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物品(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
  
  1、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
  2、养成自觉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习惯,知道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准备:
  
  分组操作材料;①绳子;②各类书籍;③涂色练习纸,彩笔,范图;④跳棋;⑤衣服,裤子,袜子;⑥娃娃家中的碗、碟、杯、篮子。等等。
  
  过程:
  
  一、分组竞赛。感受物品零乱带来的不便
  1、布置任务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组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把自己组的物品整理好。
  第一组:在一堆缠绕在一起的绳子中每人拿好一根绳子;第二组:在一堆书中找出7本《幼儿画报》;第三组:每人摆好各自跳棋棋盘上的棋子;第四组:在一堆衣物中找出5双袜子:第五组:将娃娃家的用品全部放人篮中,并盖好盖子;第六组:各自用彩笔在练习纸上涂上与范图一样的色彩。
  (以上六组物品均杂乱摆放,意在给幼儿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我选择和设置这几项任务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①所选择的内容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②在整理方式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如有的需要分类整理,有的需要一一对应等;③在组织形式上体现多样性,既有个人操作的内容,又有小组合作操作的内容。)
  2、第一次比赛
  (由于采用竞赛方式,孩子们个个都很努力。不过由于物品比较杂乱,孩子们在短短的一分钟内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3、反馈交流
  师:为什么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都不能完成任务?
  幼:小朋友抢碗,浪费了时间。
  幼:时间太短了。
  幼:文文不认真,速度太慢了。
  (孩子们的回答表明他们还没将“完成任务”与“物品状况”建立联系,而是将不能完成任务归因于一些个人的因素。)
  师:你们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绳子全部缠绕在一起,解不开。
  幼:书本太乱,都没有翻到封面,我们需要一本一本收拾,所以花费了许多时间。
  幼:篮子太小了,娃娃家的东西怎么装都装不下。
  幼:彩笔的颜色与笔套的颜色不一样,我们涂颜色时才发现拿错笔了。
  幼:跳棋全混在一起了,要是同种颜色的棋子放在一起。我摆起来就会方便一些。
  幼:袜子东一只西一只,整理起来太费劲了。
  师:如果我们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任务,该怎么办?
  幼: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孩子们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这次交谈不仅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与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整理物品”“怎么整理物品”埋下了伏笔。)
  
  二、动手操作,探究整理物品的方法
  1、分组探究
  (孩子们基本上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类摆放物品,但他们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书页有褶皱,书本叠放方向不一致;彩笔的摆放方向不同,彩笔盒末盖上;没有数跳棋的数量,出现遗漏,等等,这些细节有待于再交流时引起幼儿注意。)
  2、分享交流
  师:请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整理物品的。
  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整理得更好?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幼儿整理的疏漏之处进行讨论,以引导幼儿更加细心整理物品。)
  3、总结归纳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整理物品的方法,有的将物品按颜色、形状或图案归类,有的将物品一个个排放整齐,有的把物品朝同一个方向摆放,还有的将大的东西放在下面,小的东西放在上面。瞧,现在的桌面干净又整齐。
  (帮助幼儿提升零散的操作经验。)
  
  三、再次竞赛,体会物品整洁的好处
  1、第二次比赛
  师:各组的物品都整理好了,这次我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吗?来,我们交换材料再比赛一次。
  2、梳理提升
  师:同样的任务,同样的比赛时间,为什么这次大家都能取得胜利呢?物品整理整齐了,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幼:桌面整洁了,看上去很舒服。
  幼:我们拿东西很方便,不需要东找找、西找找。
  幼:节约时间。
  师:东西整理得整整齐齐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呢?
  (将轻拿轻放、及时收拾整理、物归原处等要求自然渗透在交流分享中。)
  
  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整理书包、区角、床铺、抽屉等,巩固在活动中习得的整理方法,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有不少幼儿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认为大便是件不便与人言说、非常难为情的事情。为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个为期两周的主题活动,名叫“噼里啪啦,我要拉拉粑粑”,以期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大便,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在该主题活动中,我们以绘本《超级便便》导人,初步引导他们认识拉大便是件非常重要也很有趣的事情。活动效果表明,幼儿能正确认识拉大便这件事了,并且不忌讳谈论自己和同伴的粑粑,他们把大便分成“
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认知、情绪和个性的发展。我们通过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幼儿的同伴关系有明显差异,而幼儿同伴关系的年龄差异是幼儿交往能力差异的体现。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关系的特点,对不同年龄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小班——“关注促交往”“友好促交往”    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刚刚起步,同伴关系处于混沌期,比
摘 要 以愿景引领、特色先行为切入口创建特色班级,是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平的有效路径。通过明确目标,构建班级愿景;落实机制,保障愿景实现;实行考核,激发愿景创建的热情,能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发展。  关 键 词 班级管理;愿景;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1-00-02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其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办学
中班区域活动开始了,剪纸区只能容纳四个人。喜欢剪纸的浩浩晚了一步,没能进入剪纸区,他向我求助。我建议他先去其他区域玩一会儿或者静静地等一会儿。浩浩选择了静等,于是他坐了下来。很快,浩浩走到了离他最近的朵朵旁边,对朵朵说:“朵朵,我来帮你一起弄吧。”不料遭到了朵朵的拒绝,他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座位上。不一会儿,浩浩再次来到了朵朵旁边,他默默地观察了一番后发现朵朵操作有误,便向朵朵指出,但被朵朵不耐烦地
今天,饲养活动已成为许多幼儿园重要的课程内容。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所合格的幼儿园看到规模各异的养殖区(角),养殖区(角)里的各种小动物不仅为幼儿园带来了勃勃生机,更为幼儿接触自然、了解动物、感受生命成长、增进责任意识等提供了资源与机会。正如陈鹤琴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材的“活”意味着其教育价值可以不断拓展与深化,意味着饲养活动不能止于喂养——在初步创建了饲养区域、制定了饲养计划和饲养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一些基础性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时,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应当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以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
历经新课程改革的多年实践探索,基于儿童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已成为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然而,生活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复杂的。“流暢”“热闹”的课堂上,学生的兴奋并不意味着真正有所“获得”;学生对于我们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的积极、正向的回应,也许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最终“掉在地上”。  教学,本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需要我们不断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阶段是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可让幼儿感受不同结构的乐曲,丰富幼儿的体验。《拨弦》这首乐曲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曲中的乐句基本都是以重音结束,轻重音结合的乐句形成了活泼欢快的特殊旋律,别具特色。根据幼儿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我运用“捉迷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受乐曲与众不同的乐句结构,并用动作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目标:  1.
摘 要  “读图”时代催生的“快餐艺术”导致审美价值沦丧,挑战着学校美育。基于“00后”儿童的读图情况,依托美术课堂教学开展课前读图5分钟活动,借助对比临摹、思维导图、课堂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的审美选择,促进其审美认知和理解,激发其审美创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实现美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 键 词  读图时代;美育;美术核心素养;审美能力  中圖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暑期结束后,为了配合接下来的国庆节活动,我们常常会把“我是中国人”作为新大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认识我国的典型标志、主要城市、名胜古迹和民俗民风等来了解自己的祖国。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与丰富,产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涉及的内容相当多,有“北京天安门”“了不起的中国人”“多彩的民间活动”等,每个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