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知学生违纪行为,此时如果教师善于用教育智慧,将这些“特殊行为”导向课堂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根据学生體育课“违纪”主要表现,探究学生发生“违纪”的原因,正确引导“违纪”学生,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全方位思考,做出正确判断与分析,才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少些批评,多些表扬,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违纪”行为永远都不会影响教学,相反会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关键词】违纪学生;体育课堂;添光彩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而中学体育教学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多、青少年心理问题严重等特点,因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违纪现象,这也成为目前学校体育工作者心中的棘手问题。如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知学生违纪行为,此时教师如果停课整顿纪律,则会打乱课堂的连续性,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相反,此时如果教师善于用教育智慧,将这些“特殊行为”导向课堂教学,则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我想谈谈对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违纪行为的表现及正确处理方法,进而探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中学生体育课“违纪”主要表现形式
1、体育课上学生不能按要求穿适合运动的服装来上课。如穿皮鞋、牛仔裤或带手套来上课的,有的同学佩带首饰,钥匙等危险品,不但不利于运动,还严重影响课堂安全。
2、体育课上学生走神、注意力分散、活动中我行我素,自成一派。如在教师讲解或示范时,有的同学交头接耳,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注意力完全不在课堂上,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
3、体育课上学生不能完成教师规定内容,有时还会做出影响安全的事情。如在篮球练习时,老师要求学生运球回队,然后交给下一位同学练习,而有的同学在离队几米的地方就把球用力扔回来,这使练习效果大打折扣,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探究中学生发生“违纪”的原因
1、教师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随心所欲的安排教学内容,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对练习没兴趣;或所教内容的安排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
2、教师讲解时声音不够宏亮或表述没有逻辑性,对动作要领、活动组织的表述不清晰,基本功不够扎实,示范动作不够规范,无法激起学习兴趣。
3、教学条件太差,场地不平整,器材短缺,学生练习时互相干扰,影响学生正常发挥。
4、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的怕脏,怕累,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三、全方位思考问题,正确引导“违纪”学生
结合前面对“违纪”学生的情况分析,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体育课中师生的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首先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1、从违纪行为的背后挖掘体育教育的积极动机
有的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是想引起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为了避免自己被老师遗忘而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如在前滚翻练习中,有的同学故意做出鱼跃前滚翻,在篮球运球上篮练习中,有的同学不运或少运球,直接抛上篮板,搞空中接力上篮等高难度动作。对这些学生的违纪行为老师硬性训斥,违纪行为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这样就给我们体育教师一个改变教育方式的空间,不仅在平时或课堂上多关心那些“违纪”学生,同时还要分析他们犯错的目的,应对措施是尽量多给这类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一些目光的交流,让其感觉到老师很在意他,时刻都在关注他。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是对老师讲课内容有争议。对这样的学生一味的强制服从,虽然保证了课堂的安静,但却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偿失。应对措施是老师可以暂停讲解,给出讨论的时间,或者告诉学生,先把课讲解完,课下再一起讨论。
2、从违纪行为背后探索体育教育的积极功能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是因为对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反馈信号,老师想控制学生的违纪行为必须调整授课的方式,改善授课的内容。如在50米练习中,让学生分组重复练习,学生感到没有趣味,参与不积极主动,这时教师把50米跑练习改为“你追我赶”,女生比男生提前跑5米,同时起跑后,对追不上女生的男生和被男生赶上的女生,进行体罚,这样男女都有任务,参与的积极性高,促进了短跑练习。因此学生的违纪行为成为促进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动力。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工夫,提高授课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吸引力。
3、从违纪行为背后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思想升华
有的违纪行为,虽是有意捣乱,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也许能起到了正面作用。如在前滚翻练习中,一同学故意在练习的同学臀部拍了一下,导致该同学动作失误。教师考虑到直接的批评或指责,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于是灵机一动半开玩笑道:某同学非常有互助精神,刚才看到这位同学在做动作时,怕她翻不过去,帮忙“推”了一把,但是方向偏了,我们再给她机会,让她帮助保护好不好?在学生们的齐声高喊中,某同学涨红了脸,接下来,在教师手把手的教导下,她很快掌握了前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并认真主动地帮助起了别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类似本案例故意捣乱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挖掘违纪生为的教育价值,理智对待,并合理地将其导向思想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合作精神。
4、在违纪行为背后提出体育教师要换位思考
当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违纪行为,老师的管教没有效果时,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维护学生自尊,因利势导,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管理方式,如跳箱练习中,箱太高,部分学生有恐惧感,多次跑到箱前只能绕箱而过,这样的学生不能强行,老师要及时改变方式,降低高度。使学生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接受老师的管理,从而提升老师处理学生存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时刻要记住:少些批评,多些表扬,每一位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都有自尊心和进取心,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违纪”行为永远都不会影响教学,相反会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中学学校体育》2012年11期
[2]《体育教学》 2009年08期
[3]新课程·教研版 2010年10期
【关键词】违纪学生;体育课堂;添光彩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而中学体育教学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多、青少年心理问题严重等特点,因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违纪现象,这也成为目前学校体育工作者心中的棘手问题。如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知学生违纪行为,此时教师如果停课整顿纪律,则会打乱课堂的连续性,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相反,此时如果教师善于用教育智慧,将这些“特殊行为”导向课堂教学,则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我想谈谈对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违纪行为的表现及正确处理方法,进而探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中学生体育课“违纪”主要表现形式
1、体育课上学生不能按要求穿适合运动的服装来上课。如穿皮鞋、牛仔裤或带手套来上课的,有的同学佩带首饰,钥匙等危险品,不但不利于运动,还严重影响课堂安全。
2、体育课上学生走神、注意力分散、活动中我行我素,自成一派。如在教师讲解或示范时,有的同学交头接耳,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注意力完全不在课堂上,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
3、体育课上学生不能完成教师规定内容,有时还会做出影响安全的事情。如在篮球练习时,老师要求学生运球回队,然后交给下一位同学练习,而有的同学在离队几米的地方就把球用力扔回来,这使练习效果大打折扣,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探究中学生发生“违纪”的原因
1、教师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随心所欲的安排教学内容,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对练习没兴趣;或所教内容的安排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
2、教师讲解时声音不够宏亮或表述没有逻辑性,对动作要领、活动组织的表述不清晰,基本功不够扎实,示范动作不够规范,无法激起学习兴趣。
3、教学条件太差,场地不平整,器材短缺,学生练习时互相干扰,影响学生正常发挥。
4、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的怕脏,怕累,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三、全方位思考问题,正确引导“违纪”学生
结合前面对“违纪”学生的情况分析,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体育课中师生的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首先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1、从违纪行为的背后挖掘体育教育的积极动机
有的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是想引起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为了避免自己被老师遗忘而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如在前滚翻练习中,有的同学故意做出鱼跃前滚翻,在篮球运球上篮练习中,有的同学不运或少运球,直接抛上篮板,搞空中接力上篮等高难度动作。对这些学生的违纪行为老师硬性训斥,违纪行为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这样就给我们体育教师一个改变教育方式的空间,不仅在平时或课堂上多关心那些“违纪”学生,同时还要分析他们犯错的目的,应对措施是尽量多给这类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一些目光的交流,让其感觉到老师很在意他,时刻都在关注他。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是对老师讲课内容有争议。对这样的学生一味的强制服从,虽然保证了课堂的安静,但却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偿失。应对措施是老师可以暂停讲解,给出讨论的时间,或者告诉学生,先把课讲解完,课下再一起讨论。
2、从违纪行为背后探索体育教育的积极功能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是因为对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反馈信号,老师想控制学生的违纪行为必须调整授课的方式,改善授课的内容。如在50米练习中,让学生分组重复练习,学生感到没有趣味,参与不积极主动,这时教师把50米跑练习改为“你追我赶”,女生比男生提前跑5米,同时起跑后,对追不上女生的男生和被男生赶上的女生,进行体罚,这样男女都有任务,参与的积极性高,促进了短跑练习。因此学生的违纪行为成为促进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动力。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工夫,提高授课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吸引力。
3、从违纪行为背后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思想升华
有的违纪行为,虽是有意捣乱,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也许能起到了正面作用。如在前滚翻练习中,一同学故意在练习的同学臀部拍了一下,导致该同学动作失误。教师考虑到直接的批评或指责,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于是灵机一动半开玩笑道:某同学非常有互助精神,刚才看到这位同学在做动作时,怕她翻不过去,帮忙“推”了一把,但是方向偏了,我们再给她机会,让她帮助保护好不好?在学生们的齐声高喊中,某同学涨红了脸,接下来,在教师手把手的教导下,她很快掌握了前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并认真主动地帮助起了别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类似本案例故意捣乱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挖掘违纪生为的教育价值,理智对待,并合理地将其导向思想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合作精神。
4、在违纪行为背后提出体育教师要换位思考
当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违纪行为,老师的管教没有效果时,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维护学生自尊,因利势导,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管理方式,如跳箱练习中,箱太高,部分学生有恐惧感,多次跑到箱前只能绕箱而过,这样的学生不能强行,老师要及时改变方式,降低高度。使学生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接受老师的管理,从而提升老师处理学生存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时刻要记住:少些批评,多些表扬,每一位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都有自尊心和进取心,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违纪”行为永远都不会影响教学,相反会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中学学校体育》2012年11期
[2]《体育教学》 2009年08期
[3]新课程·教研版 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