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几岁的县处级“火箭干部”不断涌现。年轻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凭什么这么年轻?我也有为公众服务的理想,我也想去竞选个县长来当,行吗?恐怕不行。因为现行的“火箭干部”,一般有一位父亲或舅舅是厅局级领导,这不是用个人的努力所能決定的。
官员的任免升迁,是官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敏感,不过,我们只谈小官的裙带关系,目前来说已经脱敏了。报纸、电视、网络都做了“火箭干部”的专题。基层小官确实得守规矩,因为他们基本暴露在公众面前,网络刚好够得着。
如果实际情况如台面所说的那样,当官的目标只是服务公众,“没有自己的利益”,那当然任凭你把自己的亲信往里面塞,公众没有意见。可事实上,一入官场就有特权。即便做一个不追求额外腐败利益的官员,仅对各种可能的利益诱惑“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也够风光的了。如果再搞点腐败,那就上不封顶了。问题是,从被党双规和刑法判决的种种案例看来,腐败比不腐败容易得多。
公众关心的是公正的问题,是官员产生的程序问题,是官员的特权、灰色的和非法的利益,而不是年轻问题。官员的家庭容易产生“火箭干部”,说明程序有问题。我们现在实行主要领导异地任职,一个官员到任之前,当地人大代表一般不太可能认识他,上级官员给下级推荐和任命干部时,要不搞裙带,还得需要相当的觉悟。
官员居于官场利益的核心地带,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竞争的。一般青年的梦想,是进入公务系统。因为进入公务系统,便一生都比普通民众优越。工作的时候更优越,退休养老,医疗安葬,也更优越。至少,“革命公墓”要不是相当级别,是进不去的。但与此同时,老百姓的坟墓却可能被平掉。
就这样,制度和政策给公务系统筑起了利益和特权的保护墙。于是,考公务员,成为天下最拥挤的考试,因为这是广大平民子弟进入体制的惟一通道。
近日,上海城管招员60人,面试180人中,博士2人、硕士119人、海归硕士1人。这就是公务系统的吸引力。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待遇参照公务员!还只是参照呢!而中国的事情,形势一变,完全可能不参照。成都在李春城时期,拉了一批东北老乡过去做公务员(其中包括原本不是公务员的书记夫人),占了公务员编制,结果令本地一些下苦功考进公务员队伍的青年才俊,近来发现自己被“参照”了。但青年顾不得想太多了,嗅到体制的热浪,就必须去追求。
青年们这样孜孜以求,他们的真实梦想,不过是为了在不公正的机会面前不要失去机会。城管员终归是在城里,是在上海城里。虽然不是公务员,但它就在体制的保护下,就值得扑上去!但是,这不正常,这是社会病灶的反映。连新华社都忍不住评论说,“再没有编制户籍等重重关卡,也应该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时警告:“不解决编制背后的社会不公,硕士博士争当城管清洁工的现象只会愈演愈烈。”
但凡官方管理的地方,就是一个充满人身等级的地方。浙江平阳县政府食堂的等级规则流布网上,有图有真相,图片上书“非科级干部勿入内就餐敬请配合”。我们的青年一代,拼命考进公务员队伍,结果是进入了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科级以上,你怎么能不“配合”这样腐朽的规矩呢。配合下来,你的人生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特权维护得如此完美,公正便没有生存空间。在这种环境下,首先年轻的平民子弟会因失望而急躁。但一个时代的生存空间其实是共同的,不公正的环境,官员子弟的前途也可能是脆弱的,至少没有程序的年轻县长不被信任,一旦被摆上桌面,网民不轻饶,便毫无尊严,难以为继。
官员的任免升迁,是官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敏感,不过,我们只谈小官的裙带关系,目前来说已经脱敏了。报纸、电视、网络都做了“火箭干部”的专题。基层小官确实得守规矩,因为他们基本暴露在公众面前,网络刚好够得着。
如果实际情况如台面所说的那样,当官的目标只是服务公众,“没有自己的利益”,那当然任凭你把自己的亲信往里面塞,公众没有意见。可事实上,一入官场就有特权。即便做一个不追求额外腐败利益的官员,仅对各种可能的利益诱惑“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也够风光的了。如果再搞点腐败,那就上不封顶了。问题是,从被党双规和刑法判决的种种案例看来,腐败比不腐败容易得多。
公众关心的是公正的问题,是官员产生的程序问题,是官员的特权、灰色的和非法的利益,而不是年轻问题。官员的家庭容易产生“火箭干部”,说明程序有问题。我们现在实行主要领导异地任职,一个官员到任之前,当地人大代表一般不太可能认识他,上级官员给下级推荐和任命干部时,要不搞裙带,还得需要相当的觉悟。
官员居于官场利益的核心地带,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竞争的。一般青年的梦想,是进入公务系统。因为进入公务系统,便一生都比普通民众优越。工作的时候更优越,退休养老,医疗安葬,也更优越。至少,“革命公墓”要不是相当级别,是进不去的。但与此同时,老百姓的坟墓却可能被平掉。
就这样,制度和政策给公务系统筑起了利益和特权的保护墙。于是,考公务员,成为天下最拥挤的考试,因为这是广大平民子弟进入体制的惟一通道。
近日,上海城管招员60人,面试180人中,博士2人、硕士119人、海归硕士1人。这就是公务系统的吸引力。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待遇参照公务员!还只是参照呢!而中国的事情,形势一变,完全可能不参照。成都在李春城时期,拉了一批东北老乡过去做公务员(其中包括原本不是公务员的书记夫人),占了公务员编制,结果令本地一些下苦功考进公务员队伍的青年才俊,近来发现自己被“参照”了。但青年顾不得想太多了,嗅到体制的热浪,就必须去追求。
青年们这样孜孜以求,他们的真实梦想,不过是为了在不公正的机会面前不要失去机会。城管员终归是在城里,是在上海城里。虽然不是公务员,但它就在体制的保护下,就值得扑上去!但是,这不正常,这是社会病灶的反映。连新华社都忍不住评论说,“再没有编制户籍等重重关卡,也应该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时警告:“不解决编制背后的社会不公,硕士博士争当城管清洁工的现象只会愈演愈烈。”
但凡官方管理的地方,就是一个充满人身等级的地方。浙江平阳县政府食堂的等级规则流布网上,有图有真相,图片上书“非科级干部勿入内就餐敬请配合”。我们的青年一代,拼命考进公务员队伍,结果是进入了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你还没有达到科级以上,你怎么能不“配合”这样腐朽的规矩呢。配合下来,你的人生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特权维护得如此完美,公正便没有生存空间。在这种环境下,首先年轻的平民子弟会因失望而急躁。但一个时代的生存空间其实是共同的,不公正的环境,官员子弟的前途也可能是脆弱的,至少没有程序的年轻县长不被信任,一旦被摆上桌面,网民不轻饶,便毫无尊严,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