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感悟三步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j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校承担了南宁市“十一五”规划C类课题“城郊结合部小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研究”,到今年7月份,课题已进入研究的中期阶段,我们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方面,获得了一些非常有效的经验。通过对3~6年级共373名学生发放的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实验班的学生每月读课外书7本以上的占67.2%,有一部分学生每月读课外书多达25本以上。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是非常喜人的,照理说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期末语文素质测试“阅读板块”的成绩统计里,实验班3~5年级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仅为37.2%。学生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不同,它没有教师的导读,是读者自觉、自主地与作品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心灵交汇和感应。因此,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不能照搬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把重点放到“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作品形象特点,品味作品美感特点”上来,帮助学生进入作品并自主感悟、体味每一部作品所特有的情感和美感。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阶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城郊结合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可以考虑采用“自主感悟三步曲”。
  一、默读作品,概括主要内容
  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中心思想的前提。只有掌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作者的心迹。但是大多数作品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具体记叙的人和事概括出来的。因此,阅读时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深入作品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认识能力。但是,纵观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的阶段目标,小学课外阅读的主要是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该类作品篇幅较长,概括主要内容对我们成年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况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小学生。学会简单、易掌握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对学生尤其重要。“认真反复默读作品,弄清楚作品里的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结果怎样。”这是我们课题组探索、总结出的适合我校1~6年级学生概括长篇作品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走进作品,品析字、词、句、段
  威戈茨基把词语的内涵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含义中最稳定、最统一、最精确的部分,即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课外读物,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其丰富的人文色彩、情感是通过字、词、句、段体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只有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蕴藏在字、词、句、 段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些内容才能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细胞,也才能实现课外阅读的最高效率。
  品析字、词、句、段,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会了哪几个生字?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字面意思?是否品味、赏析到了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优美句段?
  课外阅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自主感悟,这本身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作品,回顾、评论读物里的人或事
  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阶段目标要求:1~2年级的学生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3~4年级的学生要“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5~6年级的学生则要“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些虽然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但是作为课堂阅读的扩展的课外阅读,也应担负起这样的阅读能力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既体现了阅读中个人情感的投入,包含了是非价值观的判断,也明白地告诉我们: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应对文章里的人或事展开评论,以此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的认识、评价,从而启发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叙事性作品,人物形象、事件的发展往往是作品的重心,作家也总是借助人物的塑造及情节的发展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观点。因此,小学生在阅读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时候,需重视对人物及事件的评论。当然,小学生的评论,不可能像文学评论家那样,对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展开全面地、深入地评价。小学生对作品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辨别假丑恶,初步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只有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才能走进作品认识作者的内心世界,洞察作者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获得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以及美的享受,在情感体验中认识世界,提高欣赏水平。
  总之,利用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训练,你会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且较为枯燥,尤其是对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之英语教学活动大多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趣味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采用游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炉几年了,每次仔细研读,我们都会发现它在内容与要求上有了较多的改变与细化。认真品味,我发现新的课程标准中很多地方都蕴藏着两个字——放慢。  何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放慢呢?又有什么必要放慢呢?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肯定感觉到了现在学生的心浮气躁。这一切,表面看是学生的性格问题,其实找一下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这还是与我们教师的快节奏与大容量的教学有关。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
我问过许多孩子:最怕老师让你们做什么?得到回答多数是:写作文。我看过许多孩子的作文,得到的感受多数是空、俗、闷。这种普遍存在的现状应该令每一位语文教师忧虑、沉思、觉醒。写作是所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若是把学生逼进了“怕作文”的死胡同,那么语文教学就毫无意义可言。  一、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引导自主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作文而言,广泛阅读是必不可分
当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时,正处于一个心理的转折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应付新的学习要求。在这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心”坎儿,凸显出许多问题。本文针对一年级新生学习、生活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就出现的原因、解决的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指导。  【案例一】丢三落四  宏宏刚上小学一年级,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水杯不见了,就是铅笔、橡皮找不到了,连早上去上学也会忘了带课本。老师常常叮嘱宏宏
博览群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选择合适的书籍、组织丰富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培养阅读的主动性  1.书籍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而手语作为最古老、最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之一,一直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乐于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分散,教师对此往往无计可施。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单纯的教师讲解不仅会疏远师生的情感距离,也会使孩子们对于英语知识感到越来越陌生。这时就需要教师尝试用手语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心领神会教师的意图,增强教学的情趣感,达到
科研视窗·教例剖析  2011年10月16日中午,中央一台播出的“老师,听我讲”是一期关于教学改革的节目,教室里四面都是黑板,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也在黑板上写。教室里参观的专家、教师络绎不绝,但学生们仍然讨论的讨论,书写的书写,不因参观者的进进出出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这是一所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学校,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该校大胆改革,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起到的仅是指导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写世界遗产导游词的,而有些学生去旅游过,有些学生没有去过旅游,有的学生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这可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是闭门造车?还是叫家长一句一句教?NO!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作文教学打开了另一扇门。打开计算机,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的图片、文字介绍,作文的素材就可信手拈来,可谓丰富多彩,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魅力。  一、信息技术激起学习的兴
提起“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听说读写的目标要求则“含蓄”得多,所以经常被忽视。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学中如能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同样能使课堂绽放异彩。  一、听——训练捕捉要点的能力  学生应学会聆听,但听并不是最终
低年级的写字课堂应该是鲜活有趣的,但是传统的单调枯燥的写字教学模式使课堂无趣无味,阻碍了学生书写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提高写字能力。因此,要构建高效写字课堂,守住童心、激发兴趣是先导,营造情境、巧学方法是主线,促进成功、养成习惯是保障。  一、守住童心,激发兴趣  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第一步。在笔画训练阶段,我让学生形象记忆各种笔画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练习笔画的运笔过程。如横画写平稳,“-”如一叶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