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及途径探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国情怀一直都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从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浸润着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也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国家对小学生的素质以及立德树人等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品质,而家国情怀则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一点。从小学体育教育出发,探究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以及路径,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就是要学生把自己的未来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关键词:小学体育;家国情怀;培养方法
   家国情怀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华夏儿女身上肩負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在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将家国情怀传递下去。本文从体育教育中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体育教学中这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为今后的家国情怀研究做准备。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血缘等纽带而形成的一种责任感与归属感,其表现为对家庭以及国家的身心依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及对家国和人民的责任感。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几千年,有赖于家国情怀的世代传承。它根植于我们的血液,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命运也因此紧紧地联系了起来。家国情怀同时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培育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是从根本上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强化他们对家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家国命运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而体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体魄,还能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明白体育教育的精神——坚持不懈、团结合作,而这些精神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
   (一)以体育精神育人
   历史不是印在书本上的简单字句,在这些字句后面包含着古人留下来的精神以及思想。勤劳勇敢、坚持不懈等品质深深地刻在华夏儿女的骨子里。在战乱时代,大量的文人志士靠着这些精神保卫了我们的国家。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学生没有战乱之忧,但是这种精神依然要传承下去。体育教学就是要通过身心锻炼来促进学生形成坚毅、吃苦耐劳的品质。将体育锻炼、思想道德以及文化教育等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育运动来引领学生、塑造学生,将学生的个人价值与体育精神、强国建设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育中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磨炼意志、培养健全的人格,最终达到培养家国情怀的目的。
   (二)在体育游戏设计中融入家国情怀
   由于年龄小,要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就需要借助一些媒介,而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应该将家国情怀融入体育游戏环节。比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体育“脚内侧传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前讲述国内足球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性。足球是一项合作进行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
   (三)在日常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因此,在体育训练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家国情怀教育方式,如果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这样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将家国情怀教育以一种隐性的方式贯穿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接受家国情怀教育。比如,在小学体育篮球、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坚强、勇敢的精神等融入进去,将体育教学的家国情怀培养与知识教育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总结与启示
   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任重而道远,家国情怀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需品。家国情怀是一名优秀学生所必需的品质,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拓展课外素材,开展各种各样的爱国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几千年来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今天,我们也要通过体育教学让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旭杏.小学德育教育开展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A].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C],2020.
   [2]彭缜.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2020(48):23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预留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讨论,做好习题训练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基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通过习题训练等方式检验学
摘 要:绘本教学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问题为抓手推进绘本的深度学习是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整体性问题统领绘本学习,提升学生从宏观角度分析故事的能力;以细节性问题深入绘本细微处,提升学生从微观角度处理故事信息的能力;以拓展性问题搭建语言输出平台,提升学生构建绘本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设计;绘本教学;阅读能力   一、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摘 要:文本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细读是一种高效率的阅读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细节以及核心要义。从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细读对学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拓展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一、在概括式阅读中抓住文本的主干   在部编教材中,选编的文本具有多经典、高立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也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其中就包括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基础知识;語文素养;阅读能力;方向;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一般而言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指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阅
摘 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篇幅,培养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作为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举措。主要阐述了这种新式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群文阅读的组合策略和实践方法,旨在变革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成效,让学生掌握这种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比较优势   (一)群文阅读可以开阔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对学生美育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其高效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对如何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
摘 要:统编教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同时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创作水平,推动学生的健康综合发展,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良性师生互动中促进语文学科发展,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在作文教学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对统编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找准创新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
摘 要:学习积极性是小学生进行语文认知的最强生命动力,如果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缺失,一切教学行为都将毫无意义。因此,首先阐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展示研究价值;接着详细论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开展电化教学激发积极性、开展游戏教学激发积极性、开展趣味教学激发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方法   随着人文意识的推广,广大教师纷纷践行“以生为本”理念,主动探寻有效激发学
摘 要:识字是小学启蒙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未来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础。但是对于基础薄弱、认知较浅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识字是枯燥而乏味的,很难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认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时通过开展创新的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识字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教学   低年级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知普遍较低,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