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源国际拍卖(澳门)公司2006年秋季拍卖会的拍卖品中,共展出中国古代青铜器115件,从商周到明清,几乎各个朝代的都有;从礼器、铜镜、带钩到佛教造像,样样俱全;从镶嵌、雕镂到鎏金银,众多工艺齐备。真是种类繁多,精品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就像一个历代青铜器的展览会,令人大饱眼福。现就其中八件罕见的艺术珍品作一评介,与青铜器爱好者和藏友们共享。
1.鸮(xiāo)尊
整体作鸮形,是商代晚期盛酒的器皿,通高26厘米(图1)。鸮一作枭,学名鸱鸺,俗称猫头鹰,属猛禽类。头圆,上嘴钩曲,眼圆大,有毛圈,头侧有毛角如耳,腿强壮,爪锐利,昼伏夜出,捕食鼠类小动物,是一种益鸟。该鸮尊的造型实际上是古代匠师以鸮的主要特征为主,并综合多种鸟兽的特征,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以鹗头为盖,子母合口,躯体为容器。鸮鸟昂首挺胸,圆目前视,尖喙微钩,绒角上耸,双腿粗壮,宽尾垂地与两爪巧妙地构成三角支撑,使尊体可以稳当地放置。双翅并拢,体甚健壮,两翼饰卷曲龙纹,胸前装饰兽面纹。在造型上特别强调了鹗的大圆眼和宽绰的双翅,形象生动地塑造出鸱鸺机警凶猛的神态,把一只伺机出动,准备捕捉猎物的鸱鸺表现得活灵活现。
鹗尊出现在商代晚期,甚少见,传世和出土的不超过十件,且形象并不相同,各具特色。此尊与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的鹗尊较为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日本泉屋博古馆的鸮尊脖颈高,尾部两边上卷,通体显得高挺;此尊脖颈粗矮,通体肥圆,头上还有一个向前弯曲的尖角,造型颇为别致,形态优美,栩栩如生,人见人爱,确属商周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2.双鸮四足斝(jià)
这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艺术品,通高25厘米(图2、3)。斝是一种酒器,是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祭祀祖先神灵时盛酒行裸(guan)礼的用具,还可以用来温酒。
所谓“裸礼”,是古人祭祀天地鬼神的一种祭仪。裸、灌、瓘(guàn)三字可互相通假,瓘即灌,就是酌酒浇灌于地。礼书记载,古人认为鬼神歆享气味,所以用馨香来沟通神灵与人间,神灵便会降福祉于祭祀者。裸祭就是用一种叫做秬(jù,黑黍)的粮食和以郁金香草酿制的鬯(chàng)酒浇灌在地上,让鬯酒的香气通达天地之间,以招迎祖先神灵。斝就是盛放和浇洒鬯酒的专用器具,所以它也是一种祭祀的礼器。
这件双斝造型奇特,设计别具一格,是前所未见的。器腹为两个相背而合的斝形,颈部收束,顶面圆鼓,中部开设椭方形口,上置弧形盖,盖面中间设有半环形钮。顶部横向的两端做成鸮头形,圆目勾喙,形象逼真,鸮额设有方柱,柱帽作四坡屋顶形,四面装饰了兽面纹,这是商代晚期方彝、方罍(léi)、方卣(yǒu)和方斝等方形酒器上常见的钮形,颇有时代色彩。器腹呈椭圆形,两端塑造成浮雕羽翼,与勾喙相应,组成两只鸮鸟,圆底之下有四只四楞形锥足,足尖微向外移,腹内侧有一个装饰着浮雕兽首的半环形把手。
商周青铜器中有鸮形卣、鸮形尊,个别青铜斝也有装饰鸮纹的,如美国奥尔勃来特美术陈列馆收藏的寅方斝(见《美帝国主义劫掠我国青铜器集录》A318)和1968年河南温县小南张村出土的徙斝(见《中国青铜器全集》第4卷62页),但还从来未见过鸮形斝。这件双鸮形斝,设计别出心裁,形象生动有趣,皮壳包浆温润,锈色班驳陆离,品相非常好,是一件绝无仅有的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青铜器艺术品。
3.兽面纹方彝
方彝是商周时期的盛酒器,只流行在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前段,式样也多有变化,此后便消失了。在古文献和青铜器铭文中,都没有出现“方彝”这个名称。这类器物是宋代人命名的,如今仍沿用此名。
该方彝通高18厘米(图4),小巧玲珑,形状像一座房屋,横剖面呈长方形,器口略大于器底,故腹壁略有收分,四坡屋顶形盖,盖面微鼓,上有盖钮,下部有方圈足,圈足四面中部各设一个门洞形缺口。盖、腹均饰兽面纹,但形态各异。盖面的兽面纹为下卷角,而且倒置,因布局的需要,双角设计得特别宽大;腹部的兽面纹为虎头形,阔口宽鼻,圆睛高突,兽角设计成两只相对的蜷曲形虎耳龙,颇为奇异,这种纹饰只见于珍贵的青铜器上。口沿下和圈足上装饰着两种风格不同的龙纹,前者俯首弓背,尾上卷,有长颈鹿角;后者昂首向前,躯体呈长条形,前后有足,上吻长而上卷。通体以缜密工整的云雷纹填地,每组纹饰之间,以单线条鳞纹为界格,这是商代青铜器纹饰中很少见的现象。
这件方彝的造型和纹饰,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布伦戴奇藏品中的乡宁方彝相似(见《邺中片羽》第3卷21页),但也不完全相同,各有千秋,最明显的是乡宁方彝盖上纹饰与腹部纹饰一样,只是倒置而已;这件方彝盖上兽面纹的设计有别于腹部,避免了雷同的缺陷,给人以多姿多彩的感受。总之,该方彝造型庄重大方,纹饰精美,做工一丝不苟,在造型纹饰设计上,富于变化,是方彝中少见的品种,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充分表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精湛的工艺水平。
4.作宝彝鸟纹扁足鼎
这是西周早期一件具有特殊功能的鼎,从其他同类型的鼎可知,这种鼎是用来温暖食物的。该鼎通高23厘米(图5),口呈直角长方形,由腹以下逐渐收束成圜底,宽口沿平向外折,腹甚浅,口沿上有一对宽大厚实的立耳,鼎腹的四隅装饰着耳形透雕扉棱,其间饰以两两相对的钩喙鸟纹。纹饰采用浮雕,不施地纹。与扉棱对应的底部设置四条凤鸟形扁足,凤鸟向上圆目高突,钩喙硕大。鸟身以浮雕和阴线勾勒出翼翅轮廓和羽毛。翼稍上翘,尾羽歧分,短羽垂折,长羽着地后上卷。凤体略向外倾斜,以增加鼎体的稳定性。腹内壁铸有“乍(作)宝彝”三字,故名为“作宝彝鸟纹扁足鼎”(图6)。从造型、装饰到铸造工艺,这件鼎都称得上是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品中的上乘佳作。
传世和出土的扁足鼎较多,但体作方形,下承四条鸟兽形扁足者寥寥无几。见于著录的只有18世纪末山东寿张县梁山脚下出土的周太保后裔名叫遘的人所作的三件鸟纹方形扁足鼎,其中两件原藏清官内府,现不知流落何处,另一件被瑞典卡尔贝克氏(0rvar Karlbeck)购去,现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馆,现在国内一件也没有了。作宝彝鸟纹扁足鼎的出现为我们填补了这一缺憾。
5.龙凤尊
这是一件西周中期前段的鸟兽形酒尊,通高32厘米(图7),龙凤合体,头部以龙的造型为主,也综合了牛、羊、虎等几种动物的特征,形象为宽鼻阔口,嘴角獠牙交错,两耳竖起,双目前视,顶上有夔龙形双角,头后有凤冠,颈部饰羽纹。凤体丰腴,双足站立,爪作鸭蹼形。凤的两翼并拢,后梢上翘,尾翎宽大逶迤,下垂后两边内卷,尾稍后伸。胸、翼均饰羽纹。胸前有一圆雕趴伏的卷尾龙,龙首回顾,龙角上卷,阔口做成中空的流管,与体腔相通。风背有一伏卧的圆雕小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