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徜徉在朗读的语文学习中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第一课时的初读,是儿童第一次感知教材,这在教学一篇课文的全过程中,显得分外重要。
  【关键词】第一课时;ABC朗读法;正确流利;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笔者认为大纲不仅指出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更侧重体现了朗读的阶梯性:即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其次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再把文章读流利,最后才是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朗读层次的本末倒置,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哪位同学能把这段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却很少听到:谁能把这段文字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朗读水平由低到高的阶梯变化,更看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崔峦老师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问答(一)”中阐述道: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读流利。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来要想让学生读出感情来,必先要吹响感情朗读的前奏之曲:即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呢?
  一、留足朗读时间
  把语文课的第一课时全用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去读。“第一课时的初读,是儿童第一次感知教材,这在教学一篇课文的全过程中,显得分外重要。”学生只有在第一课时扫除了识字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了,才能读出兴趣,读出疑问,才能为第二课时的理解课文打下牢固的基础,试想当学生对一段文字生疏到连最起码的正确流利都达不到时,又何谈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二、确定朗读方法
  ABC朗读法。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把学生分成ABCDE等若干组,为方便教学,可按横排或竖排把学生分开。为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动员学生给自己组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喊他们组读书时可以直呼组名,这样学生会非常开心!
  三、定下朗读规则
  参照小学语文大纲,我要求每位学生读书时首先要做到声音响亮,然后要读准字音,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做到不去字,不加字,不重复读字句;按要求读的加1分,否则不得分。总分最高的一组奖励一面小红旗,连续一周夺冠,本组成员每人奖励一支笔或橡皮。
  四、全员参与
  “阅读教学是一个集体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和班友结成的班级集体的相互交流中进行的。”因此,朗读训练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学生的读,ABC朗读教学法就是为全体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在朗读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这样的朗读才是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的艺術魅力!
  五、实施过程
  以《秋游》的第一课时为例,上课伊始,我首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课文自由读一遍,同时标出文章的4个自然段。这一读是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程度进行检测。为下文听老师朗读做铺垫。其次老师范读课文。这一环节至关重要。需要教师有过硬的范读水平,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模仿性强。当学生强烈地想去模仿老师朗读的时候,学生朗读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的ABC朗读就可以开始了。
  如:全班分5组学生,每组4名同学,老师在黑板上依次写出ABCDE五组的名称,然后请A组的4位同学,谁想先读第一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如果按朗读规则读得很正确,就在A组上面加1分,否则加0,接着依次让BCDE 4组的同学也站出一位继续读第一自然段,同样的加1或加0,这样一个轮回下来第一自然段就被读了5遍,没读的同学也听了5遍,这样读、听并举,有利于学生体验和记忆,更利于培养语感。同时在这5遍的朗读中,学生朗读暴露出的问题,也将被老师和同学及时纠正。一般情况下,先读的同学暴露的问题较多,随着老师的指导,后面的同学在吸取前者教训的基础上会越读越好,也更容易得分。这样对同一自然段反复的朗读,学生的语感增强了,自然会把文字读得非常流利。接下来为公平起见,再从E组开始依次往前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刚才读过的同学就不可以再读了,要把机会留给其他组员,第二自然段读完,再从A组往后读第三自然段,以此类推,当把第4自然段读完时,每组的总分就出来了,分数最高的组,老师会在这个组上面画一面小红旗,以资鼓励。
  这一规则在实施之初,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两周之后,学生就对这种ABC朗读法运用自如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课文较长,教师可灵活操作,抽出重点段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只要教师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反复练习,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到正确流利。真正吹响感情朗读的前奏之曲!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所采用的ABC朗读法,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的朗读兴趣被充分调动,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每个学生都想让自己组拿到最高分,因此读得认真,听得也认真,每当读到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各组总分即将揭晓的时候,学生的朗读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状况、参与意识都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在韩愈的诗学理论中李白是诗歌革新的旗手,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李诗的自由豪放是他追求的诗学理想。韩愈的诗歌继承和借鉴了李诗的浪漫飘逸和奇瑰壮丽,为中唐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渗透;观念;美学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属于哲学范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利于培
【摘要】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言发展与学生精神成长的双重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基于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两条路径。  【关键词】儿童文学视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下,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言发展与学生精神成长的双重教学目标,这是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基于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
车载γ能谱是核探测方法之一,应用于放射性矿产资源探测、核辐射环境和核应急领域。通过标准模型采用矩阵法或剥谱法计算车载γ能谱所确定的核素含量。通过铀变异系数,活化铀
碳酸氢铵是我国50年前独创的化肥品种。从热力学角度论证了采用合成氨厂的NH3脱除火电厂烟气中CO2制造碳酸氢铵的技术可能性;介绍了增加现代减排理念的尿素一碳铵联合生产新工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学生,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用科学的观念和教法去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感受美;发现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人们在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美的创造之外,关于审美的教育也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