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教改以来,传统的“死读书,读死书”已被现代流行的“大语文艰”所替代,即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时至今日,虽然课内阅读的地位并未动摇,但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实,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尽管制定语文教材时专家考虑得比较周详,但毕竟语文课本承载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包罗万象。而课外阅读正好弥补了课内阅读的不足。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知识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的是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关注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更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广泛的课外阅是成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培养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是每位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孩子不喜欢阅读,或者只是读一些快餐式的流行读物,家长、老师为此都很苦恼。
  怎样培养起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作为低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我也通过广泛选择适合的读物、精心组织各种阅读形式、家校联系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在阅读中做到持之以恒等方法做了一些尝试;
  
  一、选择阅读读物
  
  有的学生看书随心所欲,跟着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杂乱无序,有的学生一本新书还没看完,第二天又换新的了;有的学生无论何时看书,也不管看什么书,都喜欢出声读;还有的学生从书包里拿出的课外书无—例外都是童话、寓言类;更有个别的,看书时一目十行,读后问其书中写了什么,小脸顿写满了茫然……让孩子爱读书,是好事;但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做支撑下,让我们的孩子会读书,更是一大乐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选择读物,并注意启智性、可读性和知识性。如选用注音读物,简化学生阅读的困难,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优秀古诗文诵读》、报刊杂志、与教材相配套的《同步拓展阅读》,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使学生了解优秀作品,逐步扩大阅读面。教师更要向学生推荐“经典”。“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她发自人性,超越时空,汲取了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尤其是经典名著,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唐诗、宋词,都流传久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童话书也是任何一个完美童年的书桌上不会不放着的书。教师要引导孩子走人缤纷的童话世界,引导孩子在安徒生、格林创造的童话世界里认识坏心眼的巫婆、狡猾的狐狸、可怜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记性中飘逸的童话,是可能让一个人的一辈子都生机勃勃、快活而又灵感叠发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同伴喜欢的”,也就是乐于和周围的同学彼此传阅、相互交换读物。如一本书看完了,可以和同桌,和好朋友交换读。让他们养成乐意向同伴借阅书籍、愿意把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同学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身边的阅读资源,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彼此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二、快乐的阅读方法
  
  如果当你发现有个孩子举着一本书用手点着字在大声的一字一顿地“朗读”时,我们可千万不要嘲笑啊,因为我们的嘲笑会使他变得羞愧,而羞愧心理会使他减慢尝试的脚步。最好的态度是,大人也要同样严肃地帮助他,领着他继续他的“朗读游戏”,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然后再逐步引导孩子向更合理的阅读方法过渡,结合经验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诵读法。即出声朗读、出声诵读。依据阅读内容逐字、逐句、逐段的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声诵读,才能将文章读出感情,读出节奏,才能更好让学生读出文章的内在精神,反复朗读还可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2、默读法。默读,能让学生更好地带着自己的感情、用心去读,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在阅读中要静得下心来,做到“静思默读”。特别是对篇幅较长的作品、叙事类的文章,默读会让学生更能提高阅读的速度,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3、思读法。因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学生读书必然有疑问,阅读能力是在学习不断提出问题和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好习惯。
  
  三、循序渐进,享受阅读的快乐
  
  要想使孩子长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切不可操之过急,孩子一旦产生抵触情绪,一切无济于事。有些家长对于孩子读一本书过于重视,以至于希望通过读一本书让孩子掌握太多的东西,造成了孩子每读一本书,家长都要像上课一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读,并且能回答提出的问题。就像一个小学生抱怨自己的妈妈一样,星期天出去玩本来挺高兴,结果妈妈说“好好观察,回去写篇日记”,孩子马上就烦了。读书就像人吃胡萝卜一样,胡萝卜是有营养,但吃一个就等待身体发生什么奇迹,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给孩子书读,也不要等待着发生什么奇迹。孩子读书重在培养习惯,只要了解内容、得到乐趣即可,切不可咬文嚼字,像某些老师要求的那样又是找好词、又是画好句,把一个快乐的享受变成一种学习负担。
  
  四、培养阅读恒心
  
  学贵有恒,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懈,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习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注意时间短,但只要时常督促,孩子便会耳闻目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一旦开始阅读,便要全身心投入;一本书,无论篇幅长短,一旦拿在手中开始阅读,就应该从头到尾,至始至终地耐着性子看完·只有一本书看完后才可以另外看一本等。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松懈现象,就应该及时指正,敲响“警钟”。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恒心,学生也不会出现书包鼓鼓的,可每一本书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一遍的现象了。
  总之,从一年级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将来他们才能在书的海洋中自在地邀游,才能从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积极有效地做好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从学生感兴趣的化学知识出发,就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15-02  摘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的发展成也在环境,败也在环境。、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是时代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中,作为母语课程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基于此,简单对高中语文的有效性阅读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有效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比较重视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试验教材的编写,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接纳实施的程度如何,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最大的问题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现象。所
【摘要】摘要: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刻不容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课堂抓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应该采取些什么样的措施呢?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 课堂教学    一、拓展美术课堂教学    将课堂与
[摘要]捕捉学生作文之契机进行指导,掌握学生修改之时机进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契机 时机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作文既是对学生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因此,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埋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真正实现语文的人文性。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培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13-02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知识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其中还蕴含着思维性的特点,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达到某种体验,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1-01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的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探究内容 探究形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
【摘 要】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电教多媒体教学给数学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空,为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化 信息技术 突破 直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
【摘 要】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学的前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角色体验又能促进自主学习的参与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师指导 民主平等 教学情境 角色体验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新课改形势下,要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