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就必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政治交流教学模式解读
交流教学模式是以教材大单元教学为节点,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反馈与监督,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创造性地与学科教材、老师、同学、社会和自己深入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与点拨,反馈与监督,实现学生与教材、老师、社会和自己的交流。
1. 学生与教材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老师制定一节课的预习学案,指导、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所学大单元知识的预习。
2. 学生与教师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记、写、读和问等形式,主动思考、接受、总结老师对知识的讲解,逐步理解学科知识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科思维。
3. 学生与学生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课堂组织,让学生通过展示和学生间互动的方式等,促使学生了解同学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了解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力和执行力情况,既看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又思考表现欠佳同学的行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收获友情。
4. 学生与社会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组织或策划,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一定时间的准备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参观学习、教学实验和劳动体验等形式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问题,并形成简要成果。
5. 学生与自己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结束环节中,通过老师组织检测,或通过学生自查反思,了解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状况和思想状态的分析,确认自己是否主动去获得知识与能力,是否是真的获得了知识与能力。
二、操作过程
1. 制定政治交流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让学生初步认识此教学模式,并在动态实践过程中逐步理解此教学模式。
2. 创设以学生学习进步和完成必要学习活动为考核目标的“金莎奖”和“果汁奖”,激发学生参与此模式的兴趣。
3. 根据学科教材和教学进度要求,计划学期的学习阶段数量。如高一下半学期,学生主要完成四大单元量的《政治生活》 必修教材。因此,本学期的政治交流教学法,计划可分成四个阶段。
4. 总结、反馈与动态完善。对每一阶段中表现好的学生和政治学习小组进行奖励,并通过学生总结,老师反思的方式,动态完善交流教学模式。
三、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各阶段的自学总结,逐步了解学科学习方法,并构建了学科知识框架作为未来自主学习与复习的工具。以小组为单位,一学期编写了电子版《政治周报》8个,既方便了学生学习时事,了解世情,又提升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对政治生活的探究中,每个学生完成了四篇时政论文,既提高了理论素养,又增强了学科思维能力,为学生参加未来的自主招生考试拓展视野,积累能力。
四、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 如果没有建立对学生的分层评价机制,在提升学生自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建议:实施初期,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老师可布置不同的难度的试卷和作业。
2.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懒惰性、随意性和依赖性。
建议:老师加强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并指导学生学会寻找朋友、老师、家长、同学、亲戚等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执行力。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优秀习惯。
3. 如果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改变,就容易造成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的思维冲突,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
建议:如果学校要推行以提高学生自学学习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应该加强宣传,解放教师思想,并转变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如果学校没有推行统一的教学方式,实施新教学模式的老师应对学生加强不同教学模式思维特点的讲解,教导学生如何统筹兼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高中政治交流教学模式解读
交流教学模式是以教材大单元教学为节点,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反馈与监督,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创造性地与学科教材、老师、同学、社会和自己深入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与点拨,反馈与监督,实现学生与教材、老师、社会和自己的交流。
1. 学生与教材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老师制定一节课的预习学案,指导、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所学大单元知识的预习。
2. 学生与教师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记、写、读和问等形式,主动思考、接受、总结老师对知识的讲解,逐步理解学科知识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科思维。
3. 学生与学生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课堂组织,让学生通过展示和学生间互动的方式等,促使学生了解同学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了解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力和执行力情况,既看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又思考表现欠佳同学的行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收获友情。
4. 学生与社会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组织或策划,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一定时间的准备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参观学习、教学实验和劳动体验等形式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问题,并形成简要成果。
5. 学生与自己交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结束环节中,通过老师组织检测,或通过学生自查反思,了解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状况和思想状态的分析,确认自己是否主动去获得知识与能力,是否是真的获得了知识与能力。
二、操作过程
1. 制定政治交流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让学生初步认识此教学模式,并在动态实践过程中逐步理解此教学模式。
2. 创设以学生学习进步和完成必要学习活动为考核目标的“金莎奖”和“果汁奖”,激发学生参与此模式的兴趣。
3. 根据学科教材和教学进度要求,计划学期的学习阶段数量。如高一下半学期,学生主要完成四大单元量的《政治生活》 必修教材。因此,本学期的政治交流教学法,计划可分成四个阶段。
4. 总结、反馈与动态完善。对每一阶段中表现好的学生和政治学习小组进行奖励,并通过学生总结,老师反思的方式,动态完善交流教学模式。
三、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各阶段的自学总结,逐步了解学科学习方法,并构建了学科知识框架作为未来自主学习与复习的工具。以小组为单位,一学期编写了电子版《政治周报》8个,既方便了学生学习时事,了解世情,又提升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对政治生活的探究中,每个学生完成了四篇时政论文,既提高了理论素养,又增强了学科思维能力,为学生参加未来的自主招生考试拓展视野,积累能力。
四、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 如果没有建立对学生的分层评价机制,在提升学生自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建议:实施初期,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老师可布置不同的难度的试卷和作业。
2.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懒惰性、随意性和依赖性。
建议:老师加强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并指导学生学会寻找朋友、老师、家长、同学、亲戚等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执行力。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优秀习惯。
3. 如果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改变,就容易造成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的思维冲突,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
建议:如果学校要推行以提高学生自学学习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应该加强宣传,解放教师思想,并转变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如果学校没有推行统一的教学方式,实施新教学模式的老师应对学生加强不同教学模式思维特点的讲解,教导学生如何统筹兼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