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缺陷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缺陷表现在:没有真正建立形象思维,不能正确区分有关和无关条件,不能举一反三,逆向思维欠缺,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物理学习 思维 对策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缺陷。
  一、学生没有真正建立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学生不能正确区分有关和无关条件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不能举一反三,学生的逆向思维欠缺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学生在比较思维中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
  五、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乎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A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镜中看到的大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上述的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二是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三是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四是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五是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六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七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八是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九是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究其根源,一是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二是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三是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四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来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因此,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确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激励
  学生普遍的心理比较脆弱,对挫折和失败较为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存在智力差异,更多是个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青春期的情绪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找出并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适当机会发挥其所长,让他们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如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有所成就。教师要鼓励学生,暂时不如别人并不可怕,只要信心、有恒心、鼓起劲、往前赶,就一定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
  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教师要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欲望。
  3.重视观察和实验
  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课上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课下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
  4.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
  5.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从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信息技术与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整合的构想,从解决教和学的实际困难作为整合的切入点,形成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对信息
当前正值夏播蔬菜生长发育旺季和秋延迟蔬菜播种育苗期,一旦遭受洪涝灾害,对蔬菜生产影响极大.为减少灾害损失,生产上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及时加强管理:
败酱草俗称苦菜,属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的有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两种.败酱草入药历史悠久,其辛散苦泄,性寒清鲜,善疗痈症,兼有明目祛瘀,解毒良补之效,古今称道.近年来,
在历史课上,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应做到以下几点:设置悬疑;讲历史故事;联系影视,新闻焦点或国家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些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精心设计,合理选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教学方法兴趣学习积极性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树立崇高理想,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初中历
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作为一种理
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来说,在高考复习时不能照搬照套别的学校的模式,必须在学习先进学校备考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复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