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风格:开启阅读教学新视界的秘钥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风格是文本独特而鲜明的存在,或是精美的语言表达、或是精准的遣词造句、或是精致的谋篇布局。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形式多样,表现出作者独有的个性,彰显着写作风格之美,为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供了很好的典范。然而,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么忽视文本,媒体的过度滥用和资源的胡乱拓展,让学生找不到北;要么是偏视文本,只盯着文本内容理解,教学仅停留于此,让学生只找到北。
  为此,专家学者大声疾呼,阅读教学要紧紧围绕语文本体性知识展开,实现从“教课文”到“学语文”的华丽转身。笔者认为,写作风格理应成为开启阅读教学新视界的秘钥,不断引发我们对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 关注文体风格,更好地遵循规律
  文体是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每一种文体都有着固有的表达风格,说明性文字简明缜密、童话纯美清亮、散文优美诗意……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规律,增强文体意识,引导学生做文本的知音,习得各类文体遣词造句的方法、感悟语言的涵义。
  1.抓住言语特点
  以散文为例,其语言优美,境界隽永。在学习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哪里”“有时”“不单”“反而”等词语外,还呈现了一段文字,组织学生判断这段文字是否为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所写:“当祖父栽花,种下小花秧时,我就跟在后边,把那种下的花秧一株株扶正。哪里会扶得正,东一摆西一摇地瞎晃。有时不单花秧没有被扶正,反而被我弄得东倒西歪。”在辩论的基础上,布置写的任务:展开想象,写一写“我”和祖父一起捉虫、摘豆、施肥等情景。学生在品读文字,捕捉萧红内心的感觉时,初识了此段文字的朴素与曼妙,在辩论文字是否为原著时,细化了个人对文字的感觉,慢慢触摸到了语言的风格,迁移写话更是让学生尝试去运用这种语体风格表达自我。
  2.探寻结构匠心
  说理文结构严谨,表达简练。学习这类文章,如果仅仅是引导学生感悟一个道理,那么就丢失了“本体性知识”,应该把目标指向引领学生厘清文本的结构,了解文章的表达形式,并能在实践中运用。从说理文的基本结构入手,将“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巧妙融合,以“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些事例?”为探究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整体,将说理文怎样用事实说话的章法风格扎进小学生的习作园地。沿着“比较差异——发现特点——归纳特点——运用巩固”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明确文本的表达形式,并给予巩固运用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3.比较文体差异
  有时,同一题材有不同的文体表达方式。如苏教版第八册语文教材中《走,我们去植树》《云雀的心愿》都介绍了森林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云雀妈妈的话充满童趣,读来如画,真真切切;而“让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读来如歌,有韵律之美;补充习题上提供了一则说明性的文字,简洁明了,具有科学性。根据要反映的题材性质来判断,三种文体的表达无所谓优劣。把这三种文体放在一起阅读,形成一个鲜明有趣的对比关系,学生很容易感知到诗歌、童话、说明文之间的表达区别。
  同是写鸟,《珍珠鸟》借助一些小细节、小情景、小画面来反映人鸟互相信赖;《灰椋鸟》则用大手笔书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来突出人鸟相依的温馨。写作对象有相似性,写作主题有相似性,但表达风格却迥异。
  尊重不同文体的风格,从言语特点、结构匠心、文体差异等方面充分解读简单言语中隐藏着的密码,就会让我们更科学地把握规律,使“类课文”教学如磁铁一般具有吸引力。
  二、 关注作家风格,更多地彰显个性
  王希杰先生在《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不过作家们的语言风格表现得更为突出、鲜明、稳定罢了。”对处于语言发展黄金期的小学生来说,需要从这些“突出、鲜明、稳定”的语言风格中汲取营养,不断习染,促进自身言语能力的发展。
  1.感悟独特的人生经历
  任何一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会留下生命的印记。我们所接触的许多经典作品都与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有相似与重合的地方,而且大多数此类风格的文本就是作者的生命感悟。季羡林曾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季老经历过战争,在外十年,心向祖国,经历过迫害,劳改批斗,坚强面对。这样的人生经历,这样一个历经磨难的人独爱夹竹桃,独爱它的韧性,这花中难道没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吗?再品《夹竹桃》文字,与作者对话,在字里行间寻找季羡林的身影。夹竹桃的韧性就是季羡林的韧性,越在艰难时越保持可贵的韧性。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厚实,在作家人生经历中升华。
  2.欣赏独特的言语表达
  赵树理的通俗、明快,老舍的平实、幽默……各具特色的语言闪现出个性的光芒。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从品悟叶圣陶先生平实、质朴、凝练的言语风格入手。学习“孔隙”部分,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深入阅读,从“挤压”“擦伤”“撞破”等感受孔隙的矮、窄、小;通过句子对比品读,去掉“稍微”“准会”等,感悟其语言表达的精准。在这种语言特色的调养与迁移中,学生必定受到作家人文情怀的浸润,同时也获得语言格调的熏染,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
  3.习得独特的叙述技巧
  名家名篇风格各异,我们不光要学习其语言特色,还要借鉴其叙述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能力。袁鹰在《黄河的主人》里,写黄河、筏子,是为了衬托艄公;茹志娟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写石榴树是为了与樟树形成对比,写樟树是为了借物喻人;苏叔阳在《理想的风筝》中写柳枝、连翘是为下文铺垫,以物思人、以物写人……表面看来这些句段都在写景,但赏景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章语境,让学生领悟作家的匠心独具,从而丰富自身的表达认知。
  三、 关注流派风格,更准地把握关联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怎样把这课内的三分与课外的七分更好地结合起来?关注流派风格,有效拓展,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1.别开生面的新课导入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位教师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设计了以下导语:话说唐玄宗李隆基不务朝政,使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公元755年开始,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谋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数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也未能幸免,“茅屋为秋风所破”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直到公元763年,唐朝军队才将叛军打败,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这样,以杜诗串联,介绍背景,既体现杜诗“诗史”的特色,又便于学生理解诗人喜极而泣的内心;既渗透现实主义诗作的流派风格,又激发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2.别有洞天的对比延伸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在文中,他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无不体现着京派文学的独特魅力。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出示当代女作家斯妤写的《除夕》片断,引导学生从年俗、年味、言味这些方面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欣赏京味语言的特点,同时推荐学生课外去阅读老舍先生其他的文学作品,并摘录体现这些特点的好词佳句。关注特定条件表现出来的流派风格,有助于课内精读赏析与课外泛读指导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表格问题是对现实问题情境的高度抽象概括,表格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并且容易发现不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安排表格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会用列表法描述函数关系打下基础。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状况怎样呢?笔者针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页第4题(
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字静安)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这种说法透析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成就学问、发展事业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其实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也存在“三种境界”。  第一境:事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仅靠单打独斗来摸索班级管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其他优秀班主任和专家的宝贵经验,这是促进班主任快速成长的捷径。但是,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学?学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该如何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呢?笔者认为,应该走出“两大误区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在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学习成了近几年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更是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然而,在低年级的一些语文公开课上,多人合作学习成了执教者的一个作秀项目,成了强加给学生的一个虚假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孩子太小,独立性不强,自控力较差,而且小组长还不具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笔
今天批阅四年级的学生习作《我的理想》,我以为学生的理想至少会有很多人和当年的我们一样:做一个科学家、医生、作家、军人、教师……可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像成龙那样的名星,有着很高的出场费。”“我的理想是做个土豪,可以开名车,住别墅。”“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游遍全世界。”“我的理想是做个游戏测试员,可以成天打各种游戏。”“我的理想是当个大官。”“我的理想是做个超级特工。”……  我不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转变教研理念,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反思“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教研?什么是最有效益的教研? 怎样杜绝无效教研,减少低效教研?”等有关教研活动的系列话题。公开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一方面是教师展示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教研员教研技能、教研指导力、教研研究力、教研服务力以及教研艺术的综合体现。本文结合自身观摩公开
因为节目太多,学校组织的“清明诵诗会”已经超时二十多分钟。其中有一个由八名学生参加的节目获奖了,为了节省时间,颁奖时我只为领颂的学生填写了奖状。  活动刚结束,班主任张老师满脸愠色地找我说:“为何不给参演的另外七名学生当场颁奖?你没看到领颂雄赳赳、气昂昂、神气活现地登台领奖时,台下的七名学生在黯然神伤吗?如此厚此薄彼,很伤孩子自尊。快去看看吧,孩子们正在班里痛哭呢!”  我听后,忙放下手中的工作,
2014年9月10日是第30个教师节。早晨,我早早地来到教室,整理讲台,打开课件,开始了一天充实而忙碌的生活。  八点钟左右,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他们很有礼貌地向我问好:“祝李老师节日快乐!”很多孩子还精心地准备了礼物,有的用彩色的纸张折叠了一颗颗爱心装在精致的瓶子里送给我;有的送给我一大束红色的玫瑰、白色的康乃馨、五颜六色的绢花;连平常最调皮的城城也送来一盆绿萝——那一盆绿萝叶子生机勃勃地向四周
时下,许多学校添置了现代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需要制作教学课件,自制一节好的教学课件一般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教师精力有限,完全自制课件费时费力,势必影响到使用的积极性。其实,网络上资源极其丰富,许多课件可以下载,依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实用”,从而减轻“自制”课件的负担。那么,如何共享下载课件,发挥下载课件的最大效益,这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去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