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案例材料的运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常常被学生认为是“大道理丰满,实用性骨干”的一门学科,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老生常谈”。因此,如何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浓厚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呢?我认为,重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适当引进名人故事等,是激活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授课中合理运用材料的意义
  (一)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在讲课时给学生讲故事、讲案例,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记忆。
  (二)根据对故事、材料的学习引出观点,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学生知识储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现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已大量进入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中,很多学生害怕这样的以考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创新能力为主的考题,其原因还是平时接触材料太少。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对材料所做的分析,实际就是一种示范和演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将考试中的阅读分析题分解于平时教学当中,给学生积累解答材料阅读试题的方法与技巧。
  (四)政治课中的材料一般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一方面学生能真切地感觉到所学知识就隐含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另一方面也感到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这样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充分体现政治课的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
  二、选用材料教学的几点体会
  课堂上过多的材料堆砌会使学生形成精神疲劳感,不仅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备课选材料时务必要做到精挑细选,宁缺勿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于茫茫材料大海中筛选出最适合的材料,使材料在课堂上运用时达到最佳效果。力求“课前辛苦点,课中轻松点,课后高效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好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
  (一)选用的材料要具有时代性
  材料必须紧扣当前社会的大形势和热点话题,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学生才觉得有新鲜感,有吸引力,更乐于接受。如讲八年级“孝敬父母”时,我选了关于“啃老族”的材料。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族类——“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无事在家,衣食住行等全靠父母,而且花消往往不菲。通过这一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是非常必要的,自己长大后绝不能当“啃老族”。因而,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但切记,新不等于好,不能盲目追求新而忽略了材料的实用性,要做到不选最新的,只选最合适的。
  (二)选用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学生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实际是政治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如果材料能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学生肯定能产生更多共鸣,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如讲“怎样和老师和谐相处”时,直接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做材料:“班上一位同学因为老师批评了,他不服气,顶撞了老师。”让学生分析这样的做法是否明智?为什么?因为取材就来自于身边的学生,某些学生也有过被老师批评的经历,于是,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因势利导,很自然引出课本上的要点。
  选取的材料最好能更贴近学生的年代。如讲“自立自强”时,如果运用徐悲鸿、吉鸿昌的故事,是能说明中国人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毕竟年代久远,学生难以有共鸣,如果用“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材料,一名大不了他们几岁的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故事,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反响。
  (三)选用的材料要具有启发性
  如果材料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方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另一方面,能把枯燥无味的大道理化为绵绵细雨,慢慢浸透学生的内心,使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上水到渠成。例如:在讲“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时,运用故事材料“三位建筑工人的故事”很有说服力:英国一位哲学家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碰到三个正在砌墙的工人,问道:“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回答:“我在砌一堵墙。”只有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30年后,第三个工人果然成了英国有名的建筑师。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四)选用的材料要具有争议性
  有点争议性的材料,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如:在讲“学会欣赏自己”时,可以给出材料: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满足自己的容貌,通过手术去整容,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要人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外在,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但有极少数同学提出了的异议,于是,一次小辩论开始了。先不论这场辩论是否精彩和激烈,也不需计较这场辩论谁输谁赢。这场争论已经让老师不花费任何口舌,只坐山观虎斗,就得出了书本的知识点,还教会了学生看待问题时要全面。
  (五)选用的材料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的材料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政治课,爱学政治。政治教学中可采取的形式非常丰富:社会时事、寓言故事、名人轶事、诗歌、图片、漫画、视频、音乐等等。如:在讲“直面挫折”时,给他们看漫画《落井的驴》,通过观看充满趣味的漫画,使同学们明白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冷静对待,事物不是绝对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讲“调适情绪”时,让学生欣赏诗歌,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所以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在讲“自立自强”时,播歌曲《男儿当自强》,让学生在动听、豪迈的歌声中感受到人要自立才能自强,自强不息是人必备的精神,应该从小培养。
  (六)材料后的问题设计要有精确性
  材料后的问题设计是否得当,是材料运用效果能否达到最佳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巧搭“材料”和“问题”之间的桥梁,妙设思考题,既不可牵强附会,又要重点突出,还要具有一定的梯度。一般来说,无论什么材料,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樣?”如: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和问题?要怎么做来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这则材料给你什么启示?等等。长期如此的训练下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应对考试的能力都将大大提高。
  总之,材料运用应该是一个政治老师不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如果每一节课,老师都能精心设计出适当的材料并适时融合到教学之中,那么,政治课肯定能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的理想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众所周知,远古时代,人们用石子,树枝,贝壳,或在树干,兽骨上刻画,或用绳子打结来记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千多年以前,中国人用算筹记数,算筹是一种计算工具,每一根都是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小棍子,一般用竹子做成。分为纵式,横式两种记数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生活  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约在14世纪左右
【摘要】通过高职“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实践,将激励式教学法引入启发式教学,形成“水工建筑物”课程激励-启发教学模式,总结了课前激励-启发、课堂激励启发、评价激励-启发等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改善了学习效果。建议在今后教学改革中,逐步推广这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激励-启发;水工建筑物;教学效果;应用  Abstract::Through teac
【摘 要】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不断回归生活。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寓学习于生活,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实施教学生活化,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也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教学尝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45例,单一组患者仅予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教学的理念发生了转变,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进行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外科护理教学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外科护理教学进行了实验分析,依据实验的结果对项目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目的是提升外科护理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外科护理 教学过程 项目化教学 思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
初三面临中考,有升学压力,老师们都会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初三上学期的语文课堂基本以新授课为主,下学期以复习课为主,对时间的利用可谓争分夺秒。   而课前三分钟是一个从课间休息到课堂教学的过渡时间,语文老师常利用这个时间以丰富的形式快速把学生带进课堂,所以就形成一个教学环节“课前三分钟”。现在我们学校语文老师也习惯利用“课前三分钟”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初一侧重锻炼学生的上台能力,做到敢上
【摘要】新课改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小学语文课文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人生价值观还尚未形成,认识事物以形象感知为主,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借鉴多媒体,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