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一些重要事件都聚焦在知识产权上。
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2月15日,国家版权局公布了近期查处的网络侵权盗版行动的12个重大案件,其中私服4件、影视3件、音乐1件。
2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说,“中国政府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吴仪副总理宣布:“为调动社会力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建立举报投诉中心。”
多年来一直在谈打击盗版,给人的感觉是被动的成分多。这回不一样,打击盗版与自主创新联系在一起,不是别人要我们打,而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国策之下,自觉自愿,非打不可。
这令人鼓舞。
“盗”析
东汉,有盗夜入富人宅。主人不捉盗,唤来儿孙,曰:“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闻之,跪拜,后不为盗矣。其后,千百年来,鼓上蚤石迁、燕子李三之类梁上君子的故事不绝于耳。如若被盗,大家一劝,消消气大多不会认真追究。实在不行告到官府,充其量打几下板子也就放了。
明目张胆地入室盗窃尚无大罪。无人看管的东西盗又何妨?中国历代,十墓九盗。荒郊野地埋的宝贝,没人看、没人管,挖出来变钱,是老子的本事。谁管得着?没本事盗的,照猫画虎,做个假的,当真古董照卖不误。
能盗的盗,不能盗的仿,被盗的把盗当成君子“宠”着。久而久之,深远的文化底蕴影响了我们今日对待盗版的价值观,影响了我们对待盗用知识产权的国民意识。
软件、音乐、影视作品吗?拷贝一下卖,比做假古董省事,有什么大不了的。产品好吗?买一个回去,照猫画虎地生产,既不偷又不抢,堂堂正正。
对于知识产权,不论怎么“盗”,即便是高仿也只能做成与被盗的一样,充其量算 “跟随”,但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盗”不来。
“盗”灾
表面上,“盗”既省钱,又省事,其实“盗”是一场灾难。
有消息说Apple的网上音乐商店已累计付费下载音乐达到10亿首曲子。可是中国目前还没有iTune下载服务,盗版是这类服务和产业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于是,中国青年只好听盗版曲子。盗版曲目ID3信息大多不完整,如果拥有成千上万首曲子,难以管理和选曲。盗版网站也无法提供专业级的作品资料。
盗版对中国青年是灾难。与欧美青年相比,他们知道的作品和艺术家少,掌握的背景资料少,“土”。这意味着艺术消费者品味低,素质差。这对中国青年不公平。
盗版对中国产业是灾难。消费者品味低造成我们的音乐市场素质低于欧美。这样的市场分化程度低,作品门类发育不全,高中低档作品拉不开档次,市场规模小。音乐制作、服务业、设备制造业发展空间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盗版对创作者是灾难。作品被盗,网上免费下载,作者颗粒无收,制作公司收不回成本。谁还愿意、谁还有心思劳神费力地创作呢?
“盗”确实能占到一点点便宜,但最终却害了消费者、限制了产业、扼杀了创作。对音乐如此,对其他领域也是如此。“盗”与创新文化完全背道而驰,是自主创新的大麻烦。
“盗者无罪”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刻。
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2月15日,国家版权局公布了近期查处的网络侵权盗版行动的12个重大案件,其中私服4件、影视3件、音乐1件。
2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说,“中国政府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吴仪副总理宣布:“为调动社会力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建立举报投诉中心。”
多年来一直在谈打击盗版,给人的感觉是被动的成分多。这回不一样,打击盗版与自主创新联系在一起,不是别人要我们打,而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国策之下,自觉自愿,非打不可。
这令人鼓舞。
“盗”析
东汉,有盗夜入富人宅。主人不捉盗,唤来儿孙,曰:“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闻之,跪拜,后不为盗矣。其后,千百年来,鼓上蚤石迁、燕子李三之类梁上君子的故事不绝于耳。如若被盗,大家一劝,消消气大多不会认真追究。实在不行告到官府,充其量打几下板子也就放了。
明目张胆地入室盗窃尚无大罪。无人看管的东西盗又何妨?中国历代,十墓九盗。荒郊野地埋的宝贝,没人看、没人管,挖出来变钱,是老子的本事。谁管得着?没本事盗的,照猫画虎,做个假的,当真古董照卖不误。
能盗的盗,不能盗的仿,被盗的把盗当成君子“宠”着。久而久之,深远的文化底蕴影响了我们今日对待盗版的价值观,影响了我们对待盗用知识产权的国民意识。
软件、音乐、影视作品吗?拷贝一下卖,比做假古董省事,有什么大不了的。产品好吗?买一个回去,照猫画虎地生产,既不偷又不抢,堂堂正正。
对于知识产权,不论怎么“盗”,即便是高仿也只能做成与被盗的一样,充其量算 “跟随”,但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盗”不来。
“盗”灾
表面上,“盗”既省钱,又省事,其实“盗”是一场灾难。
有消息说Apple的网上音乐商店已累计付费下载音乐达到10亿首曲子。可是中国目前还没有iTune下载服务,盗版是这类服务和产业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于是,中国青年只好听盗版曲子。盗版曲目ID3信息大多不完整,如果拥有成千上万首曲子,难以管理和选曲。盗版网站也无法提供专业级的作品资料。
盗版对中国青年是灾难。与欧美青年相比,他们知道的作品和艺术家少,掌握的背景资料少,“土”。这意味着艺术消费者品味低,素质差。这对中国青年不公平。
盗版对中国产业是灾难。消费者品味低造成我们的音乐市场素质低于欧美。这样的市场分化程度低,作品门类发育不全,高中低档作品拉不开档次,市场规模小。音乐制作、服务业、设备制造业发展空间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盗版对创作者是灾难。作品被盗,网上免费下载,作者颗粒无收,制作公司收不回成本。谁还愿意、谁还有心思劳神费力地创作呢?
“盗”确实能占到一点点便宜,但最终却害了消费者、限制了产业、扼杀了创作。对音乐如此,对其他领域也是如此。“盗”与创新文化完全背道而驰,是自主创新的大麻烦。
“盗者无罪”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