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建党是中共在组织上扎根乡村的关键步骤。囿于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的顾虑,中央在初期的农村建党中实施了一般限制政策。但是,随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又因要强化党的领导,促使建党政策从限制变成了积极,甚至在1955年至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出现了农村党员数量的激增,并最终实现了“乡乡有支部”。农村建党布局的完成既是中共组织权力扎根乡村的标志,也颠覆了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将其从相对自治状态纳入到国家的治理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