和血管新生;损伤后第3周时,损伤局部胶质细胞增生显著,神经纤维增生较多;损伤后第4周、第5周时,损伤局部胶质细胞、神经纤维较前无明显增生.③运动功能变化:损伤后第1周、2周、3周、4周、5周时的斜板角度、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均较损伤前显著降低(P<0.05);损伤后第2周、3周、4周、5周时各项评分均较第1周时显著增加(P<0.05);损伤后第3周、4周、5周时呈增加趋势,但与第2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早期远端脊髓运动神经元即会发生继发性损害,包括突起和尼氏体减少、细胞萎缩与凋亡,并且与损伤局部病理变化及损伤时程相关。

其他文献
匆匆匆,时光的脚步从未停留.伴着新年的钟声,2011年如期来到了我们面前.借助于新年的第一期杂志,我们再次向您奉上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2011年,是合刊易址后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阔步迈进的第十个年头。
膝关节周围骨折或膝部韧带损伤术后如缺乏早期康复训练,可导致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1-2],关节松动治疗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3],但患者常因恐惧被动运动时疼痛而影响治疗进展.基于上述背景,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联合采用康复训练及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中频电联合整复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整复牵引手法治疗,治疗组则于整复牵引手法治疗前辅以中频电疗.于入选时及治疗30 d后对2组患者腰腿痛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经30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腰腿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的疼痛改善幅度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在上肢功能发挥中至少起60%以上作用[1].但由于脑损伤后早期上肢肌力下降,后期出现肩关节内收、前缩的痉挛模式以及脑损伤患者极易并发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甚至引发疼痛、肿胀等不适,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期刊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在疱疹皮损治愈4~6周后,在原受累神经支配区域仍存在的疼痛,多呈阵发性针刺样,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常规药物治疗的疗程长、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大.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采用氦-氖激光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可影响患儿多方面发育,尤其是运动发育,部分患儿终生不能获得步行功能,还有些患儿虽能获得步行功能,但多存在步态异常.脑瘫患儿步态异常复杂而多变,其中,骨盆运动异常是很显著的,仅凭肉眼观察就可以明确其存在[2].随着计算机三维步态分析的应用,发现脑瘫患儿骨盆运动在水平面、矢
心律失常的冷冻消融术是一种新的介入性心脏物理学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血小板膜α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 α granule membrane glucoprotein,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platelet lysosome membrane glucoprotien,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术(transcatheter cryoablati
期刊
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间采用温热式低周波及推拿手法治疗肩背部肌纤维织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共选取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肩背部肌纤维织炎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10例。
期刊
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等单位组织的2011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定于2011年5月12至6日在北京九华山庄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首次全国性脑卒中大会,大会主席为卫生部陈竺部长。会议内容包括总结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确立今后3至5年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指导规范;
期刊
目的 观察腰背肌稳定性训练及物理因子联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臭氧消融治疗及胶原酶盘外溶解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早期介入腰背肌稳定性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疼痛病情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比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