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尸检中发病率仅为0.06%[1].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以来收集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超声特点,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患者女,57岁.以腹胀、自觉下腹部包块3月余就诊.超声检查:子官前位,形态饱满,体积明显增大,大小为12.4cm×7.5 cm×14.6cm,回声略低且不均匀(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肌层内可见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424;官腔内见条状无回声区,宽约0.8cm.子宫内膜显示尚连续,光整.右侧盆腔及腹膜后见多处多结节融合的低回声团块,较大者位于脐上,范围约6.9 cm×3.7 cm×9.0 cm,边界
期刊
患者女,23岁.因贫血伴脾肿大23年入院.出生后1月发现脾肿大,间断治疗,效果不佳.超声显示:脾形态失常,实质回声不均匀,可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实性及囊实性回声结节,边界欠清,相互融合,较大者位于脾下极,范围约34 mm×32mm,中央部可及不规则液化区及钙化强回声,结节内可测及点状血流信号(图1).左肾下极可测及一实性低回声结节,中央部呈高回声,边界清,凸向被膜外,范围约24 mm×25 mm,内回
期刊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RFI技术对86例患者共107个乳腺肿块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D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查,VTI对肿块硬度进行评分,找出肿块VTI图与灰阶图面积比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截点,VTQ测量乳腺肿块内部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VTI硬度评分恶性组4分以上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以VTI图与
病例1,男,22岁,因车祸中被钝器击中腹正中就诊,来院时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超声检查肝、胆、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扫至胰腺处示胰头厚3.0 cm,胰体厚1.5 cm,胰尾厚1.9 cm,胰头明显增大并可见范围约2.8 cm×1.5 cm实质回声减弱(图1)、杂乱不均区,被膜连续性差,可见较明显的断端及局限游离液性无回声区,胰体及胰尾回声均匀,少量饮水后示主胰管未见积液征象.超声诊断:①胰腺破裂;
期刊
2011年10月28—30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和厦门市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第三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一超声指南与规范化暨海医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厦门市国家会计学院召开。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盛会。本次会议成立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研讨了我国超声医学的规范化与指南等议题。海医会名誉会长何鲁丽女士特为大会题词:“搭建医
期刊
患者男,17岁,因活动后胸痛、乏力伴头晕半年,加重5d来我院就诊.心脏专科检查: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扩大,余腔室大小正常.于右心室腔内可测及附着于右心室游离壁与三尖瓣瓣环之间,大小约45 mm×39mm中等强度回声团,无蒂(图1),四腔心切面显示沿右心室游离壁附着长度约50 mm.与三尖瓣前叶瓣体及室间隔前上部部分粘连,随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15—18日在北京市九华山庄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168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超声医学工作者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治安教授主持,主任委员张运院士致开幕词。大会邀请国内外著名超声医学专家作大会报告8个,专题发言256个。
期刊
患者26岁,孕24周,来我院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既往中期妊娠引产1次,引产过程中有强烈腹痛急产的病史.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及附属物未见异常,宫颈未见异常,在宫颈后方测及35 mm×20 mm× 30 mm的囊性回声(图1),同时发现囊性回声与宫腔相通.经直肠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囊性回声与羊膜囊柑通,囊性回声由羊膜囊沿着子宫后壁突入阴道后穹窿形成,其包膜清楚。
期刊
孕妇,28岁,孕2产0,孕32周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无家族史、既往史及有害物质接触史,既往月经规律,体健。超声显示:胎儿双顶径8.3 cm,头围28.4 cm,腹围28.8 cm,股骨6.1 cm,脑中线居中,透明隔腔可见。脊柱矢状切面双光带排列可见。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可显示,左、右房室大小及比例相当,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心脏中央“十”字交叉消失,未见明确二尖瓣及三尖瓣回声信号,于房室连
期刊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现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IG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IG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6年4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共收治21例女性慢性IGM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8.75±9.28)岁,就诊时发现肿块5d至3年,肿块生长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