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主要是由于获得性自身免疫失调引起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发病率约200-400/1百万。大量研究证明,治疗MG的有效方法是胸腺切除术。我们采集了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腺切除的54名M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长期随访,希望从中发现某些可能会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同时比较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和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的经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二者的术后效果做出评估。方法:采取电话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取得患者完整的临床信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随访到50例,随访率为92.59%,其中男性13例,女性37例。患者平均年龄39.56±17.42岁;平均随访时间29.51±17.30月。随访效果采用临床常用Mordan标准,至随访时,完全缓解13例(26.0%),改善26例(52.0%),无变化7例(14.0%),恶化4例(8.0%),有效率(缓解+改善)78.0%,死亡3例。对可能影响手术术后疗效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术前病程的长短、胸腺病理类型与疗效有关;而年龄、性别、Osserman分型、手术方式与术后疗效无关;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相比,经胸腔镜入路对患者的手术打击更小,术中出血更少,,对患者术后恢复更为有利;对比发生危象组与无危象组的结果后发现,胸腺病理类型不同者危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方式不同者危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腺切除作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其疗效值得肯定。除部分儿童Osserman I型患者外,术前病程短的患者手术疗效较好,推荐对MG患者的手术治疗应越早越好。对比经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情况,证明经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手术风险小且胸腔镜手术打击小、术后恢复快,体现了微创的优势,术后疗效与正中切口无明显差别,应提倡在具备充分手术条件的医院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