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爱情篇的教学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高中教育领域全面落实,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爱情是一个敏感词汇,不应该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因此教师也只会向学生讲解这一情感的不利影响,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了错误的爱情观念。其中正确的“爱情观”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打消学生的成长顾虑,还会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文化知识的本质内涵,进而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爱情观;策略;渗透;研究
  一、引言
  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屡见不鲜,这就充分体现了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意义,人文教育思想的及时革新,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生处于一个青春懵懂期,他们已经拥有独立意识去看待爱情,甚至享受爱情,教师通过内容丰富实践活动的及时开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爱情观念,指导学生合理把控情感,进而實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知是至关重要的。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实施引导策略进行学生爱情观的正确教育,以便取得语文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果。
  二、高中语文课堂爱情观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文化思想出现了很大转变。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对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强化提升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临近高考,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情绪就会异常明显。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学生容易产生各种错误思想,作出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不良行为。针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通过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梳理思想,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可以独立处理异性关系,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体现爱情观引导的核心价值。高中早恋现象十分普遍,我们不能运用打压措施解决早恋问题,而是要进行爱情观教育促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完善发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爱情观的强化培养策略
  (一)注重听读能力训练
  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来看,涉及爱情的篇目不在少数,《孔雀东南飞》《致橡树》《荷花淀》《林黛玉进贾府》《守财奴》《卫风·氓》《邶风·静女》《迢迢牵牛星》《声声慢》《鹊桥仙》《雨霖铃》《江城子》《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等。在这些课文中,有的表达了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如《孔雀东南飞》;有的阐述了正确的爱情观,如舒婷的《致橡树》;有的则歌颂了爱情中的人性美,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些传唱千年的爱情经典诗歌和有关爱情的戏剧、戏曲是最适合反复诵读和吟咏的,但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学生自行阅读有一定难度,因而可以采用先听录音或教师范读,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学过程中的诵读方式多种多样:单读、小组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全文诵读、重点章节段落选读等。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开展爱情诗朗诵会,也是提高学生欣赏诗歌和品鉴爱情的很好的形式。在声情并茂的诵读声中,少男少女们逐步领略诗(或曲)中蕴含的或朦胧或直率或缠绵或理性或坚贞或崇高的爱情之美。也给他们回答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问题:“什么是爱情?”那就是:爱情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是一种两情相悦,是一生忠贞不渝,更是一份责任。
  (二)揭开爱情神秘面纱
  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通过语文课堂、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受到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三)基于良好的责任感
  真正的爱情需要双方责任感的建立,需要道德和规范与约束,人们不能够在爱情的世界中随心所欲。高中教材中有一篇关于责任感缺失的反面爱情题材《雷雨》,其中周朴园与他的仆人在长期的接触中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两个人在一起后其仆人为他生了两个孩子,最后周朴园却因自身的私欲而将她们赶出了家门,希望能够借此迎娶富家的小姐。这种道德沦丧的行为不仅使他没有得到其所期盼的爱情与婚姻,更使他遭到了道德的谴责。
  (四)课外延伸中理解爱情
  适度的课外拓展,课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可以让课堂更加充盈和丰富,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拨动学生内心的感情之弦。但是,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必须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否则,“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在课外延伸中,可以结合以下内容,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爱情的真谛。一是中国民间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天仙配等,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能很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便于理解。二是引入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简爱》《巴黎圣母院》(节选)等,经典作品的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汲取营养。课堂上借助电影、电视、广播和录像等呈现方式,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深刻印象,学生就会正确的看待爱情,努力探究语文知识。
  四、结语
  总之,面对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教育功利化的负面影响,面对泥沙俱下的社会多元认知体系,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养成正确的爱情观,教师应该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最关键的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积极促成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建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爱情观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09):127.
  [2]韩丽萍.语文教学中的爱情观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7,11(05):84-85.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近些年来大家逐渐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入实际生活的例子,或者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再加上物理这门学科实践性很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物理知识。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物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事物,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增加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
在一年级开学不久,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带着孩子们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学习数数,当和孩子们一起数前面黑板上方的“诚实守信,勤奋创新”有多少字时,学生们都数出的是8个字,唯独坐在角落里的小智同学却说是7个字,别的孩子都诧异的看他,可能他们都很奇怪他怎么连这么简单的数都数不对,为了纠正他的错误,我又带着孩子们一起数了一遍,可他还是小声说是7个字。  我很惊讶,这孩子常常闷声不响的坐在
期刊
摘 要:儿童的数学认知是儿童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中,经历了做和学的过程以后逐渐形成的策略形式。数学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比经验认知更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学习认知。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数学认知在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由于学生采取的数学认知策略不同,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儿童的数学认知特征有着重组与优化、选择性与适应性、缓慢性与突变性、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暂时性与持久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