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名是现代网络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传统人名不同的独特性。本文对网民所取的网名所反应的文化现象进行探讨,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组成、特点、成因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人们对这一新的语言、文化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网名 人名系统 网络语言 语言运用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网民已经是一个数目极为庞大的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表明,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37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5%。根据2006年底TENCENT的年报,QQ用户为5.805亿,其中活跃用户为2.326亿,腾讯QQ已经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使用群体的数目是惊人的。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QQ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而且也是一种时尚交流和沟通的方式。QQ的网名已成为中国的近年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现象;QQ号码可以代表内地青年的虚拟身份,其重要性相当于手机号码及邮编地址。QQ社群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通讯社群。
对于这个新兴的、数目庞大的网名群体,我们目前所作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从各个方面,进行一番深入地研究。
我们知道,网民的网名与现实生活中的姓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字,父母起的名字,对于自己来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在网络这种虚拟性和随意性都很大的世界中,交流双方的身份是隐蔽的,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带上自己的假面具进行沟通。所以, 网名也起得光怪离陆,五花八门。尽管网名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洒脱,有的含蓄,有的刚毅,有的温柔……但无论如何变化,它们的差别并不大。因为“名字的用意各自受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从命名中,我们可窥视历史时代和文化心理取向”。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和社会相互依存。语言与时代是同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的名字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如:“和平”“抗美”是建国初期的姓名。而“伊妹儿”“菜鸟”“郁闷网上客”“网上留香”“网事随风”是互连网时代的称谓。所以,网名从一个侧面反应现代人的心理,是社会心理的胎记。
二、网名的具体表现
本文对腾讯1299个QQ聊天室的某一时间段(2007年8月14日22:00)同时上网的160850个在线用户的网名和个性签名,尤其是对全国校园网的28个聊天室2710个在线用户的网络用语进行了随机抽查,从网名的取向上来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网名称谓的性别
网名命名动机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网名喜欢用花来表示:“百合”“牡丹”“梅花”“水仙”“玉兰”“芙蓉”“兰花”等网名,其中“百合”是使用人数最多的网名。而男性则认为“寻求自我价值感”“宣泄情感”“崇尚流行”“张扬个性”更为重要。
(二)反应社会文化心理和对于自然的热爱,企图建立一个与精神上越来越孤独的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精神家园。
此类网名如“蓝天”“大海”等,有些还把主人如梦似歌的人生态度轻轻地表露出来,如“我只在乎你”“何日彩云归”。还有思古情怀和名人崇拜,如“陆小凤”“云淡风轻”“西门吹雪”“貂蝉”“西施”“绝代风华”等。
(三)择偶心态和对情感的宣泄
未婚男女希望通过这个虚拟的桥梁找到自己的配偶,有些已婚男女,不满足现实中平淡的婚姻,希望在网上找到刺激。所以给自己起一个带点暧昧色彩的名字,尤其是一些女性喜欢用艳俗的网名,增加自己的魅力,如:“随花棋袍”“夜来香”“寂寞少妇”“如花美眷”“寂寞红杏”等。
(四)新词、新语
网名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其新生事物强烈的敏感度和强大的接受力,年轻的网民们不断地使用着,创造着许多新鲜极具个人色彩的新词、新语,如“穷也站在富人堆里”。
当然也有一些黄色,不健康的幽默“停车做爱枫林晚”“乱试佳人”“让主作爱”“善解人衣”“红杏出墙”“爬上墙头等红杏”。不过,因为语言有极强的去伪存真能力,积极的有利于语言健康发展的,便表现出长久的生命活力,而那些语言垃圾,在大浪淘沙过程中,自然会退出网络,销声匿迹。
三、网名的语言学现象
(一)命名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户籍管理规定,姓名必须是汉字,不能是其他形式,更名时间较长,手续严格。但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网名可以随时随地的更换,而且,网名使用的网络符号是一种开放性的符号,与现实生活中的命名符号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文字符号为单一的意义载体的传统命名方式中解脱了出来。它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在形式上,双音节的网名大多数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主,如“雪儿”“贝贝”“兰兰”等。
2.网名彻底打破了传统姓名只能用汉字的限制,不受任何束缚,如“淡淡烟草”“采菊东篱”等。
3.现实生活中的姓名一般不超过四个字,但是网名可长可短,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有七八个字甚至十几个字。笔者通过对某一时间段的网名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四个字的网名占的比例更大一些,如“一帘忧梦”“恋恋风尘”“在水一方”“有位佳人”。四个字的网名以成语或古典诗词为主,也有成语新编,如“网事随风”“网事随缘”“语过添情”。
因为用较长的句子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增加更多的信息容量。所以长的网名也是随处可见,如“爱拼才会赢”“今宵酒醒何处?”等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或是随心所欲的一种想法。
4.以英语、日语命名,既前卫又有异国风情
(1)直接使用英文单词、字母的,如“sky”“biuesong”“shine”“HH”等。
(2)纯用拼音:如“MM”表示美丽的妹妹或美女。
(3)中英文字母混用:如“wo love u”等
5.用数字命名网名
在这些纯数字中,有的有很大的随意性,如“888”,有的用其谐音“7456”(气死我了),还有一些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号码:如电话号码。
6.千奇百怪的符号来命名
凡是那些网名前带有各种怪异符号的,凡是网名里带有通假字的,凡是拼音、日语、英语混合着汉字的,一般都是一些16~22岁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想象力,充满着不稳定性,情绪波动比较大,天真可爱,故作深沉,这些无法打出来的怪异符号和创意往往来源于粘贴复制,他们的所有个人资料,个性签名,个人简介往往都是复制粘贴,属于不成熟及玩世不恭的类型。如
/ty☆潇雨☆ Candy-Lin US¥VY 信の陽☆
(二)网名用语的语法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愈来愈广泛,年轻学子对多文化需求的增长,勇于创新的行动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使汉语在某些方面受到英语词尾变化的影响,汉语的网名中有了一些类似于表示时态词尾。这是为了更加贴切地表达词意,也是年轻人大胆想象的表现。最常见的是在动词词尾后加英语的-ing派生词缀。如:郁闷ing——郁闷中;失恋 ing——失恋中;爱ed——曾经爱过。
(三)网名的语言修辞特点:
1.谐音造词
“E网情深”利用词语的谐音方式,把“一往情深”加以改造,成语“一往情深”原意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它的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把对人和事物的感情变成了对网上的交流向往而不能克制的感情。一语双关,言简意赅。
2.引经据典
(1)“唐伯虎点蚊香”(来自于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2)“爱生活、爱拉登”来自洗发水广告“爱生活、爱拉芳”,这里巧妙利用“拉登”和“拉芳”的谐音,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些网名看起来似曾相识,但细读起来其实面目全非,令人捧腹。
四、结语
随着网络业的快速发展,网名作为一种新兴的称谓方式,将会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的变异。虽然它还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但已经显现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别出心裁的网名,使传统的命名方式无论从概念到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现代语言学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葛本仪.语言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3]凌德祥.正视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J].语文建设,2000,(5).
(吴晨阳,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关键词:网名 人名系统 网络语言 语言运用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网民已经是一个数目极为庞大的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表明,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37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5%。根据2006年底TENCENT的年报,QQ用户为5.805亿,其中活跃用户为2.326亿,腾讯QQ已经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使用群体的数目是惊人的。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QQ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而且也是一种时尚交流和沟通的方式。QQ的网名已成为中国的近年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现象;QQ号码可以代表内地青年的虚拟身份,其重要性相当于手机号码及邮编地址。QQ社群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通讯社群。
对于这个新兴的、数目庞大的网名群体,我们目前所作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从各个方面,进行一番深入地研究。
我们知道,网民的网名与现实生活中的姓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字,父母起的名字,对于自己来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在网络这种虚拟性和随意性都很大的世界中,交流双方的身份是隐蔽的,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带上自己的假面具进行沟通。所以, 网名也起得光怪离陆,五花八门。尽管网名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洒脱,有的含蓄,有的刚毅,有的温柔……但无论如何变化,它们的差别并不大。因为“名字的用意各自受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从命名中,我们可窥视历史时代和文化心理取向”。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和社会相互依存。语言与时代是同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的名字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如:“和平”“抗美”是建国初期的姓名。而“伊妹儿”“菜鸟”“郁闷网上客”“网上留香”“网事随风”是互连网时代的称谓。所以,网名从一个侧面反应现代人的心理,是社会心理的胎记。
二、网名的具体表现
本文对腾讯1299个QQ聊天室的某一时间段(2007年8月14日22:00)同时上网的160850个在线用户的网名和个性签名,尤其是对全国校园网的28个聊天室2710个在线用户的网络用语进行了随机抽查,从网名的取向上来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网名称谓的性别
网名命名动机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网名喜欢用花来表示:“百合”“牡丹”“梅花”“水仙”“玉兰”“芙蓉”“兰花”等网名,其中“百合”是使用人数最多的网名。而男性则认为“寻求自我价值感”“宣泄情感”“崇尚流行”“张扬个性”更为重要。
(二)反应社会文化心理和对于自然的热爱,企图建立一个与精神上越来越孤独的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精神家园。
此类网名如“蓝天”“大海”等,有些还把主人如梦似歌的人生态度轻轻地表露出来,如“我只在乎你”“何日彩云归”。还有思古情怀和名人崇拜,如“陆小凤”“云淡风轻”“西门吹雪”“貂蝉”“西施”“绝代风华”等。
(三)择偶心态和对情感的宣泄
未婚男女希望通过这个虚拟的桥梁找到自己的配偶,有些已婚男女,不满足现实中平淡的婚姻,希望在网上找到刺激。所以给自己起一个带点暧昧色彩的名字,尤其是一些女性喜欢用艳俗的网名,增加自己的魅力,如:“随花棋袍”“夜来香”“寂寞少妇”“如花美眷”“寂寞红杏”等。
(四)新词、新语
网名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其新生事物强烈的敏感度和强大的接受力,年轻的网民们不断地使用着,创造着许多新鲜极具个人色彩的新词、新语,如“穷也站在富人堆里”。
当然也有一些黄色,不健康的幽默“停车做爱枫林晚”“乱试佳人”“让主作爱”“善解人衣”“红杏出墙”“爬上墙头等红杏”。不过,因为语言有极强的去伪存真能力,积极的有利于语言健康发展的,便表现出长久的生命活力,而那些语言垃圾,在大浪淘沙过程中,自然会退出网络,销声匿迹。
三、网名的语言学现象
(一)命名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户籍管理规定,姓名必须是汉字,不能是其他形式,更名时间较长,手续严格。但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网名可以随时随地的更换,而且,网名使用的网络符号是一种开放性的符号,与现实生活中的命名符号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文字符号为单一的意义载体的传统命名方式中解脱了出来。它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在形式上,双音节的网名大多数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主,如“雪儿”“贝贝”“兰兰”等。
2.网名彻底打破了传统姓名只能用汉字的限制,不受任何束缚,如“淡淡烟草”“采菊东篱”等。
3.现实生活中的姓名一般不超过四个字,但是网名可长可短,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有七八个字甚至十几个字。笔者通过对某一时间段的网名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四个字的网名占的比例更大一些,如“一帘忧梦”“恋恋风尘”“在水一方”“有位佳人”。四个字的网名以成语或古典诗词为主,也有成语新编,如“网事随风”“网事随缘”“语过添情”。
因为用较长的句子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增加更多的信息容量。所以长的网名也是随处可见,如“爱拼才会赢”“今宵酒醒何处?”等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或是随心所欲的一种想法。
4.以英语、日语命名,既前卫又有异国风情
(1)直接使用英文单词、字母的,如“sky”“biuesong”“shine”“HH”等。
(2)纯用拼音:如“MM”表示美丽的妹妹或美女。
(3)中英文字母混用:如“wo love u”等
5.用数字命名网名
在这些纯数字中,有的有很大的随意性,如“888”,有的用其谐音“7456”(气死我了),还有一些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号码:如电话号码。
6.千奇百怪的符号来命名
凡是那些网名前带有各种怪异符号的,凡是网名里带有通假字的,凡是拼音、日语、英语混合着汉字的,一般都是一些16~22岁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想象力,充满着不稳定性,情绪波动比较大,天真可爱,故作深沉,这些无法打出来的怪异符号和创意往往来源于粘贴复制,他们的所有个人资料,个性签名,个人简介往往都是复制粘贴,属于不成熟及玩世不恭的类型。如
/ty☆潇雨☆ Candy-Lin US¥VY 信の陽☆
(二)网名用语的语法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愈来愈广泛,年轻学子对多文化需求的增长,勇于创新的行动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使汉语在某些方面受到英语词尾变化的影响,汉语的网名中有了一些类似于表示时态词尾。这是为了更加贴切地表达词意,也是年轻人大胆想象的表现。最常见的是在动词词尾后加英语的-ing派生词缀。如:郁闷ing——郁闷中;失恋 ing——失恋中;爱ed——曾经爱过。
(三)网名的语言修辞特点:
1.谐音造词
“E网情深”利用词语的谐音方式,把“一往情深”加以改造,成语“一往情深”原意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它的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把对人和事物的感情变成了对网上的交流向往而不能克制的感情。一语双关,言简意赅。
2.引经据典
(1)“唐伯虎点蚊香”(来自于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2)“爱生活、爱拉登”来自洗发水广告“爱生活、爱拉芳”,这里巧妙利用“拉登”和“拉芳”的谐音,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些网名看起来似曾相识,但细读起来其实面目全非,令人捧腹。
四、结语
随着网络业的快速发展,网名作为一种新兴的称谓方式,将会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的变异。虽然它还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但已经显现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别出心裁的网名,使传统的命名方式无论从概念到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现代语言学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葛本仪.语言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3]凌德祥.正视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J].语文建设,2000,(5).
(吴晨阳,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