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人格会影响组织越轨行为吗——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关于主动性人格的研究大多在探讨其和积极结果的关系,却忽略了它对越轨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考虑到越轨行为对组织的损害,这个影响是否、何时以及为什么存在值得深入探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文提出授权型领导和辱虐型领导会通过改变主动性人格与回报动机的关系来影响越轨行为.即基于互惠原则,高主动性的员工会更想回报授权型领导,从而减少做出越轨行为的可能性;但是他们并不想回报辱虐型领导,从而增加做出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基于对在三个时间点收集到的匹配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调节中介关系成立:只有当授权型领导高或者辱虐型领导低的时候,主动性人格才对越轨行为有负的间接效应.该研究丰富了有关主动性人格后果的研究,并且对管理高主动性员工以及减少越轨行为的实践也有启示.
其他文献
尽管全面薪酬日益得到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但是组织全面薪酬激励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已有理论和研究未能对员工面对组织全面薪酬激励的认知与反应提供充分的解释。基于认知失调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思想,从被激励者心理平衡视角出发,采用解释性案例研究法,提炼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阐明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内涵、特征及影响。研究表明:员工具有多元且追求平衡的需要,希望自己关心的各种需要能得到平衡满足,基于这种平衡满足需要,员工会对组织的全面薪酬激励形成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即员工对自
当下,很多组织内存在的激励机制错位和缺少同态化现象,导致员工的真实工作状态无法被客观反映与评价,员工开始热衷营造努力工作的表象,沦为内卷群体,走向职业倦怠。如何破解内卷化下的员工职业倦怠,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行为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已是大势所趋,"慢"消费也应运而生.尽管当前围绕消费者减速已有一些探索,但对其内涵及内在机制仍缺乏系统梳理.本文运用Scoping Review的方法,以2001年至2021年1月的国内外92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在明晰消费者减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前因、影响因素以及后效进行了回顾,并据此总结了消费者减速的内在机制.未来,仍需进一步总结消费者减速的理论体系,丰富减速研究的应用场景,重视中国情境下的本土研究并关注数字媒介对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