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占位”与“焦虑父母”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家媒体近日报道称,不少年轻家长在网络上为年幼的孩子“占位”——抢先为孩子注册QQ号码、开通微博等,一来,是帮孩子记录成长过程,二来,是让孩子“不输在网络起跑线上”——等孩子长大到自己会用网络时,就可拥有众多粉丝和骄人的“经验值”了。
  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观点的影响,不少年轻家长表现出一种“急吼吼”的功利化追求。孩子学什么、玩什么,家长要提供什么,很多人并非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而是四处打听,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生怕落伍。不少家长的焦虑感,并非孩子本身能力不行所造成,而是源于攀比。有心的家长详细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本是为孩子积累一笔财富,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在网络上不断地“晒”“秀”,孩子吃穿名牌、出国游玩、择名优校……让不少家长论坛俨然成了奢华生活和功利教育的“排行榜”,将原生态的成长记录和育儿经验分享,导向互相攀比的歧途。在显摆、攀比的焦虑中,家长就很容易对孩子“拔苗助长”。不少强势父母“承包”了孩子的成长,一窝蜂地去追捧某些所谓的优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技能,却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特长,也使得孩子早早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再多也不为过,未雨绸缪为孩子奠基,当然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任何父母都无法替孩子成长。
  人生数十年仿佛一场马拉松,“起跑线”上区区几步的快慢,会有多大影响?不要让短视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从孩子的能力、个性、需求出发,为其长远发展规划,让孩子享受成长过程、笑到终点,那才是最后的赢家。
  (摘自11月5日《解放日报》)
其他文献
作者在导言中指出治疗霉菌的有效药物有下列几种:碘化物、芳香双脒类(Aromatische Diamidine)、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5-氟胞嘧啶、(Fluocytosine)、汉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