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义乌博物馆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p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阳光温暖的早上,妈妈带领我参观了义乌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两匹石马相对站立,我马上想到了电影《古墓丽影》。我在想博物馆里肯定很有意思。
  我走进“义乌史迹陈列馆”,就看到两个猿人。一位傅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先那时候生活的情景。看,一个猿人在钻木取火,旁边还放着石斧、石刀等生活工具。真是神奇啊!
  我还看到了古时女子使用的镜子,叫铜镜。纹理清晰,设计堪称精美。傅老师说:“古时候,人死了,胸前都会放一把镜子。”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照妖镜。
  看到了双林铁塔,对双林铁塔的秘密至今还未被研究出来,让我对古人惊叹。傅老师还说:“义乌有个罗汉村。村里的人口数量很奇怪,既不会多起来,又不会少下去。有一个人死了,肯定会有一个小孩生出来。”我想:真有那么神奇吗?
  到了二楼,我还有幸看到了镇馆之宝——金龙的照片。
  当我走出义乌博物馆时,我真为我是义乌人而感到骄傲。
  (指导老师:倪莉莎)
其他文献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美术教育教育工作者常常思考的问题。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精选教学内容,
悬念具有激情引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悬念也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数学求知欲的最佳途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人心理感觉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促进主动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激疑则可因疑生趣,以疑诱思,以疑获知。例如,在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正说明了传授自学方法的重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独立感知和理解物理教材及有关课外书籍,从中获取知识和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愤悱启发置疑,创造学生自学欲望的时机性  自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