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ture_007_007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60年代发展而来的,在中国形成系统理论的应该首推李吉林老师。她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而成的情境教学法,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普通教师也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真阅读,真思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真阅读;真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一切情感的迸发是需要外物的刺激或在一定的情境影响之下。语文即生活,我们可以创设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材料,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感受力和满足孩子对身边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理念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应有的知识。情境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这种学习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成长、发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脑科学家研究表明,当我们丰富了儿童的学习环境时,儿童的大脑皮层也就加厚了许多,脑的树突增多了。因此,他们建议,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我们有必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创设更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过程
  在当今教育界,能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集大成者应该首选李吉林老师,在她的课堂上,常常是先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先感受,先体会,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体会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或者是一边体验感受,一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老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让他们以想象的图画来再现情境,加深体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笔者在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尝试过多种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尤其在十几年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也尝试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下,我也努力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来设立三维目标。但是,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和我在平时的听课中,对于三维目标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常常会走向一个极端,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努力应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但是,总是觉得课堂教学有些华而不实,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步学习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法的理念;聆听了李吉林老师在全国优秀的情境教学课的案例,并以此为中心外延;学习了窦桂梅老师的课例:以情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她的课激情四射,善于鼓励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情感,听她的课,如沐春风;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课,他在课堂上,就重要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善于营造创设不同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体验。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或喜或忧,或动或静,在被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着、熏陶着、潜移默化着,学生一节课学来,忘记了时间的长短,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比较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丰富了情感,生命在每一节课的积累中得到了积淀。
  (一)在“真阅读”中展现情境
  著名教育家斯霞说:“反复阅读教材,仔细体会意图,吃透课文,掌握重难点,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翻阅参考资料,写出教案。”这是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要求,她倡导一种字不离句、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阅读方法。这对于我所提倡的真阅读是异曲同工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当然这需要老师在阅读时的多种手段、方法的指导,但这多种方法指导的核心是为学生创设了多种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意思。我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对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请本校的美术老师为我画了一幅关于史铁生和她母亲的画,突出勾勒了母亲的眼神,作为细节,让学生透过画面,尤其是当史铁生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那种充满期待的眼神,老师通过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温馨而具有矛盾冲击力的场景中,深切地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关爱。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这种无私的爱子之情,我还让两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亲身的表演来体会这种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在“真思考”中唤醒情境
  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突出“思”,给儿童拓宽了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潜在智慧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一系列的思维、联想和想象的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炼问题,树立“主问题”意识,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能够符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问精辟实在,语言表述简明扼要,一语中的,不拖泥带水,啰啰嗦嗦,让学生不知所云。我在教学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时,词中有这样一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这样一种情境: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但纳兰性德却无法入眠,这是什么原因?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为大家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有的学生就描述了这样的情境:“皇帝到塞外慰问,路途遥远,山水跋涉,再加上适逢深冬季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寒冷万分,皇上为了自身的安全,带了众多的卫士,庞大的行军队伍,让此人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因此内心不禁凄凉起来。”老师补充,纳兰性德确实是一位对政治权力无兴趣的人,如果换成是权力欲比较强的人,可能借此机会在皇帝面前大加表现,但是,这不是纳兰性德。
  当然,情境教学法的教学途径很多,在李吉林老师所总结的有六种,每种方法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合适的情境教学法。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不断颠覆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思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实现小学语文综合性的教学目标,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理念更加强调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个性体验以及以读者为中心的文本解读理念。当前,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是在取向还是方法上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极深,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语文的阅读应当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瓶颈,通过强调学生主体性以及以读者为中心的文本解读,不断提高当前中学阅读文本解读的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阅读;策略  【中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旨在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认识世界。而识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钥匙。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高、分享便捷的优点,能有效统筹图片、文字、视频,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高效识字,完善目前的识字教学模式,消除诸多弊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微课;设计;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全面小康基本实现,家用轿车数量明显增加,为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提出新任务,但油气田开发属于充满技术性的工程,难度较大,需油气田开发企业在油气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探究式教学形式逐渐为学生和教师接受和喜爱。针对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中较为突出的几点问题,笔者从“拓宽自主广度,把握课堂精度”“掌握自学尺度,细化难点梯度”“警惕评价过度,自主探究合度”三个部分探讨如何张弛有度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肩负表达
过去的10年间,PDC钻头逐步取代传统上牙轮钻头占领的市场。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PCD切削齿制造和萃取工艺的进步。国名油井华高公司开发的四维切削齿其构造独特,能够适用
本文在概述异常地质具有的作用基础上,对油水井之中套管损坏相关地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及研究.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中职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宗旨在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要求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发展能力;要求教师强化专业性,加强教学有效性。本文结合实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理解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上,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  通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