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很多课堂模式,如271模式,杜郎口模式,“六模块‘3 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既有“山重水复”,亦有“柳暗花明”。那么,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过程中,如何精细化呈现目标高效化导学任务呢?
一.精细设计 目标定位
“呈现目标”,是指教师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出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目标确定后,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找到了航标;教师心中有程序,活动有步骤,有的放矢。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学生即是教师实施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未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标又何以能够得到实现?
2、开放性。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多提供寻求知识的途径,少给结论或不给结论,提供点金术或敲门砖,忌给学生设置思维围墙。
3、多样性。虽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班级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望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方是科学之原则。
4、生成性。每一位老师在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笔者认为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智慧。
二.水到渠成 自然呈现
我们设计的课堂目标不是机械的、僵化的,教师应该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目标相结合,做到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呈现。
1、展示目标要自然,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2、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优于集中展示目标;
3、展示目标与回扣目标结合效果更佳;
4、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且要定出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5、呈现的目标不宜过细,否则教学易机械、呆板,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6、情感目标在课堂上不一定展现,但设计中必须有其地位,不失时机地渗透情感教学内容,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三.自主探究 导学任务
“任务导学”,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展开有效地“导”,积极地“学”。
1、诱导式。“诱导式”导学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2、开放式。“开放式”导学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探讨性。此种课型的“拓展训练”中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多角度的理解,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教学情境,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3、诵读式。“诵读式”导学适合朗读教学,特别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教学。“示范”,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很有感染力,教师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对学生都有很大的触动作用,之后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采用齐读或个别读、默读。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们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展示的技巧。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得其旨,知其味,悟其境。
田丽霞,张小荣,教师,现居甘肃定西。
一.精细设计 目标定位
“呈现目标”,是指教师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出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目标确定后,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找到了航标;教师心中有程序,活动有步骤,有的放矢。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学生即是教师实施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未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标又何以能够得到实现?
2、开放性。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多提供寻求知识的途径,少给结论或不给结论,提供点金术或敲门砖,忌给学生设置思维围墙。
3、多样性。虽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班级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望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方是科学之原则。
4、生成性。每一位老师在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笔者认为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智慧。
二.水到渠成 自然呈现
我们设计的课堂目标不是机械的、僵化的,教师应该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目标相结合,做到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呈现。
1、展示目标要自然,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2、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优于集中展示目标;
3、展示目标与回扣目标结合效果更佳;
4、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且要定出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5、呈现的目标不宜过细,否则教学易机械、呆板,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6、情感目标在课堂上不一定展现,但设计中必须有其地位,不失时机地渗透情感教学内容,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三.自主探究 导学任务
“任务导学”,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展开有效地“导”,积极地“学”。
1、诱导式。“诱导式”导学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2、开放式。“开放式”导学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探讨性。此种课型的“拓展训练”中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多角度的理解,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教学情境,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3、诵读式。“诵读式”导学适合朗读教学,特别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教学。“示范”,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很有感染力,教师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对学生都有很大的触动作用,之后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采用齐读或个别读、默读。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们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展示的技巧。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得其旨,知其味,悟其境。
田丽霞,张小荣,教师,现居甘肃定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