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20147-0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02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其中一项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至今,新中国已经走过57个年头的历程了。总结5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我们必须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特别要重视以民营为主体的经济的发展。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一、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经济处于领导地位。这种所有制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这五种经济成分曾明白无误地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中,它们是: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从1953年起,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总路线变了,要搞“一化三改”,判断的标准是“一大二公”,结果,不但出现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而且最终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
直到改革开放,贯彻邓小平理论,实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才使中国经济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的最大特点,一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二是由单一的公有制走向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个别地方已占到“半壁江山”。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要继续努力学习、深刻掌握邓小平理论,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有人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一块石头(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两只猫(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三条鱼(三个有利于,即生产力标准)、四只鸡(四项基本原则)”,很有他的道理。我们现在的结论,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讲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践证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正确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在我国现实中包括七块:个体、私营作为一块,乡镇企业一块,民营科技企业一块,股份合作制企业一块,这四大块中有交叉,但又独立存在,此外就是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也有公有制成分,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外资经济),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
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必要性。为什么?因为我国区域辽阔,地区差异性大,各地发展极不平衡,解决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它能发展生产力,它有群众基础,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它才能解决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温州、台州、汕头、清河、海城、顺德等就是一个个的证明。这些年来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快的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发展。要从战略的观点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二是民营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三是民营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四是民营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只要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就不能没有民营经济。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依托,是藏富于民的必然选择。
发展民营经济是改变地方面貌,增强地方实力,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主要途径。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全靠国家投资是不现实的,要大力依靠民间的投资,民间的力量,民间的积极性。要“两条腿”走路,许多地方经济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就是力证。
民私营经济的优越性在于它们:产权关系清晰,经营灵活,面向市场,动力机制特别强,有自我约束力,没有“大锅饭”、“铁饭碗”等弊端,效率高,效益好。有人推算,前些年国有企业的利润率仅为3%,而私营企业的利润率为15%。
私营经济是真正的能人经济。凡搞得好的,都能成长和集聚一些能人。能人效益非常明显。中国真正的企业家、经营者队伍,只能由民私营经济中产生。国有经济中基本上产生的是政府官员。
四、要抓住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WTO有三项职能:制定规则,主要是贸易规则;开放市场,即互相开放市场,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冲突、纠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WTO有了平等的发言权,而且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要参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民私营经济发展的挑战,是不可回避的,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外国的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确实是难以硬拼的。但是要看到,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如资源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以及地主优势。另外,它可以进来,我还可以出去。我们可以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学习先进,逐步提高。比如刚开放时,我们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行业,根本竞争不过人家,但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不是大大提高,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了吗?许多产品不是已经遭到外国的反倾销指责了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也都具备了迎接挑战,不断创新的雏形。尽管它们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之大,但它们总是想各种办法,稳定地占领市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素质差、不思进取的企业垮下来。这也是正常的,优胜劣汰,没有什么可怕。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进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自然会遇到这个问题,但只要增强预见性,就可以使我们付出的代价和时间更少。
五、政府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要加强宏观管理,真正落实公有、私有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完善法规,这点非常重要。
好的投资环境条件,包括硬件,更包括软件。好的软环境条件,包括舆论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政策环境,特别是市场意识环境,民俗民风。
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已经写在了宪法中。但现在个体、私营业主中,仍有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敢大干,不敢继续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就是怕共产党的政策变。再就是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非常严重。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综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特别要重视以民营为主体的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民营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正日益显现。让我们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而欢呼和喝彩,并祝愿中国民营经济一路走好,以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02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其中一项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至今,新中国已经走过57个年头的历程了。总结5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我们必须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特别要重视以民营为主体的经济的发展。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一、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经济处于领导地位。这种所有制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这五种经济成分曾明白无误地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中,它们是: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从1953年起,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总路线变了,要搞“一化三改”,判断的标准是“一大二公”,结果,不但出现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而且最终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
直到改革开放,贯彻邓小平理论,实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才使中国经济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的最大特点,一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二是由单一的公有制走向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个别地方已占到“半壁江山”。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要继续努力学习、深刻掌握邓小平理论,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有人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一块石头(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两只猫(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三条鱼(三个有利于,即生产力标准)、四只鸡(四项基本原则)”,很有他的道理。我们现在的结论,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讲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践证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正确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在我国现实中包括七块:个体、私营作为一块,乡镇企业一块,民营科技企业一块,股份合作制企业一块,这四大块中有交叉,但又独立存在,此外就是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也有公有制成分,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外资经济),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
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必要性。为什么?因为我国区域辽阔,地区差异性大,各地发展极不平衡,解决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它能发展生产力,它有群众基础,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它才能解决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温州、台州、汕头、清河、海城、顺德等就是一个个的证明。这些年来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快的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发展。要从战略的观点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二是民营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三是民营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四是民营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只要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就不能没有民营经济。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依托,是藏富于民的必然选择。
发展民营经济是改变地方面貌,增强地方实力,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主要途径。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全靠国家投资是不现实的,要大力依靠民间的投资,民间的力量,民间的积极性。要“两条腿”走路,许多地方经济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就是力证。
民私营经济的优越性在于它们:产权关系清晰,经营灵活,面向市场,动力机制特别强,有自我约束力,没有“大锅饭”、“铁饭碗”等弊端,效率高,效益好。有人推算,前些年国有企业的利润率仅为3%,而私营企业的利润率为15%。
私营经济是真正的能人经济。凡搞得好的,都能成长和集聚一些能人。能人效益非常明显。中国真正的企业家、经营者队伍,只能由民私营经济中产生。国有经济中基本上产生的是政府官员。
四、要抓住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WTO有三项职能:制定规则,主要是贸易规则;开放市场,即互相开放市场,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冲突、纠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WTO有了平等的发言权,而且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要参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民私营经济发展的挑战,是不可回避的,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外国的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确实是难以硬拼的。但是要看到,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如资源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以及地主优势。另外,它可以进来,我还可以出去。我们可以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学习先进,逐步提高。比如刚开放时,我们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行业,根本竞争不过人家,但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不是大大提高,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了吗?许多产品不是已经遭到外国的反倾销指责了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也都具备了迎接挑战,不断创新的雏形。尽管它们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之大,但它们总是想各种办法,稳定地占领市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素质差、不思进取的企业垮下来。这也是正常的,优胜劣汰,没有什么可怕。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进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自然会遇到这个问题,但只要增强预见性,就可以使我们付出的代价和时间更少。
五、政府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要加强宏观管理,真正落实公有、私有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完善法规,这点非常重要。
好的投资环境条件,包括硬件,更包括软件。好的软环境条件,包括舆论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政策环境,特别是市场意识环境,民俗民风。
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已经写在了宪法中。但现在个体、私营业主中,仍有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敢大干,不敢继续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就是怕共产党的政策变。再就是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非常严重。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综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特别要重视以民营为主体的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民营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正日益显现。让我们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而欢呼和喝彩,并祝愿中国民营经济一路走好,以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