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流”成为班主任教育的得力法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lov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为班级发展助力。
  班主任需要跟不同的对象交流:如跟直接的教育对象——学生交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思想动向,才能号准脉搏,对症下药。跟合作伙伴——家长交流,家校协同,形成合力;跟班级任课教师交流,全面了解班级及学生情况;跟我们的上级——学校领导交流,寻求领导理解和支持……
  班主任面对班级出现的不同问题时需要交流:班里学生之间今天发生矛盾了,明天有个同学家里有了变故了,上课时有人违反纪律了,学校组织体育运动会没有人报名了……需要及时交流,积极解决。
  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而好的关系是以有效交流为前提,在交流的过程中协调各方力量,以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可以说交流是班主任时时必须面对的,交流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基本功。
  一、交流首先是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育好,在班级工作中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道德素养的基本载体,抓学生道德教育,应从抓行为规范落实入手。在学年初提出希望,确定学生自己努力的目标,结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争当“金星少年”活动,强化学生“关心他人,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教育,帮助学生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关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有自尊的,老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自己的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二、交流要多关心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也不忘记自己是孩子。”也就是说,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去分析孩子的问题,洞察孩子的心理,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相信他们。
  交流过程中听取事情发生的经过,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指导学生今后再面对同样的情景,该如何应对?给学生具体指导,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
  三、交流的方式要和风细雨
  儿童犯错后,处在极端情绪之下,他的大脑思维就会自动关闭。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处理,要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作打算。批评时直面问题,切忌算老账、揭旧伤疤,对学生曾经的错误应该学会遗忘。批评过后,要对学生好的行为给予表扬,让学生带着希望离开。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田种下希望的种子。
  是不是只有批评才能产生效果?有时盛怒之下的狂风暴雨,远远没有温暖的和风细雨能给人以触动。感人心者莫乎情,用泰戈尔的话来说:“神的巨大威权在柔和的威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中。”
  四、高效的交流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是一种方法。不管班主任是不是喜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但一定要尊重、宽容每一个孩子;客观、无私、公正地对待他们,做宽容的使者。
  班主任的宽容与严格要求是统一的。宽容不是纵容更不是放纵。平时,我利用晨间谈话、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
  严格要求不是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班里的学生有不足、有缺点甚至犯错误的时候,作为班主任,我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时刻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即使是在批评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尊重。有一次,星期五吃完午饭后,我批完学生的作业,到活动室打了几局乒乓球,刚回到办公室,就有学生告诉我家聪和成飞在教室里吵了起来。等我到了教室,他们已经不吵了,但是每一个人的脸都红红的。我朝他俩招招手,两个人委屈地跟着我进了办公室,我让他们一人一把椅子坐着,1分钟、2分钟……两个人的情绪平静了许多,这时我一边做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一边观察他俩的举动。
  还有几分钟就要上课了,我把他们叫到了身边,认真地说:“今天你们吵架都是老师不好,要是我刚才不去打球,在教室里,你们肯定不会吵架的。”两个小家伙一个劲地摇着头:“不,是我们自己不好。”
  “说说你们做得对和不对的地方,说得出才知道怎么改。
  “他把我的书碰地上了,我也把他的书碰地上了,这不对。和他吵架也不对。”家聪低着头小声说。
  “我不应该在他做作业时去和他玩,还和他吵了起来。”成飞不好意思地说。
  我看着他俩,微笑着说:“你们都只说了自己的缺点,肯定还有优点……”两个孩子谁也不吭声。
  “老师觉得你们事后能承认错误,知错就改,都是好孩子。以后不可以再吵架了”两个人都答应了。用宽容这份厚重的关爱去教育学生,有时会比严厉更能触动人的心灵。让学生打心眼里感受,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做得不够好,老师是公平的。
  班主任用平和的心、真诚的心、宽容的心、信任的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的心,和孩子交流,定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功效。有效交流,从真诚接纳开始。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用到教学中去,必须注重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的矛盾。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素质;自主性学习;矛盾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
一、论题的提出    千百年来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天径地义更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有些老师固守驾熟就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放,试图把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从外部单向注入给学生,让其消化、理解,其结果:老师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很辛苦,学生挑灯夜战总有做不完的习题,很被动;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堪重负。渐渐地师生的关系变得不和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也日益高涨了。  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指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巧妙运用课件,让课件中的文字成为学生思维的延伸;让课件中的视频成为学生心灵的延伸;让课件中的乐曲成为学生情感的延伸。课件正确有效的使用,丰润小语课堂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  【关键词】课件 丰润 思维 环境 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指出:“注重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  一、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确有其独到的优势,我们应予充分发挥。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声像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幅生动的画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前置性学习,指的是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学习。前置性学习充分到位,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重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养成前置性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那么,学生该怎样进行前置性学习呢?  一、认真阅读课文,自觉完成前置性作业,自行梳理知识点  在学习新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正式发布,不久,省委省政府也正式公布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作为今后1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在发展目标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笔者所在的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我们青少年一代接受教育,通过培养和锻炼,最终达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生存的目的。其中,学会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和目的之一。要使學生学会学习、有效而实用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真正
[摘要]朗读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笔者就怎样才能提高朗读的效率,增强学生的朗读效率做了一些探索。从依据教材,指导朗读;提供示范,模仿朗读;抓住重点,质疑朗读;巧用形式,提高水平;园材施教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什么叫细节?简言之,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或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那什么叫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细节的刻画,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环境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常见的作用表现如下:    一、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