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儿童智慧的表达——2011年版课标下“概括”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这样说:语文课要让学生把书读厚,也要把书读薄.其中,“读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概括.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处处无不显示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把它划分为两类来理解课标中所及的“概括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辩证统一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把改进教师的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讲”上下功夫是对头的。但过犹不及,凡事皆是这个理。如果硬性规定教师讲的时间,强行做出种种限制,笔者认为极为不妥,这不亚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李炳亭先生在他的大作《高效
作者简介:  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小语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鹰潭市师德标兵。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前段时间在网上学习,看到一篇台湾教师评价内地语文课堂展示课的博文。他是这样评价的:在内地是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展示教师的造诣和钻研程度,每一次上课都是非常完美的演示。学生在教师的调教中有步骤地学,语文水平非常扎实。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到位,非常值得
期刊
在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从分析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努力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概括主题思想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引导学生探究《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时,先是让学生在认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并写出它们的大意。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先完成好,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